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3-09-19 12:16聂广桥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隐性模块化人文

聂广桥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学学科人文社会色彩更加突出。但大量科学技术手段对医学的渗入,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人文医学缺失,医患关系紧张。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基层医疗岗位需要的,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健康宣教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在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

1 目前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

目前,三年制临床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据调查,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因周期短、课业重,大多数院校在教学理念上不够重视,对医学人文教育投入不足。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未结合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认证标准进行设置,人文素质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低,显性人文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内部结构极不合理,70%以上为思政类课程,隐性人文课程目标性、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特色教材,教材大多是本科人文素质教育的压缩版本,难以与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匹配。教学内容上多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知识的完备性不重调查研究,难以突出全程化教育和人文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方式上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评价方式大多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人文课程教师的学历、职称都偏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精通医学社会学的跨学科人才。

2 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素质“课程模块”的构建

为了解决人文素质教育课时与目标培养的矛盾,通过对国内外各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依据精简、实效、系统、规范的指导思想,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显性+隐性”的两大课程形态的“(3+3)”模块。第1个“3”指显性课程形态中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一般人文课程模块、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模块、人文技能课程模块。第2个“3”指隐性课程形态中的活动形态模块、物质形态模块、制度与人际氛围模块。显性课程见表1,隐性课程见表2。

在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课程模块的构建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拟定和细化各个子模块所包含的项目或专题,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显性课程结构,减少课程门数,强化隐性课程功能,把部分必不可少的显性课程内容纳入隐性课程范畴。突出医学人文子模块以及部分核心课程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依据三年制临床医学生特点,突出医学人文技能模块,从重点模块上切入,以点带面,培育医学人文模块使之成为核心课程。通过模块化架构和各子模块的项目化,加强人文隐性课程显性化的项目预设与实证,丰富激活活动模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等全员参与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网络,实现显性和隐性两大课程形态的外化内化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子模块的人文教育功能。

3 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实践

3.1 教学内容

根据三年制临床人才培养培养的目标,按照人文素质模块的构建和功能定位,可对大的模块设置子模块,对每个模块根据培养目标、功能、课时分配设定新的方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的实践环节,可将卫生法学和医生职业道德要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之中,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重点结合新农合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拓宽临床医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行业政策和职业精神的理解。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三年制临床专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与一般人文课程模块教学让大一新生在专业熏陶和部分临床见习过程中较早接触临床,较快进入医生角色,较早树立终生服务患者的理念。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模块强化“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理念,突出医学生实施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意识的培养。临床后期开设医学人文技能课程,让医学生反思临床中存在的人文医学问题。制订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课程教学大纲,由临床带教教师统一对学生进行培训讲授。构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中只重视课堂教学、不重视见习、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难题。

YUE Changsheng, Wang Sheng, XIA Chun, et a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el slag util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technology[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018(6):145-150.

3.2 教材改革

根据一、二、三年级分阶段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对各个模块的开设时间和具体学时进行分配,使各个模块在设置上与分配上功能的互补与配合形成整体效应。同时,依据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人文执业技能认证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生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周期比较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课程资源,突出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的建设。组织编写《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根据人文医学的教授内容和课时量编写相对应的教材内容,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医学专科生在医学人文方面的工作能力。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之间课时分配的难题。

通过水价改革,桃花山镇农民用水者协会提灌终端水价为0.147元/m3,折算后为49.4元/亩;桃花山镇农民用水者协会自流灌终端水价为0.065元/m3, 折算后为 21.7元/亩;调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和东升镇农民用水者协会提灌终端水价为0.081元/m3,折算后为27.1元/亩。终端水价均低于农民水费承受力,这表明终端水价执行后,项目区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全有能力承受。

其需求主要呈现以下特征:①注重食品的卫生质量以及商家的服务,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商家服务态度恶劣,他们将不会回购该商家的产品。②注重配送员的配送效率,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等待的时间为20~40min,超过这个范围,会让他们失去耐心。③倾向于选择配送费较低的商铺,0~2元的配送费都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3.3 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特点,让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进修有关人文医学主干课程,让文科专业的教师学习有关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又要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取长补短。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活动进程,增加临床实践人文指导教学、自我教育交流平台教学、人文讲坛交流空间、临床调研等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多元教学方式,实现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文教学方式。理论学习阶段可采取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针对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人员比较分散、集中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可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摩录像、角色扮演等相对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单一、枯燥的难题。

3.4 评价方式改革

对不同的评价内容要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评价方式体现不同方面内容的评价结果。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视角实施内容上的多元性评价;通过“专题论文”、“社会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来自行业的第三方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多元性的全方位评价,认真考查学生的全面表现,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表1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显性课程模块结构

表2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模块结构

[1]王邦田,林新宏,黎莉.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40-43.

[2]刘向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课程文化的构建[J].重庆医学,2006,40(17):1762-1763.

[3]祝世娜,王艳芹,刘俊峰.医学人文课程多元评价方法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50-51.

[4]王向前,张海添.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78-83.

[5]徐彤彤.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的设想 [J].华夏医学,2005(4):638-639.

[6]殷小平.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1):1-4.

[7]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隐性模块化人文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