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选取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好成绩为14.11m,最差成绩为13.58m。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选取体育学核心期刊上有关对女子三级跳远研究的成果与报告,了解当前世界女子三级跳远的前沿动态及理论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关联度分析法是指对一类灰色系统因素的动态特征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灰色关联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计算步骤如下[1,9,10]:
设 X0=[x0(1),x0(2),…,x0(n)]为系统参考序列,且:
为比较序列。系统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都不是等值序列。
第一步:计算 Δ0(k)、Δi(k)
第二步:计算 R0、Ri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ζ0i(k)
sgnk为关联符号函数,ζ0i(k)为灰色关联系数。
第四步:计算关联度R0i(k)并进行排序
R0i称为X0和Xi的关联度。
在三级跳远技术中助跑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助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级跳远运动员后续动作技术的发挥,影响总的运动成绩。所以,助跑技术对三级跳远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众多助跑因素里面,他们之间的关联度是如何的呢?
设参考数列X0(m)三级跳远成绩,比较数列为:助跑最大速度X1(m/s),最后5m平均速度X2(m/s),助跑速度利用率X3(%),起跳速度利用率X4(%)。首先,根据表1和公式(1)(2)可得表2数据。然后,由表1、表2数据和公式(5)可得关联系数表3数据。最后,根据公式(6)和表3计算关联度,得 R01=0.3058、R02=0.4102、R03=0.2545、R04=0.2606。关联序为:R02>R01>R04>R03,即:最后5m平均速度>助跑最大速度>起跳速度利用率>助跑速度利用率。
表1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参数
表2 Δ0(k)、Δi(k)数据
表3 关联系数数据
由结果可知,在助跑速度参数中,最后5m平均速度与成绩关联度最大。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起跳阶段,最后5m平均速度越大,其获得优异成绩的可能就越大。已有研究中早有学者提出,在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助跑速度节奏平稳和成绩高度相关[4],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还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动作自然协调,助跑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轨迹变化很小,能够保持连贯加速与原有助跑动作结构,快速稳固地踏跳上板,具有明显的“跑跳”特点[5]。在倒数第一个5m段国外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明显高于我国运动员,踏板瞬间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国外相比为非常显著差异(P <0.01)[6,7]。从本文研究的数据来看,助跑的最大速度和世界选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起跳前瞬间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3]。可见助跑速度尤其是后程助跑的加速上板能力明显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绝对速度较差的原因,在这方面很多学者已通过研究提出: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差于国外优秀远动员[3,6,8];另一方面,可能是对速度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不能积极准确地上板。从目前世界三级跳远“助跑快,起跳快”的技术类型及以上分析来看,最后5m平均速度在助跑起跳中起到关键因素。因此,在追求绝对速度的同时,并能保持快速准确的上板是三级跳远助跑技术的关键,也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之一。那种认为绝对速度的大小是助跑关键因素的观点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的分析中,很多学者关注的速度利用率排在最后两位。
(1)在女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参数中,最后5m平均速度与成绩关联度最大,其关联序排序为:最后5m平均速度>助跑最大速度>起跳速度利用率>助跑速度利用率。在追求绝对速度的同时,并能保持快速准确的上板是三级跳远助跑技术的关键,也应该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2)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加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训练。
[1] 崔立志,刘思峰,李致平,等.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研究及其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3):56 ~59.
[2] 吕慧,刘生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2):65 ~69.
[3] 刘生杰,王国祥.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10,18(2):106 ~111.
[4] 郑权,崔小梅,刘利.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2,22(5):128 ~130.
[5] 李爱明,刘畅.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中下肢摆动动作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6(3):23~25.
[6] 马祥海.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及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116 ~117.
[7] 陈锋,任庆军.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77 ~79.
[8] 朱静华.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跳跃速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3):410 ~411.
[9] 刘涛.女子三级跳远三跳速度与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体育研究与教育[J],2012,27(1):102~104.
[10] 刘涛.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远度与成绩的关联分析,体育研究与教育[J],2011,26(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