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现代性制度性的四个维度——基于《现代性的后果》的文本分析

2013-09-18 02:50尹振宇
重庆与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制度性后果现代性

尹振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 150001)

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他认为现代社会是对前现代社会的一种断裂。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社会学经典三大家以来的众多社会学家的思想,加以批判调和,形成了自己关于现代性的独特观点。在这部著作中,关于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的分析构成全书的一条主线。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全球化、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理论建构,无不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的分析之上的。因此,回到文本对吉登斯的现代性制度性维度重新进行一番梳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及其后果并执行相应的应对策略不无裨益。

一、现代性的概念

吉登斯开宗明义,在《现代性的后果》的第一部分阐明:“在本书中,我将按文化与认识论研究的笔调,对现代性作出一种制度性的分析。”[1]这句话奠定了全书的基调,即研究方法是文化与认识论的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性,而研究的目的则是作出一种制度性分析。

综览全书,吉登斯高频次地提到了现代性。现代性的意义在书中的导言部分就已经给出。吉登斯称:“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征却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1]虽然在书中以后的内容中,吉登斯还对现代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概念界定,但是其意义模板却一直都是上面所引的这句话。

从“现代性”的定义中,我们能够得到以下信息:(1)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2)现代性最初出现在欧洲,并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3)现代性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概念;(4)现代性远未结束,现代性后果还隐藏在一团迷雾当中。

虽然现代性的主要特性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但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们仍然能从《现代性的后果》这本书的思想中初步总结出来一些关于现代性的特征,不仅区别于前现代社会,更加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社会、预测后现代社会。具体来说,现代性具有断裂性、全球化、双重性等特点[2]。

二、对经典三大家现代性理论的批判

吉登斯认为,在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关系之间,有3个现代性的概念是从经典社会学理论中衍生出来的,第一个概念是社会学对现代性作出的制度性诊断[1]。

吉登斯认为,以前大多数的社会学家包括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关于现代性的观点或理论的取向,都倾向于采取一种化约论的方法,即在解释现代性的性质时都倾向于注意某种单一的驾驭社会巨变的动力,吉登斯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马克思认为,影响现代世界的主要变革力量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躁动和多变的特征被解释为投资—利润—投资循环的后果。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观点对解释现代性的性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此观点受到了来自涂尔干和韦伯的批评。涂尔干把现代性制度的性质主要归结为工业主义的影响,认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秩序之中,而是生活在工业主义之中。韦伯也关注“资本主义”,但却是不同于马克思概念下的“资本主义”,韦伯主要关注以官僚制的形式出现的“合理化”秩序。

吉登斯并没有简单地同意三大家的现代性理论,他认为不能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合理化这三者看成是彼此排斥的。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在制度性的层面上是多维的,每一个被各种传统详细说明的要素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1]。正是在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现代性理论和观点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具慧眼的发现,吉登斯构建出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的四个维度。

三、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吉登斯在对社会学经典三大家关于现代性的理论的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吸收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现代性理论作为自己现代性理论的一个维度,并创造性地将军事力量作为现代性的第四维度。至此,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已经全部被提出,分别是在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在涂尔干现代性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工业主义,在韦伯现代性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监督,以及吉登斯自己创造性提出的军事力量。在吉登斯看来,虽然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但绝不能相互化约、替代。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社会。

首先看看现代性制度性的第一个维度,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体系的中轴线[1]。吉登斯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次级类型,将之看成一个有大量特殊的制度特征的体系,资本主义的特征主要有:(1)资本主义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质意味着技术创新总是持续性的和普遍性的;(2)资本主义经济与其他社会领域是彼此隔离的,经济制度支配着其他所有制度;(3)政治与经济的“隔离”是建立在生产方式中私人财产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的。资本的所有权直接与阶级体系中的“无产”现象即雇佣劳动的商品化有关;(4)国家的自主性受制于(虽然并不完全决定于)对资本积累的依赖,而国家还远远不能控制资本的积累。

工业主义是现代性的第二维度。工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对物质世界的非生命资源的利用,这种利用体现了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的关键作用。正是因为机械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因而工业主义只可能是现代性的一个维度。现代性的工业主义的概念不同于工业化初期的定义,现代工业主义是在高科技的领域驰骋,在这里电力是唯一的动力源泉。工业主义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资本主义所具有的扩张本性,这在根本上就决定了资本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是国际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成其为一个社会,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必须从该体系所能划定的领土边界加以协调性控制来解释。因此,作为民族国家协调性控制其领土边界的工具,监督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的第三维度。监督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的指导,尽管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督的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监督可以是直接的(如福柯讨论过的许多例子,像监狱、学校以及露天工作场),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督是间接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1]。

