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民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党90多年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保障。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特殊的群众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就政党政治而言,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本质在于民众对其政治权威的认同和支持。因此,国内外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把争取尽可能多的民众的信任和拥护作为其党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加以高度重视。利益代表是政党功能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既肩负着传达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和诉求的义务,更承担着将这些意愿和诉求加以综合成为自己的主张进而在政府的行政过程中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责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胜利。
党的群众工作,从形式上讲,是指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为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从实质上讲,就是把党的主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里,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支持和拥护。从本质上说,群众工作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统战工作。统一战线是党加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对象特殊、涵盖面广,理念独特、包容性大,方式独特、辐射性强,作用独特、基础性牢。
随着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空前广泛性和群众性日益显著,形成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大联合,统战工作范围已从原来的十二个方面扩展到十五个方面,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展。这些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其所代表的各个界别中具有号召力、影响力、说服力,通过做好他们的工作,可以团结、带动其所联系的广大群众汇聚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统战工作已经逐步从大陆扩展到海外,从上层延伸到基层,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承担统战工作的各种社会团体和部门也正日渐增多,统战合力日益增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是党加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是党凝心聚力、共谋大业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一战线与党的群众工作尽管在工作重点方面各有侧重,但在工作方向、工作目标上是一致的。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任务,始终坚持依靠多数、争取团结少数,注重凝聚广泛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大局,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历史证明,统一战线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是党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生动实践和鲜活展现,统战工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包括社会结构在内的各种社会要素都程度不等地发生了变化。虽然群众的根本属性并未随时代而变,但其构成状况和基本面貌则有了明显的改变。
在社会结构方面,尽管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仍然是社会结构中的主体,但是阶级和阶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重组,社会基本阶级内部的分化加剧,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使得社会流动加快,进而促使社会结构分化的趋势日趋显著。社会阶层的分化为在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带来新的困难,在各种思潮互相激荡之下,社会思想信仰、文化取向、道德伦理、生活方式、价值准则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社会关系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国家、集体、个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具体利益。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由于经济基础、政治资源、文化(技术)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彼此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对立的利益关系。但是,这一构成多元的群众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念诉求的不断分化和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会相应地生发出一些矛盾和问题,利益逐渐成为决定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利益矛盾也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形式。当前的社会矛盾大多仍在人民内部之间,但由于对抗性和复杂性的增强,这类矛盾在局部出现激化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态方面,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表征形式。全球化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理念上的冲突,特别是交织于意识形态上的观念冲突。境外敌对势力“分化”之心不死,一些封建反动思想沉渣泛起,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有害思想仍大有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复杂混乱。
作为执政党,协调和整合社会各方利益,推动和维护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引领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进步,是其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内部利益关系呈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党整合社会的难度大大增加,使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容和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和艰巨,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需要确立新的工作理念、采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核心内容的群众工作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和实践,而这正是统战工作的优势所在。
首先,统一战线具有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通过政治过程使各种具体利益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利益协调一致。社会整合的程度取决于政治体系吸收、融合、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和要求的能力。统一战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它为各方面、各群体的利益要求与政策主张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表达和综合渠道。一是统一战线具有政治优势。统一战线人才荟萃,各界人士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围绕重大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有价值、有影响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并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统一战线具有资源优势。统一战线在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还可以通过开展光彩事业、“感恩行动”、“温暖工程”等活动,在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等社会建设事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社会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与各自所联系的群众有着密切关系的作用,可以及时掌握和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而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关注弱势群体,使不同社会群体在制度制定和公共决策中充分表达和反映自身的利益,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形成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协同网络。
其次,发展协商式民主突出了统一战线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统一战线所体现的民主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法律保障的团结一致的制度化民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长期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其运行实践中已经为协商式民主积累了可贵经验,开辟了良好传统,赢得了广泛认同与支持,成为协商式民主的重要制度基础和现成政治形式。从历史与现实看,协商与选举的结合是我国统一战线中的多党合作实施民主的基本特色。
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协商、沟通、引导、服务等“柔”性工作方式的成效越来越显著。这种工作方式实际上就是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统一战线既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广阔空间。对个体化、分层性、多样化的各类社会力量,统一战线通过讲团结合作,可以有效地加以整合。对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统一战线通过讲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可以积极加以引导。对不同利益群体,统一战线通过讲统筹兼顾、和谐相处,可以努力沟通协调。统一战线能够把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使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总之,统一战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各方面矛盾、理顺各方面情绪,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和国情的挑战,更加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整合、协商民主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强同各界群众的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强化民主监督,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以此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机制,与党的群众工作的其它方式一起协同配合,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党的群众工作分散在党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顺应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应在各级党委设立专门的群众工作机构。考虑到在现有的机构设置中,纪委、组织、宣传等部门各有专司,而统战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网络加以强化和扩充,则是担当这一职守的最佳选择。
建立以统战部牵头抓总的党的群众工作专门机构,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工作的总目标,在现有的多党合作、少数民族、宗教事务、港澳台海外、非公经济和党外知识分子等工作领域上进一步扩展范围,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为切入点,将工作触手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将基层群众工作与传统的上层统战人士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群众工作网络。
作为一个新型的综合性群众工作部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促进政治建设。健全民情收集和处理机制,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实时动态反映社情民意,切实做好建言献策工作,推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在协商民主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拓宽他们履职的渠道,不断健全和完善代表与选民、委员与界别成员互动的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制度,鼓励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积极参加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决策评估等活动,使公共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和公众利益,以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更好地引导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
完善工作机制。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组织推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搭建沟通对话平台,及时掌握和反映广大群众的思想动态,使不同社会群体在制度制定和公共决策中充分表达和反映自身的利益。创新民族宗教领域服务管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建设,健全基层管理机构,建立部门和地区间协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继续加大民族扶贫力度,重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结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活动,加强对宗教团体建设的分类指导,促进、帮助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探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新途径。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加强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劳资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信息,协同公安、司法部门做好各种利益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社会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努力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扩展工作领域。鉴于各类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自组织效应,将指导和协调包括工、青、妇等传统人民团体和“两新”组织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工作作为新的着力点,把包括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作为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的重要平台,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加大社会组织群众工作力度,积极培育相关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在开展群众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统战工作部门为主要工作依托,延伸和拓展统战团体的工作手臂和联系交友面,充分发挥各类统战团体对相同领域、相同性质、相同类别的社会组织的工作辐射、指导作用。尤其要重视支持工商联充分发挥有关经济类社会团体主管单位的职能,加强对行业商会、基层商会的管理与指导,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化解来自于基层的矛盾。
强化基层工作。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机构进入企业、社区、协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或组织,健全完善基层统一战线组织。重视加大社区统战和群众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社区群众工作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载体。通过加强社区统战成员人物库建设,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加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要组织统战成员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多形式的各种服务活动,努力形成社区为统战成员服务、统战成员为社区服务的良好互动局面。引导和促进基层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类活动,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
注重网络管理。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虚拟世界成为广大群众实现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新空间,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运行规则,协调宣传等部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资源开展工作,以增强群众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重视通过互联网发布统战方面的决策信息、新闻动态,构建统战系统资源数据库,为统战系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知情渠道。搭建参政议政网络平台,整理、分析、反馈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情况,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收集监控网络舆情,及时澄清重大事件真相,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学会制造舆论热点与舆论声势,掌握舆论斗争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