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现代化工程推动江苏农业农村经济高基点发展

2013-09-11 05:27吴沛良
唯实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吴沛良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视角,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贯彻落实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必须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扣江苏实际,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扎实做到“四个坚持、四个更大力度”,在“九连增”、“九连快”的高基点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高基数上实现增粮增效新突破

2012年,全省各地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加强指导服务,粮食圆满实现连续九年增产,总产达674.5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第四。在粮食总产九连增、菜篮子产品持续增长的高起点上,全面考量和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针对农业面积增加潜力有限、资源环境支撑紧绷、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最大程度发挥江苏科教和经济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确保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继续强化“米袋子”产能建设,再夺粮食丰产丰收。坚持以大县、大方、大户“三大”为重点,深入开展“三改一创建”等活动,努力开创粮食增产增效、稳定发展的新路子。抓大县,把产粮大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机装备配套,大力推进“亩产吨粮县”建设,广泛调动重农抓粮积极性,夯实粮食主产县生产基础。抓大方,坚持以优质稻米产业基地、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高产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力促实现粮食生产重点乡镇万亩示范片和粮食生产关键环节专业化服务“两个全覆盖”,充分发挥示范方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抓大户,着重加快培育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壮大一批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种植规模100—300亩的种粮大户,推行粮食标准化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种粮农民规模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保障市场有效供应。以深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为契机,着重抓好蔬菜、畜禽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让农民和市民得到更多实惠。抓基地保供应,在城郊边缘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永久性蔬菜基地,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县,积极培育现代养殖企业,稳步提升大中型规模养殖产量,推进畜牧业和园艺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提高流通效率,确保均衡供给。抓标准保安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设施和生产技术,打造一批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转型保增效,全面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高档茶叶、食用菌等园艺生产,创新畜牧合作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找准主攻方向,突破技术瓶颈,力争在种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加快推动种业企业与育种单位、种业企业之间“两个重组”,重点培育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推动基础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科研单位和所办企业“两个分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培育新品种的能力;加快推动弱小种业企业、不适宜老品种“两个退出”,全面加强县级品种管理,进一步提高良种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农技推广“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100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1000个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培育一万名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加快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加快信息、农艺、农机等技术的集成组装,全力办好“12316”三农服务热线、江苏为农服务网、《农家致富》手机报等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狠抓监管措施落实,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落实全程质量管控和动物防疫举措,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加快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加大对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违规使用兽药、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创建一批高质量的“三品”基地,建好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稳步扩大“三品”总量,打造一批江苏名牌农产品,做响江苏农产品品牌。

二、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征程上构筑农民增收致富新优势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江苏农民收入倍增要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未来五年年均实际增长需在10%以上。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在优化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结构等方面加大力度,突出“两手抓”,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手抓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直供直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设施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让农民能增收、市民能接受、政府不发愁,重点推广三种农产品直供直销形态,降低流通成本,把更多的利润留给农民。一是以直销店为重点的门店专卖模式,鼓励和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在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连锁店、直销窗口和自营超市,向市民“零距离”提供农副产品;二是以订单销售为重点的直接配送模式,鼓励规模种养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等与高校、酒店、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三是以网上销售为重点的电子商务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型销售渠道,力求打造一批上规模、有特色、影响大的农产品“网上商城”。

一手抓农民就业创业、培育新型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以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针对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和外出务工农民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农广校、农职院校等各类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大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按需培训、适岗提升,切实增强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实用性,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本领,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新起点上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破解这一课题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加快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必须守住底线、把握关键,既要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又要千方百计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决不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积极推进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规模流转补贴政策,依法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强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地位。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规模适度、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原则,对农民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并稳定就业创业的地区,鼓励发展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不具备土地规模经营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重视培育多元化、全程化的服务组织,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和一般农户收入“双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资”管理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以物业经营和资源开发为主的多种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建设一批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农业建设主力方阵。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探索不同生产领域认定标准,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并采取补贴倾斜、强化培训等措施,切实巩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在发展粮食等农作物规模化生产中的主力军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年活动,加快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展服务功能,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进一步发挥生力军作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和龙头企业运行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双带型”龙头企业,完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延长产业链条,有效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四、坚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在新定位上再创新农村建设新佳绩

我们在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上求实效。

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村庄建设活动,稳步扩大林木覆盖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稳定重点公益林种植面积,切实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监控,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对太湖、宝应湖、洪泽湖、骆马湖、里下河沼泽、沿海、沿江等区域内自然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建立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遏制全省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有效保护自然湿地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扎实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创建,推进“生态”标签认定,选树一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典型。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和农业污染源调查,组织实施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秸秆综合利用,美化净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力度,扎实推进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效率。

积极拓展农业生态休闲功能。坚持把农业、生态、环保、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园区、农耕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业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农村生态风貌保存良好、政策扶持有力、示范带动作用强作为重要标准,推出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评选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加快培育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动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