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1)

2013-09-14 09:25刘中勇吴作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阴虚阳肝火高血压病

刘中勇,吴作跃,李 林,方 家,邓 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集高血压病例196例,其中肝火亢盛型59例,阴虚阳亢型47例,痰湿壅盛型55例,阴阳两虚型35例,其中男108例,女88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85岁。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制定;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中有关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4]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将高血压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

1.3 研究方法

1.3.1 病例信息采集 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见附录)收集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基本信息;②高血压病病程、最高血压、服药情况、血压控制等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并存疾病等;③常规辅助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彩超等;④动态血压监测的详细结果;⑤中医症状、体征采集;⑥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诊断包括高血压病的等级及危险分层、并存疾病;⑦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参照相关标准,初步确立高血压辨证分型。

1.3.2 动态血压监测及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Meditec公司生产的Cardio Tens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动态血压。记录平均血压、脉压、动态血压负荷、晨峰血压、血压变异性、曲线下面积(AUC)、24h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临床等级分组资料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2.1.1 高血压中医证型组分布情况(见表1) 收集病例中,肝火亢盛型例数最多,其次为痰湿壅盛型患者,阴虚阳亢型例数再次之,最少的为阴阳两虚型。

表1 高血压中医证型组分布情况

2.1.2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2) 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肝火亢盛型平均年龄最低,阴阳两虚型平均年龄最高,阴虚阳亢型与痰湿壅盛型无明显差异。

表2 性别、年龄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2.1.3 BMI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3) 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痰湿壅盛型BMI最高,表明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较其他组体重超重明显,其余各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BMI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s) kg/m2

表3 BMI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s) kg/m2

中医证型 n 59 24.12±2.15阴虚阳亢 47 23.21±1.98痰湿壅盛 55 25.67±2.64阴阳两虚 35 23.78±2.32注:各中医证型比较,F=8.888,P<0.01。体重指数肝火亢盛

2.1.4 病程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4) 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病程较短的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较肝火亢盛型病程稍长,痰湿壅盛型在各个病程阶段分布较为平均,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程普遍较长。

表4 病程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例

2.1.5 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并发疾病的比较(见表5) 各中医证型的并存疾病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看出阴阳两虚型和痰湿壅盛型出现并存疾病所占的比例较大。

表5 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并发疾病的比较 例

2.1.6 高血压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6) 不同辨证分型组的高血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多为1级和2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在各级别中分布较平均,痰湿壅盛型以2级及以上高血压多见,阴阳两虚型多为3级高血压。

表6 高血压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例

2.2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

2.2.1 平均心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7) 肝火亢盛型平均心率最快,痰湿壅盛组平均心率较慢,阴阳两虚组平均心率变异性率大。

表7 平均心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s) 次/min

表7 平均心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s) 次/min

中医证型 n 平均心率肝火亢盛59 77.34±6.85阴虚阳亢 47 75.67±9.34痰湿壅盛 55 71.46±6.45阴阳两虚 35 74.18±14.36注:各中医证型比较,F=7.954,P<0.01。

2.2.2 高血压各证型患者平均血压的比较(见表8) 各证型24h、白天、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hADBP、dADBP、nA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大的为肝火亢盛型,最小的为阴阳两虚型。各证型24h、夜间平均收缩压(24hASBP、nA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的为痰湿壅盛型,各证型白天平均收缩压(dA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 脉压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见表9) 4型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夜间脉压(24hAPP、dAPP、nA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脉压由小至大分别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

表8 平均血压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表8 平均血压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平均血压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P 24hASBP 129.41±7.78 132.14±8.73 135.38±11.76 134.45±16.27 <0.01 24hADBP 91.47±6.27 75.71±10.68 86.39±10.64 70.31±7.34 <0.01 dASBP 132.82±7.46 134.30±10.36 137.42±9.64 134.74±17.68 >0.05 dADBP 93.14±7.31 76.42±8.76 85.32±8.41 72.62±13.35 <0.01 nASBP 121.47±5.67 120.10±12.35 126.57±12.10 124.41±15.42 <0.05 nADBP 82.48±4.96 69.34±7.68 79.45±11.33 65.54±8.35 <0.01

表9 脉压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表9 脉压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脉压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P 24hAPP 37.14±4.32 56.72±8.52 48.35±7.54 61.56±9.41 <0.01 dAPP 38.34±5.25 56.32±8.73 49.76±9.74 62.45±7.45 <0.01 nAPP 36.97±4.86 55.41±9.34 50.46±8.41 60.14±8.21 <0.01

