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双琴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五项基本技能——财经数字书写、点钞与捆钞、数据录入、珠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告。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前三项技能,分为四个模块——财经数字书写、人民币的识别技术、点钞与捆钞技术、数据录入技术。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作为最基本、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点钞手法,是学生必备技能。因此提出本课题,使学生掌握该技能,能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快速、准确运用。
对于点钞票,学生日常接触比较多,但如何达到“好”、“快”、“准”的标准,还有待学习。学生后期将安排到超市进行教学性见习,今后的岗位也多是银行柜面、出纳、超市收银等,每天接触大量钞票,根据岗位要求,必须规范、快速、准确清点钞票;每天的生活离不开钞票,掌握相关知识也很必要。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专业操守。因此本课题既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学过人民币的识别技术以及手按式点钞方法,本课题中的点钞必须和辨钞结合,又与其他点钞方式区别,后续还要学习机器点钞与捆钞方法,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主要通过实践中贴近生活的的例子——银行工作人员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视频来导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以后自己所处的真实工作环境;通过现场录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授课对象是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女生较多,男生较少,总体比较爱学习,对点钞技能兴趣很浓,但女生缺乏创新性,遇到问题不太爱交流沟通,男生动手能力较弱,参与示范积极性不高等缺点也比较明显。
授课教师曾经参加过银行点钞技能的培训,也参加过相关竞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操作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幽默风趣,能够通过现场示范、情景模拟、小组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
本课程没有统一教材,教师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编制了校本教材,将技能分为多个模块,分阶段循序渐进讲授,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根据学校安排,学生每学期有1—4周的接触社会、走近岗位机会,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很少能真正走进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进入银行柜面进行实际操作,大多数只能去超市收银、观察银行柜面人员操作或观看相关操作的视频资料,或在财会模拟实验室模拟操作。本次课主要采用实验室模拟操作,由于环境的影响,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由于人数较多,采用了分小组形式,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协助教师。
专业能力:熟悉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的步骤,掌握“持钞—清点—记数”的点钞程序,手、眼、脑并用,能按规范、循序渐进操作,达到“规范(好)”、“快速(快)”、“准确(准)”的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专业操守。
方法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点钞并不是独立的程序,能将点钞与辨钞技术结合,注重技能的实用性;将点钞与记数方法相结合,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将点钞与捆钞技术相结合,保证整个流程的完整性。
社会能力:不同的环节,分别锻炼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计划决策能力、正确表达能力、客观评价能力——模拟银行柜面人员时,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能力;分小组时,与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时,积极参与与表现的能力;对于结果,给予公正客观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能力。
个人能力:通过了解银行柜面人员、公司出纳、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提升对专业的热爱,进一步明确将来就业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
本次课课堂内评价按教学环节主要有“摄像结果共同评、情景模拟观众评、小组竞赛组长评、整体课堂教师评、活动表现自己评”等方式进行,侧重考核规范性,通过不断评价、不断反馈、不断完善。课外评价主要采用同座位的交互式学习,在小竞赛、趣味学习中完成量化的书面测评表(包括秒/百张、张/分钟),侧重考核速度和准确性。课堂内外评价侧重点不同,相互结合使用,能比较完整地评价学生对于本课题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本模块考核由两部分组成:(1)完成书面测评表,80分。按技能大赛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张数,并捆扎完好80分,捆扎不好扣5分,每点错一张扣2分,每慢一秒扣2分;
(2)现场规范测评,20分。学生完成书面测评时教师巡视,对指法进行评分,规范20分,比较规范10分,不规范0分。(规范性操作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计入)。
教学安排说明
1.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优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全程由学生参与,有明确的目标、能胜任的任务、可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调动了积极性,对学习的关注度明显提高。(2)人数较多时,分小组遵循“细胞分裂效应”,能优化成本,提高课堂效率。原来教师一人示范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效果。(3)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能熟悉岗位完整流程,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在模拟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探索和发现,进一步形成了对专业、岗位的认知,也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观点。(4)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正确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锻炼小组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及共同发展。(5)及时全面的评价反馈,让学生了解学习活动竞赛中的表现,包括学习心理、兴趣、态度、习惯、能力、表现等,便于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既能增强自信心,也能改进提高。
2.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学生计划过慢,课堂预计时间不够用;学生不懂得整体规划,互评不到位等等。鉴于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上主要是学生完成各步骤,教师在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进行整体构思、要求学生课前分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楚步骤、预先上网搜索准备相关资料等。(2)关注计划时的任务分配。各小组计划时要责任到人,防止出现“能者包揽、弱者不劳”的现象,任务中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保证每个组员的参与,让人人都动起来。(3)重视决策阶段的参与。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要,尽量在小组之间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便于各组思路清晰地有效实施下阶段步骤。(4)重视整个过程的有效掌控。在计划阶段,可能会出现学生操作过慢,后续步骤无法完成现象;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过程中,又可能会遇到学生过于兴奋,情绪难以控制等情况,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保证整个环节的顺利进行。(5)重视评价的全面、客观、具体。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具体、多形式,肯定会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和自豪感,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问题的指出也有利于改进与提高。同时对学生的互评要进行相关引导,防止出现“很好”“不错”等笼统评价,锻炼正确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