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肖敏杰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2012年“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暑期科技服务活动港口区博士分团在港口区委、区政府的配合和帮助下,通过与当地发改局负责人及工业园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参观大西南工业园等方式,对港口区临港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港口区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三面环海,东接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与越南隔海相望,是我国内地与东盟各国联系最紧密的物流中转基地,更是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港口区拥有西部地区第一大海港、我国12个主枢纽港之一的防城港,目前是全国进出口检验快速验放系统试点的11个口岸之一。其货物年吞吐能力可达10亿吨,同时还享受国家关于沿海开放地区、西部地区、边境地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优惠政策。突出的地理区位、港口交通、资源政策优势,使其成为发展对外贸易、滨海旅游、对外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的理想目标地。
港口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1993年设立县级行政区,是防城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防城港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78平方公里,由企沙半岛、渔万半岛两个半岛构成,下辖企沙、公车、光坡三个镇以及渔洲坪、白沙万两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万多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港口区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港口区目前发展的有防城港和企沙港两大港湾,作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港、华南地区第三大港、我国最主要的20个枢纽港之一的防城港,海岸线长达66公里,开辟港口泊位35个,其中包括了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21个,以及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目前,防城港开通了东南亚、东北亚以及港澳等多条航线,与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港口有着商业与贸易往来,建有一批大型的粮食、植物油、水泥、磷酸、液体硫磺等仓储基地。企沙港是广西第二大渔港,也是国家边境重要的贸易口岸,其海岸线长达155.66公里,拥有2 000吨级的泊位7个,是集商贸、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港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港口区初步形成了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集聚明显的临港重化工业,其中企沙半岛和东湾重点发展钢铁、能源(含核电、火电、风电)、重型机械、船舶修造等工业,打造成为现代化临海工业园区;渔万半岛和西湾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中转贸易、仓储物流,打造成为临港工业加工区和货物转运基地;珍珠湾和江山半岛主要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成为滨海旅游度假区。通过东湾隧道、西湾跨海大桥连接,沿江山至东兴、沙潭江至企沙一级公路建设布局,打造企沙—港口—江山—东兴50公里旅游文化经济带,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带。
近些年,港口区经济增速有所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港口兴区、工业强区”以及项目带动产业战略的开展,港口区工业生产值快速增长。然而,基于历史原因,与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商业港口城市相比,港口区经济基础依旧非常薄弱,经济总量非常弱小,这极大阻碍了港口区工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广西省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防城港市GDP为319.54亿元,在广西省14个地级市里面排倒数第二,略高于贺州市;其中港口区仅为54.2亿元,仅为整个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9%,总量十分弱小。目前,多数园区产业集群度不高,港口区仅粮油食品和磷酸两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多数产业工业园仍停留在园区化建设前期阶段,企业间缺乏有机联系,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业化、集群化还需时日。
近年来,港口区引进了一批千亿级的大项目、大企业,港口建设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但是,临港工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均不完善和不成熟。在疏港交通建设方面,港口区已经投资巨额资金修建疏港公路,但目前还未全部建成,还有多条连接港口区的公路正在修建之中。港区高速铁路专用线工程也处在紧张施工中。港区的政策管理方面,由于港口区还不成熟,临港工业发展的观念意识还有待转变,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及港口的管理措施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般情况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应达到8 000~15 000万元/平方公里,才能满足企业进区需要。而港口区的产业园区除粮油食品和磷酸两大产业园投资强度较大外,其他产业园区的开发普遍欠缺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远低于发达地区投入水平,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园区规划系统性不强,规划深度不够、标准不高,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园区规划与建设脱节;各园区间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园区缺乏产业布局规划,工业园区具体规划和产业链规划还没有完全确定,直接影响到项目入园。由于部分重点项目落户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项目的推进,易引发规划与实际项目引进相冲突的矛盾。大多数园区的总体开发还不够快,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不尽人意,土地开发利用率不高。工业区土地供需矛盾大,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征地拆迁难度大,项目用地、用海审批难,部分有资金保证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较快推进。钢铁项目尚未正式动工建设,相关产业的众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
受薪酬水平、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港口区目前拥有的人才结构层次以及数量均不能满足临港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人才制约因素已日益凸显。一方面港口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农村人口众多,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中;另一方面,港口区工业布局的大都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滞留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大多技能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临港工业发展的要求。正是由于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加之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远不能吸引大量人才的加入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港工业园的培育和发展。