现在讨论现代性的第四个维度,军事力量即对暴力工具的控制。吉登斯认为,军事力量是前现代社会的特征,但是在前现代社会中,政治中心即中央政府并不能永久性的拥有对军事力量的控制,政治中心必须有军事力量如地方诸侯或军阀的支持才能维护其统治,但是地方诸侯或军阀却拥有脱离统治中心的自由,甚至向其发起反攻。因此,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在其领土内部对暴力工具拥有的几乎完全的控制,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在前现代国家,军事力量的存在是为了应对外来的威胁,而在现代国家里,军事力量的存在是为了应对来自领土内部的压力。另外,作为现代性的后果,由于暴力工具与工业主义之间存在的特殊关联,这使得军事与武装组织之间能任意渗透,形成所谓的“军事的工业化”。军事的工业化急剧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其进入了全面战争和后来的核战争的阶段。

现代性的四个制度性维度,虽然各自独立,但却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现代性社会的整体形式。吉登斯发现军事权力和工业主义之间存在着战争与工业化的联系。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工业主义构成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轴线。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也建立起一些清楚的联系,尽管人们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有分歧。同时,监督也曾经与工业主义的发展关系相当密切,起着强化企业、工厂和车间中管理权的作用。相应的,在资本主义与工业主义之间也存在着劳动力的商品化问题。吉登斯给出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这四个维度之间对于建构现代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现代性的可能后果及其对策

对与现代性所带来的后果,经典时期的社会学家主要持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看法。乐观主义认为,现代性的发展使人拥有了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更多知识和信息,这更有利于人类控制它们,从而积极地创造历史,把历史引向理想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维度无疑是积极的东西[3]。涂尔干就认为,人们不必为现代性的社会整合程度而有丝毫担忧,因为从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承担社会整合功能的机体从前现代的宗教等观念变成了以工业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尽管唱戏的主角变了,但是承担的功能却是一样的。但悲观主义者认为,市场原则没有限制的无孔不入,使人在社会生活面前显得越来越软弱无力,工业主义与军事组织的结合使和平成为泡影,各种控制机制最终将使人不知不觉地成为这些机制的囚徒。韦伯就曾经悲观的作出预言,现代世界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世界,其中所有物质进步的取得都要以个体创造性的丧失和官僚体制的扩张为代价。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人类不久将生活在科学技术和官僚机制的“铁笼”之中。

吉登斯认为,无论是乐观主义者的理论还是悲观主义者的理论,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性的后果根本上来说是双重的,“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的和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但是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本世纪变得尤为明显[1]。

吉登斯将现代性的四个维度与全球化联系起来进行了阐述。按照吉登斯的阐述,现代性的四个维度与全球化的四个维度一一对应起来。而作为现代性不可预知的后果,理想型的全球化的结果同样被四个维度建构起来。在现代性的悲观主义方面,即使现代性导致了反面结果,也有社会运动作为其应对策略,社会运动同样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基于此,吉登斯还分析了后现代秩序的大致轮廓,在这里,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与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表1显示了上述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不予赘述。

五、批判及总结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阐述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这给社会学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现代性。但是,也不应忽略吉登斯论述中的局限,那就是吉登斯一直以西方中心主义来阐释现代性而非全球主义。吉登斯在对民族国家与系统的资本主义、知识的反思性的论述中,采用了以西方视角看待现代性,这就决定了吉登斯只能在西方的知识资源内及理论脉络中寻找现代性问题的答案,并最终决定了制度性维度本身无法弥补的疏漏[4]。但是吉登斯又论述到,现代性并非是西方化而是全球化。那么,如果用西方化的理论去解释全球化时代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吗?

虽然吉登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军事力量这一维度,但是他的现代性维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而不是自己的创新;而且在关于全球化的后果这一方面,与其说吉登斯综合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家的观点,倒不如说他是模棱两可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评价他整个理论的品格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顺顺当当’的学者”[5]。

但是不管怎么说,吉登斯仍旧对现代性的制度性分析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对他的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进行一个总结:吉登斯在批判社会学经典三大家关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他们的理论,并创造性地导入了军事力量这一现代性维度,提出了自己的现代性的制度性四维度的观点。这四个维度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他进一步指出与工业主义、资本主义、监督、暴力手段四个维度相对应,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分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民族国家体系和世界军事秩序四个方面。现代性及其全球化并不能保证这四个维度总是处在有序的状态,因此才有了意义深远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曙光。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理论的意义在于,他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我们既享受着现代性带来的益处,同时也在承担着弊端。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危机并存的社会。能不能把现代性带来的坏处降至最低,取决于我们能否对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愿意尽全力去尝试着对付这些危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现代性带给我们的世界去进一步重新理解,而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正是我们理解现代性及其后果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

[1]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 柳颖.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 山小琪.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吉登斯现代性理论探要[J].江淮论坛,2005(6).

[4] 杨国庆,宋丽艳.吉登斯的现代性制度之维[J].兰州学刊,2007(4).

[5] 李康.安东尼·吉登斯[M]//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制度性后果现代性
“耍帅”的后果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众荣的后果8则
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联动协同关系研究
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