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满 张 莉
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增加了经济体系的风险。危机后,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回归实体经济的态势。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伴生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泡沫经济一般认为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所致。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三者密切相关。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也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虚拟经济在一定的实体经济规模基础上存在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虚拟经济会以金融波动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收敛,而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规模取决于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宏观调控能力、政策选择偏好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等。当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规模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最终可能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收敛。
江苏历来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的综合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信心,开创了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1.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从近五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可以看出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江苏省近五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结构上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产业略有下降,基本稳定在50%-60%;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7年的37.4%上升至2011年的41.5%。三次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升的速度最快,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在优化。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总产值逐年上升,其中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中崛起明显提速,苏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2%。
2011年,江苏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377.8亿元,同比增长26.4%;服务业增加值20686.6亿元,同比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6090.3亿元,同比增长26.4%。江苏省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提升了江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其势头强劲、比重提升,2011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2145.4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6.1%。
2.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江苏省虚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规模的壮大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期末余额逐年增加,2011年存款和贷款的期末余额均为为2007年2.16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从货币信贷的结构看,2011年,全省本外币制造业贷款累计增加2680.03亿元,比上年多增593.68亿元,位居当年各行业贷款增量首位,占全部新增贷款(不含票据融资)的44.85%,较上年大幅提高20.24个百分点。区域结构更趋协调。2011年沿海三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8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苏北五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9.2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26个百分点。2011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共同实施“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推动民生金融取得突破进展。2011年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442.9亿元,比年初增长3444.38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87.64%,同比提高12.2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信贷户数新增1.2万户,其中95%以上是小企业。涉农贷款比年初增长20.2%,超过全部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保障房开发贷款234.47亿元,占新增住房开发贷款的61.74%。全省扶贫小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大学生村官贷款累计发放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金融服务品种上看,商业银行对开放型经济服务的业务种类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储蓄、贷款单一的业务品种扩展到包含信托理财、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股权私募、银团组建、资金托管、资产证券化等商业银行领域的一系列金融业务,初步满足了实体经济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债务融资工具余额双速计划”的带动下,包含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品种的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通过缩短授信审批时间、减少信贷审批环节,有效提高金融支持效率。保险公司针对科技企业和农业企业特点,创新科技金融和农业保险品种,对科技企业关键设备、科技企业关键技术人员等提供全面的保险,有效提高了实体经济部门的抗风险能力。证券业则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完善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及主板市场的培育体系,努力为符合条件的实体经济企业上市打造绿色通道。
江苏省金融机构坚决贯彻国家宏观政策,承担部分社会经济转轨成本,有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通过每年举办融资洽谈会等活动,及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加强银企的对接与融合;通过成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努力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通过出台《关于支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江苏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搞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十项措施》等文件,明确信贷资金投放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权限差别化配置、适当调整贷款条件等手段,加强政策配套的针对性;充分运用剥离、核销等国家政策,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使江苏省实体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1.制约性因素
江苏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银行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平台。近年来,抵御国际金融风暴、保证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制约性因素:
(1)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钢贸、光伏等行业和领域的信贷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实体经济运行风险有可能通过银行体系进一步放大。从已经暴露的风险事件看,风险诱因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由生产经营以外资金运作,如民间借贷、期货交易等引发的风险增多,风险防控的难度加大。
(2)金融业缺少支持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目前江苏省虽然出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等,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尚待进一步完善,金融业也未能根据相关经济政策制订出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和各单位具体实施方案。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不够。江苏省金融机构在执行信贷政策时,往往不能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融合。江苏省股票流通市值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实体经济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相关产业资金倾斜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3)金融创新和服务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银行业在金融产品、流程改造、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等方面创新尚显不足,不能全面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多样化需求。尚没有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资信评估机构水平有待提高,会计、律师、资产评估等各类事务所有待进一步规范,亟需健全多方位、多层次的诚信法规体系。
(4)金融业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金融业在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服务时,存在客户需求响应慢、授信评审流程长、业务办理手续繁琐和内部信息交流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能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体系不够丰富,市场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
2.复杂原因
(1)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以GDP为导向,人为干预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导致了实体经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另外,政府或者为了使体制内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或者为体制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往往给予体制内企业较强的垄断权力,这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体制内企业对政府和银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它们一方面在各自的行业或者地区中具有较高的垄断,另一方面享受着巨额的低息贷款。结果不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存在着道德风险。生产创新行业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低效企业,而这些低效企业往往更偏向于资本密集投资,整个社会陷入到了一个高投资、低产出的经济格局,社会的进步更多地是靠着巨额的集中投资来拉动的,导致实体经济创新行为的停滞。