发展临港工业是建设港口区现代化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而发展工业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钢铁、能源产业。因此,如何均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双赢,不仅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任务。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在遴选项目时就对重点大型项目开展严格的环境评估,从源头上禁止不达标项目的进入。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强区域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管理,鼓励重点大型企业深化技术改造,积极节能减排,降低现有的排污总量,提高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积极推广重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方式,运用经济约束方法,大力推行生产环节保证金制度。根据循环经济相关要求,在重化工业集中区域,合理利用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最大化实现工业生态保护和产业集聚效应的结合。同时,企业可以购买相关企业生产环节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来用作自己的生产原料,打造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降低环保压力。
目前,港口区临港工业体系已具雏形,形成了以钢铁能源、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化工生产等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然而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建设开发中,产业集聚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未来港口应以发展完整产业生产链的临港工业区为目标,运用必要的政策和市场调控手段,鼓励相关企业发展生产,加快临港工业区的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辐射力和带动力。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通过“产业招商、技术招商、项目招商”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对优势产业带动力强以及对税收贡献大的产业项目,形成较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努力延伸工业产业链,提升工业区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其次,围绕园区内现有大项目,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完善配套设施。做好发展主导产业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工作,推动上游企业快速扩张经济规模,加快整合现有的产业和引进下游企业的相关项目。扩大工业园区产业规模。积极引进各种原材料、中间材料、零部件的生产配套厂家,有效降低主导产业的中间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按照“大项目-产业链-制造业产业集群基地”的思路,深化产业升级。
影响临港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土地、资金、原材料、技术等等,但对于港口区来讲,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临港工业面临的资金制约因素显得尤其突出。因此,应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开放型投资和融资机制,努力解决临港工业发展的资本瓶颈问题,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投资防城港。与此同时,港口区政府要组织有关人员专门分析研究与港口区发展相关的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重点关注企业集团的资金和项目发展趋势,设定关键对象和相关支持政策,动员各级政府、各类机构的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重点引进工作。与此同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信贷配套支持体系,制定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贷款政策,建立多层次的贷款担保制度。建立多元化筹融资机制。除了上市融资外,鼓励企业通过信用担保融资、股权融资、发行公司债券、风险融资、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进行融资。
港口区在实施临港开发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意识,把人才培养工作贯穿于港口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切实制定出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的长远计划和远期规划。围绕临港工业发展,通过“管理技术引进”、“产业开发引进”、“课题项目引进”三种模式,积极引进临港工业发展所需高素质熟练技术工人和紧缺专业人才。要积极发挥广西自治区高校的教育、科研、培训作用,建设产、学、研基地。利用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众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优势,为港口区发展临港工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输送各类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政府提高对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有关职能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全区工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企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明确实施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防城港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港口区恰恰处于其中的核心区域,在当前大力发展大工业、大商贸、大物流、大旅游,实现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积极推进港口区发挥区域优势,承接好产业转移,拉长优势产业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加之丰富的港口资源以及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临海临港工业产业的大力扶持政策,有比较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有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支持,港口区的临港产业一定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港口区必将成为北部湾经济区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1] 刘俊,蒋开科.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华东科技,2012(2):71 -75.
[2] 洪忠诚.广西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J].广西经济,2010(2):46-47.
[3] 陈宁,胡良德.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临港工业发展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6-549.
[4] 苏文金.福建海洋产业发展研究[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5] 严正.2005-2006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与预测蓝皮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6] 申恒,黎鹏.沿海沿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广西防城港市为例[J].前沿,2010(4):58-60.
(责任编辑 周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