2.2.4 血压负荷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见表10) 4型高血压患者各时间段的血压负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天、夜间收缩压负荷(dSBPL、nSBPL)最大的为痰湿壅盛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dDBPL、nDBPL)最大为肝火亢盛型。2.2.5 AUC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见表11) 4型高血压患者的24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以肝火亢盛型升高明显,白天收缩压曲线下面积痰湿壅盛型最高,夜间舒张压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夜间收缩压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0 血压负荷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

表10 血压负荷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

血压负荷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P 0.01 dDBPL 64.23±14.67 22.11±19.90 30.47±19.67 24.12±17.41 <0.01 nSBPL 18.76±12.51 30.54±21.46 43.14±20.64 34.75±24.51 >0.05 nDBPL 65.27±13.76 24.36±18.41 45.35±27.36 22.30±16.35 <0.01 dSBPL 17.64±14.42 21.67±17.69 36.72±16.41 28.46±21.30 <

表11 曲线下面积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表11 曲线下面积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曲线下面积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P 0.05 24hDBPAUC 1 638.36±297.51 1 391.55±181.57 1 579.36±269.32 1 370.64±246.51 <0.01 dSBPAUC 1 545.18±96.42 1 642.05±257.70 1 689.60±246.65 1 597.54±301.30 <0.01 dDBPAUC 1 136.36±121.52 879.27±134.90 976.35±138.95 795.36±146.50 <0.01 nSBPAUC 870.36±234.61 946.15±197.36 964.42±214.64 958.32±187.37 >0.05 nDBPAUC 614.92±86.30 512.50±70.35 606.36±126.08 576.31±180.52 <0.05 24hSBPAUC 2 613.18±285.83 2 650.81±319.45 2 685.46±342.62 2 715.32±379.35 >

2.2.6 晨峰血压、血压变异率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见表12) 4型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MB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率(dSBPV、dDBPV、nSBPV、nD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率最大的为阴阳两虚型,夜间收缩压变异率最大为痰湿壅盛型,舒张压变异率最大为阴阳两虚型。

表12 晨峰血压、血压变异率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表12 晨峰血压、血压变异率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s) mmHg

血压变异率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P 0.05 dSBPV 8.91±2.87 12.45±3.67 9.47±4.24 14.48±5.46 <0.01 dDBPV 8.42±3.31 9.64±3.25 10.40±2.67 11.45±2.81 <0.01 nSBPV 9.43±3.64 8.78±3.45 10.46±3.41 10.67±5.34 <0.05 nDBPV 7.64±3.18 8.64±4.12 8.34±2.74 9.60±4.34 <0.01 MBPS 22.34±11.85 24.67±16.57 23.75±18.15 26.74±17.57 >

2.2.7 昼夜节律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13) 总样本量中昼夜节律为正常的“杓形”节律的占52.6%,4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昼夜节律异常最明显,且出现超杓形和反杓形几率增加,正常节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

表13 昼夜节律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例(%)

3 讨 论

综合统计结果和高血压病各证型的症状特点,发现不同证型患者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肝火亢盛型是高血压病的早期表现,多以实证,阳亢火盛为特征,以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为病机,单纯舒张压升高,血压变异性小和昼夜节律基本正常提示了该证型患者血管弹性较好,靶器官损害不明显,疏肝泻火,减少血管外周阻力使血压恢复正常是该证型的主要治疗目标;肝火亢盛日久而不得疏泄,易耗伤阴液,五脏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因而失眠、五心烦热、心悸,并出现腰酸膝软等虚证的表现,提示病情正往阴虚阳亢的方向发展,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开始明显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血压昼夜节律逐渐消失,靶器官损害加重,因此治疗上要补虚泻实,同时要注意保护靶器官,恢复血压的正常节律;痰湿壅盛型多与先天因素、体质禀赋及饮食不节有关,痰湿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脏腑阴阳逆乱,虚实夹杂,该证型患者病程长短不定,血压负荷明显异常,血压变异较大,收缩压偏高,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常常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现象,易并发糖尿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血浆同型半氨酸胱升高,这些都是心脑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靶器官的危害极大,易导致脑卒中、左室肥厚、心力衰竭、肾脏损害等;阴阳两虚型是高血压病的最终转归,正气不足,阴阳俱虚,病势危重,脉压最大,正常血压节律最小,提示血管硬化和靶器官损害严重,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动态血压作为高血压病重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四个证型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能提示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转归,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辅助手段和参考指标。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7.

[4]王清海.论高血压的中医概念与病名[J].中华中医药学报,2008,26(11):2321-2323.

猜你喜欢
阴虚阳肝火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名言拾粹
微信在线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八三感怀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