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
【摘 要】学具,指的是学生使用的纸、书、笔、刻度尺、橡皮泥、圆规等文具,也有硬币、塑料袋、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筋等学生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每当教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以讲解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时,学生往往有初步的印象,如果此时能让学生提前准备学具,进行有趣活泼的实验,能使学生加深对引入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具 应用
一 趣中设疑,疑中设趣,共促思维
人们常说:学起源于思源于思。但没有兴趣的引导和支撑,思维很难激发,也难于持之以恒,如果能做到趣中设疑,学生就不会满足于热闹,如果能做到疑中涉趣,学生就会产生解疑的动力。如果能在学生基础水平上涉及一定难度,就能引导学生走向思维,从而达到促进思维的目的。如学过大气压强后,让学生拿两本相同的练习本,将开页处相对,然后把它们每张纸页都交替相隔叠压在一起,用手把里面的空气压出排净。然后用两手将本子向两边拉,可以发现用了很大的力气还是不能将两本本子拉开。但若轻轻抖动一下本子,让少量的空气进入,则会很容易将本子拉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小实验,获得两种不同的结果。必然会促进他进一步思索如何来解释这两种结果,经过思考,他们发现两种情况只是纸张间有无空气的差别,从而对大气压及其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 在学生亲自实践中发展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增加在实践中成功的欣慰感。因此,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讲授惯性一节时,当做完惯性演示实验后,如果接着就讲新课,学生往往露出遗憾的表情,表示没有看够。这时我就设计了一个类似的学生实验: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竖直放置好,然后用三角板30°角一端打击最下面的硬币,说出看到的现象:最底下的硬币飞出后,其他硬币落下。教师提出问题:硬币落下后,位置有没有改变?学生回答没有。教师再问:为什么?由于学生成功完成了这个实验,胜利的喜悦促使他们想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实际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学生常常以惯性原因而简单论之。而这个实验还涉及到重力和支持物的存在,经过讨论,教师再让学生完整地论述。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 举例说明
1.讲解大气压强时的应用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裁下长宽分别为5厘米的纸,再取下钢笔下端的空心笔杆,把纸放在空心笔杆的下端,上端用嘴吸气,纸片不会掉下来,若停止吸气,纸片就会掉下来,学生通过这个实验,不仅会有兴趣,而且对大气压的存在及它的作用理解更深刻。或让学生拿两本相同的练习本,具体方法见如上所述。
2.讲解惯性时的应用
让学生从练习本上撕下一条2厘米宽的纸条,取下钢笔帽,放置在纸条的一端,左手拉平纸条,右手食指快速竖直向下打击纸条,会看到纸条抽出,而笔帽仍竖直在原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
3.讲解摩擦力时的应用
让学生从练习本上撕下2厘米宽的纸条,并提问谁能用这张纸条提起物理课本?学生都跃跃欲试,经过几次试验,终于把纸条夹紧在靠近书页的最内侧处,可将课本提起。这时候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能提起书呢?纸条夹在书页边侧为什么不能将书提起呢?认真思索后学生提出书页的内侧增大了压力,因此也增大了摩擦。
4.比重计浸入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的问题
让学生将用完的圆珠笔芯,放在已知液体中进行刻度,通过实验学生能正确地解决液体密度与浸入体积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比重计原理的认识。
5.讲解弹性势能时的应用
弹性势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用橡皮来简单设计实验。在橡皮前放置一个小物体,用手作用橡皮使其弯曲,放平后橡皮飞出,将小物体弹出。这个实验使学生对弹性势能有了感性认识,再做进一步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6.讲解导体和绝缘体时的应用
摩擦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胶木、塑料带电,而不能使拿在手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带电,学生往往难以信服。在讲解了导体和绝缘体后,让学生撕些细小的纸屑,取下钢笔的金属帽和塑料空心笔杆,分别将它们与头发摩擦后再与纸屑靠近,结果发现金属帽不能吸引纸屑,而塑料空心笔杆则能吸引纸屑,这时学生都信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教师归纳出准确的答案。
7.解决如何测量圆铅笔周长的问题时的应用
在这个实验前要求学生准备圆铅笔、纸条、棉线,该实验的要求是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周长。学生分组进行,互相讨论,补充,归纳起来会有四种方法:一是让铅笔侧面在刻度尺滚动一圈;二是用棉线绕铅笔一周,剪下后测棉线长度;三是把铅笔立在纸面上,用铅笔沿着它的下周缘画出一个圆,再用测曲线长度的方法去测出周长;四是用纸条来替代棉线,绕铅笔一周来测周长。接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评价这四种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案太麻烦,第一、二种方法不易做准确,第四种方法最好。这时教师指出这正是课本上介绍的方法。
在使用学具在具体教学中时,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原理。设计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还不能认为已完成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必须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所需的技能。只有在实验前为学生铺平道路,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内把精力放在主要矛盾的解决上,才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