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

2013-09-11 05:27胡金波
唯实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发展

胡金波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江苏省在“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道路上,已迈出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坚实步伐。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立足新的起点,再创我省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一、适应转型的实质就是适应新变化

转型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马克思在阐述变化时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的使命。”基础教育也不例外,正在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强调统筹向完善体系转变。应当看到:在“高普及率”基础上,保持“高巩固率”难度极大;在“高成本”基础上,保持“高投入”约束极多;在“高期待”基础上,保持“高满意度”任务极重。面对着千变万化的需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千姿万态的环境,基础教育转型的意义在于适应新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以及对这些新要求的有效满足。

适应转型就是适应变化。江苏正处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实现“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只能从获取“体制转型红利”转向寻求“制度创新红利”、从获取“全球化红利”转向寻求“扩大内需红利”、从获取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寻求质量型“人口红利”。而质量性“人口红利”的核心在人才、关键在科枝、基础在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致力于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具有思辨能力的现代公民,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基础教育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为可爱。

主动适应转型就是主动适应变化。一是主动认识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变化具有两重性,变化不一定带来进步,但进步离不开变化。法国文豪雨果曾呐喊:“孩子的真正名字是什么?那就是未来。”所以,培育“孩子”就是培育“未来”。池田在作倡议要把“为贡献社会的教育”变为“为贡献教育的社会”,他认为“育人”正是打开所有问题瓶颈的希望。二是主动驾驭变化。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学习“包含三个对话性实践”:与课本对话(建构客观世界),与他人对话(建构伙伴关系),与自己对话(探索自身模式);强调真正的学习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三是主动推进变化。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隐含之义就是“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因此,只有主动更新基础教育观念,才能积极推进其变化,达到“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二、自觉转轨的要义就是体现新要求

经济转型呼唤教育转轨,教育转轨内含基础教育转轨。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省基础教育转轨指明了方向。因此,基础教育自觉转轨就应体现“真教育”、“真实践”、“真务实”的要求。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教育”的要求。“真教育”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所强调的: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因此,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学生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他有自身的内在价值;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简单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实践”的要求。“真实践”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费尔巴哈所认为的“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在推进基础教育自觉转轨过程中,必须强调共同基础和个性发展目标,强调横向分类的办学模式中所体现的教育公平,强调高选择性课程,强调提供专业的学生发展指导,坚持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由注重传承的教育转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由注重选拔的教育转向注重选择的教育,由注重文本的教育转向注重实践的教育,由注重灌输的教育转向注重启发的教育。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务实”的要求。越是强调“优先发展”,越要更加冷静,认清科学决策程序不能变、勤俭创业传统不能丢、清廉务实要求不能忘;越是强调育人为本,越要更加清醒,不忘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以奠基绝大多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越是强调促进公平,越要更加理性,坚持以有教无类促进起点公平、以因材施教促进过程公平、以人尽其才促进结果公平;越是强调提高质量,越要更加智慧,主动改革接受性学习、大力拓展研究性学习、科学增加体验性学习;越是强调改革创新,越要更加自觉,突出以优先改革促进优先发展、以深化改革引领科学发展、以完善改革推动持续发展。

三、主动转变的关键就是强化新导向

江苏“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导向就是举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名学生、成就好每一名教师和发展好每一名校长,操作导向就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范式和校长管理服务方式。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打造“好学校”。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和听话的奴仆的地方,不是“文明的监狱”,而是学习的乐园、创造的天堂。我认为:好学校一定是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

好学校吹拂着自由之风。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的前提是以人的知识、能力为核心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两者都予以鼓励,最低限度是不去扼杀它们。在希腊文中,学校的词意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的深层价值所在。

好学校涌动着创新之情。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因此,一所涌动创新之情的好学校,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北京青年报》记者在2001年曾对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采访,近80%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兴趣和好奇心”。二要善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路标。李政道强调,“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改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也要知”。三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思维的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和创新思维。

好学校洋溢着快乐之感。有位学者曾尖锐地批评基础教育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堪称最成功的商业忽悠”、“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一半被学校毁掉,一半被家长毁掉”。其言之锐,启人深思。教育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命健康快乐是不能超越的,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不能超越的,学生智力发展的个性差异是不能超越的。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外作业“超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好学校一定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通过打造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课堂,营造出“名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激励出高兴”的良好氛围。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好学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实现这样的要求,关键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改革传承性学习,克服重传承而轻创新、重选拔而轻选择、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灌输而轻探究等弊端,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首先,以德育为先,塑造走向高尚的好学生。德育为先旨在引领学生走向高尚,高尚源于灵魂的健康,源于现实的超越。2011年,我省一所高中所发生的“国旗下演讲风波”,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教育必须超越功利”。高尚还源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学生在成为“自己的自己、更高大的自己”的同时,还应成为“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自己”。