(2)商业银行出于信贷资金安全和盈利性考虑,存在较为严重的“垒大户”现象。自1998年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基层银行可以发放的贷款规模很小,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县级行的贷款权限被上收。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历史业绩和银行所认可的担保抵押品,银行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得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在资信评级中中小企业往往无法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银行为了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即使手中有大量的资金也不愿意提供给中小企业,“惜贷”问题严重。资本市场同样设置了较高的门槛,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难以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金融支撑。
(3)当前我国仍然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利差较大,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就可以获得高额的收益,缺乏创新的动力。这就导致一些创新型企业无法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只能转而求助于民间借贷市场。而民间借贷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利率虚高,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负担,一旦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而导致现金流断裂,就会出现破产倒闭事件,引致地方金融风险事件的爆发。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引发泡沫经济。江苏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对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层面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应紧扣生产与生活的市场需求发展实业,特别是要着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当前应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其重点在于加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科技创新与创业等。还应注重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引导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其发展规模应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推进科学的金融创新,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抑制泡沫经济,理顺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深化江苏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及城镇化发展,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在核定信贷规模和担保额度上予以倾斜。
2.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中小微企业抵押融资方式。支持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直接融资。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发展专业贷款担保公司。推动民间资本设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发展基金。证券期货监管系统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加强对初创的、新兴业态的、新商业模式企业的服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
3.为县域引进更多金融机构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基础。为此,要继续为县域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能量。对在苏南设立县域机构的外资银行,为其正常经营提供政策支持。发挥苏南农商行所设异地县域支行的优势,以苏南母行为龙头,发挥对苏中和苏北支行的带动作用。调动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增设网点。鼓励设立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在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挥村镇银行的渗透作用。
1.突出重点,积极支持外向型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
优先支持机电产品等江苏省重点商品以及出口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项目,支持企业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发出口新品种和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优先安排成套设备进口所需的流动资金,适当增加外汇贷款,优先支持名牌产品出口,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办业务,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积极支持并有效引导外资投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民生产业。
2.多措并举,支持服务业提速发展
积极响应全省“服务业提速计划”,优先支持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基地城市+示范园区+重点项目”的“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模式,确保服务业融资比重不断提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苏南、苏中地区,重点支持服务外包、文化传媒、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合作;在苏北地区,重点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及商贸、旅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金融支持,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3.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
配合全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积极参与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行业等传统产业“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和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启动全省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根据我省建设百亿、千亿、万亿级装备、电子、石化等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加大保理、保函、福费廷等贸易融资工具和买方信贷的业务创新,丰富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积极参与推动债券、股权、信托等直接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参与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发展基金建设。
1.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虚拟经济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通过有效监管,强制交易者遵从规则,减少和杜绝违约,降低交易费用,改善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成交易的稳定性,及时了解和掌握虚拟资本流动状况,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2.审慎对待金融市场的开放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金融市场开放是必须的过程。在对内开放方面,一是要解决好利率市场化问题,使银行基准利率尽快与市场实际利率接轨;二是要解决好国内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问题,逐步破除种种限制;三是要逐步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之合规、合法,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三大监管主体的自身建设;二是要建立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金融业的安全稳定;三是要完善竞争机制,提高竞争能力,包括应对外资进入的竞争以及走出去的竞争。
3.发展物联网和新能源产业,降低泡沫经济的发生
通过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较好规避各项风险,降低过度的泡沫经济。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工业化任务,在资源环境绩效的前提下,选择重点行业如清洁煤发电和煤炭多联产等,提高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江苏可积极关注以下传统产业:清洁煤发电、建筑节能、机电节能和照明节能在内的工业节能;新能源产业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智能电网、储能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1.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完善金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规范和完善民间信用;积极发展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证券公司兼并和资产重组。特别要注意防范金融发展中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行为。
2.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及金融科技创新
衍生市场是吸引国际资金、防范金融市场空心化的重要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江苏省内企业也需要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用于保值和规避风险,要充分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尽快开发金融衍生工具参与衍生品交易,通过综合化发展以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
将金融科技导入管理领域,大力实施金融科技创新战略,实现金融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建立金融网络安全系统,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支付清算系统,加快金融科技向全方位金融服务领域的渗透,在金融技术上实现与国际金融业的全面对接。
3.金融监管体系创新
建立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和制度规范,形成从市场准入、业务法规、风险控制到市场退出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处理好宏观监管、行业自律与微观内控机制的关系,随着竞争的有序化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要激活微观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恢复金融机构为创新的主体,放弃使金融机构陷入僵化的严格管制,待银行的经营水平提高到真正能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时,逐步打破分业经营,实现混业经营,并尽可能将这个过程缩短,以增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