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以发病急和(或)出血量大为特点,以呕血与黑便为主要表现,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治疗前粪便隐血试验均出现阳性结果或伴有呕吐,均伴头晕、乏力、心悸等表现,其中由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1例,胃溃疡伴出血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 46.2岁。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6~70岁,平均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禁食,补充维生素K和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血红蛋白(Hb)低于70 g者给予输血,血压低的患者给予升压药物,并监测生命体征及Hb的变化。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首次10 IU静脉注射,继之以0.1~0.2 IU/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 48~72 h;西米替丁 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连用72 h。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连用7 d;并加服中药泻心汤,组方为制附子20 g(另炖),生大黄 3 g,炒黄莲 6 g,炒黄芩 12 g,粉丹皮 12 g,地榆炭 15 g,白茅根 20 g,焦山栀 15 g,旱莲草 10 g,参三七 10 g,水煎至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服药后,胸脘痞闷消失,呕血止大便色转黄,药合病机,拟上方去大黄,加炒白芍、山药、麦冬、白蔻仁,以益气养阴、温中健脾兼清中之余热。
显效:24 h停止出血,临床表现为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治疗后48~72 h停止出血,血压心率平稳;无效:治疗72 h后仍出血或抢救中死亡。以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数字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肝、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贫血,伴有血容量减少而导致的周围循环衰竭[3],以发病急和(或)出血量大为特点,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达4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可因急性大出血发生休克而导致严重后果[4]。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出血。本病多因火盛而诱发,血得凉则止,故止血应以泻火为主,兼肝火者泻汗,兼心火者清心,若有瘀血者,当祛瘀止血,故以泻心汤加减,方中大黄、黄芩、黄莲之苦寒,清泻上部之肝热,附子之辛热以温经复阳固表。奥美拉唑是一种强抑酸剂,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可在胃壁内小管这一高酸环境中转化为活性物质,抑制质子泵(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同时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维护细胞膜的稳定性以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是有效并且首选的止血药物[5]。本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说明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泻心汤早期应用止血迅速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1]周仲英,金妙文.中医内科急症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00-202.
[2]曾民德.食管胃病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6(2):65-66.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1,246.
[4]柯美云.功能性胃肠病并非单纯功能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6(4):261 -262.
[5]周 斌,金慧平,迟丹怡.质子泵抑制剂概述[J].中国药业,2004,13(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