其次,以能力为重,塑造走向聪明的好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好学生诸多能力中最为核心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说,走向聪明的学生正是这些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走向聪明的学生的“会学”体现在勤于积累、融会贯通、用心梳理、落地生根,把他有的知识变成己有的知识;体现在能概括和简化,能多更能少,能繁更能精,能放更能收,能进更能出;体现在能弃形取神,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规律,从温故到知新;体现在敢问、会问、追问,问老师、问同学、更问自己。多问使人聪明,知惑才能解疑。体现在“学中用,用中学”,“学而时习之”。“习”就是应用和实践,“用”是“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

最后,以“挖潜”为要,塑造走向富有的好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且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因此,开发学生的潜能尤为重要。人的自我潜能由知、情、意三个方面组成。走向富有的学生,一是“知”的富有。“知”就是求知,求知就是“忍受、接受、享受”。二是“情”的富有。“情”一方面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另一方面,指审美的情操。“情”的富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审美情操的提高。三是“意”的丰富。“立志”不仅是外在的、具体的、社会化的成就,更应是内在特质的培养。如欣赏勇敢,就应设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勇敢的人;欣赏正直,就应设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正直的人。

转变专业成长范式,成就“好教师”。多元化时代需要具有专业品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品质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支撑着日益深化的教育变革,学习的革命引起教师自身的革命。转变教师的专业成长范式是成就好教师的最佳途径。

成就好教师的前提是“责任”。李庚南老师从教55年,当了55年班主任。她说,“我的前半生因生存而教育,后半生因教育而生存”。于漪老师曾说,“教师是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一个人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成就好教师的关键是“智慧”。好教师的智慧,一是在于把握教育规律。潘光旦坚守“做人造士”教育理想,他以大鱼带小鱼游的比喻趣谈“从游”般的师生关系是“大鱼在前引导,小鱼紧跟其后”。冰心称他是“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教育大家。二是根于深谙教学之道。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三是源于“一专多能”。教育家夏丏尊非常推崇李叔同,认为“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除有人格作为背景的缘故外,因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更好……”。四是基于有效教研。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力”就是教师的“教学力”,校长的“办学力”,学校的“发展力”,区域的“教育生产力”。

成就好教师的核心是“爱心”。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予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转变管理服务方式,争当“好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由衷而言。好校长是个“领跑人”。当好“领跑人”需要转变管理服务方式,善于思想引领,精于科学管理,能于文化建设,勤于学习实践。

争当善于思想引领的好校长。好校长因思想深遂而伟大,因思想开阔而崇高。好校长的思想既源于理性自觉,又源于现实启迪,在现实中就转化为“三重使命”:时刻不忘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是自己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卓越、社会公认”的名校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时刻不忘“思教育家之虑、践教育家之行、成教育家之名”是自己的第一追求。

争当精于科学管理的好校长。精于科学管理的校长,往往对人多看长处,对事多看短处。多看人的长处,则使人的长处更长、效率更高;多看事的短处,则使“短板”变长、效益更高,把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做合适的事,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展其能。精于科学管理的校长能把复杂问题简单表述,让人一听就深明其意;把简单问题深刻论述,让人一听就不敢松懈。精于科学管理的校长的境界是“管”为了“不管”,“理”为了“不理”,一切尽在习惯中。而习惯既靠倡导,也靠引导,更靠以法律为核心的刚性规范体系、以经济为核心的中性规范体系、以道德为核心的柔性规范体系。精于科学管理的校长要善于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不畏惧又有所畏惧。校长不怕坚守教育理想,惧怕违反“五严”规定。精于科学管理的校长深知办学的风险不是来自有多少不同的意见,而是来自没有不同的建设性意见。不同的声音往往音质最好,“含金量”最高,对改进工作益处最大。

争当能于文化建设的好校长。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追求卓越的学校,如果没有卓越的学校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学校。好校长之所以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学校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好校长视学校文化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精神与灵魂。与其说优秀的学生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文化氛围“熏”出来的,好校长视学校文化为学校特色的折射。对于每所学校来说,因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办学理念的差异性,而产生各自的办学特色。不同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是学校展示的“文化名片”、绵延的“文化基因”、师生行为的“文化模式”。

争当勤于学习实践的好校长。好校长的全面综合素质来自于勤奋学习和努力实践。勤是多学,奋是努力;勤能固志,奋能“保鲜”。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的实践表明,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改革家,教育实验是教育家成长的重要基石。也许我们成不了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但我们可以追随、继承、学习、发展他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