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平
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职业暴露的高危性[1],近年来,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医用器械洗消人员是其中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各种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等多种危险因素均使得他们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有鉴于此,本文对160名医用器械洗消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旨在了解医用器械洗消人员的职业伤害情况,探讨医用器械洗消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医用器械洗消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建立有效的洗消人员培训机制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6月至9月对河南地区11所医院的医用器械洗消人员17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143人。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咨询临床洗消工作者,同时根据洗消人员工作特点及本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一般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洗消人员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医院级别、职业、工龄、身体健康情况等;过去一年以来职业危害或职业损伤发生的情况,包括体液污染等;对该职业损伤防护的相关知识,职业培训与否、相关政策的知识了解等。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以不记名的方式,通过现场调查对该区8所医院的洗消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总计发出170份调查问卷,其中160份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职业损伤相关影响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洗消人员是否遭受过职业性损伤为因变量(赋值有=1,无=2),分别以文化程度、职业、工龄、科室是否进行过清洗消毒关培训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这四个变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洗消人员职业损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可归分析结果
3.1 文化程度对洗消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该区洗消人员大多数学历偏低,基本为大专和中专学历。相较于大专学历的洗消人员,中专学历受到职业损伤的机率高(P<0.05)。究其原因,洗消人员由于中专学历的限制而从事于工作量大、多数从事机械重复的器械回收工作或是其他辅助工作,一方面使他们机体劳累,增大了其遭受职业损伤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的冗重与重复性,减低了他们对职业损伤预见性与警惕性。此外调查中还显示,大部分中专学历工作人员是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加之学历知识的限定,而对职业损伤没有太多的认识和足够的注意,自我防护意识差。在本次调查中,有18.1% 的人洗消器械时只带了一次性薄膜手套,甚至有一人未带手套。
3.2 职业对洗消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分析 此次被调查的洗消人员岗位分别是护士、护工和其他辅助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护工及其他辅助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几率比护士高(P<0.05)。在洗消器械时,由于职业分工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护工及其他辅助人员先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回收时器械上多存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具有传染性的污物,即使一般情况下都会对器械进行相关预处理,但有文献[4]指出,经预处理的医用器械上会使血液、体液等蛋白质凝固,仍含有大量污染性物质。护工及其他辅助人员在回收过程中有很大的机率会接触到器械上的传染性污物,如不注意或防护不当即会溅入眼内或被锐利器械钳等刺伤,被有传染性的疾病侵害身体健康,而其中最常见又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经刺伤进入血液,大多一次即可能感染上[5]。
洗消工作大多是站立操作,而且是长时间进行。长时间的固定姿势会使腰肌紧张、肌力减弱,导致慢性非特异性腰酸背痛,影响其健康。由于洗消工作的特殊性,洗消人员需要长期佩戴乳胶手套。洗消人员如长期佩戴乳胶手套,对乳胶手套的过敏阈值也会随之减低,大大增加了过敏几率。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的报告,普通人乳胶过敏的比率为1%~6%,而医护人员则有8% ~12%。洗消人员是高危人群。
3.3 工龄对洗消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工龄在4年以内的职业损伤率最低,在工龄5~8年组则发生率最高,工龄大于9年组率则低于前者(P<0.05),这与文献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刚参加工作的洗消人员,相对积极认真,严格遵守清洗消毒规范,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职业损伤,同时由于经验能力限制,低年限的洗消人员所执行的操作也相对简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职业损伤的危险性;二、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洗消人员执行的操作也趋于复杂,同时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这时她(他)们往往会降低了职业暴露的警惕性,形成便于自己的简化性操作,增大了发生职业损伤的机率;三、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改变使,使洗消人员工作时的注意力和精神力相较于年轻的同事差,发生器械刺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四、工作年龄的增加并超过一定年限,洗消人员工作职位一般有所变更提高,其主要的工作价值开始偏向经验管理等,参与临床实际洗消的次数会比以往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年资洗消人员的职业损伤风险。
3.4 防护知识对洗消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85人未参加过职业损伤的相关培训,占53.1%。其中73.1%的是工作未及一年的新手。由此可看出,该区医院尚未将职业损伤防护纳入岗前培训,也未在其进入科室后相应的进行相关培训。有40.6%的人认为所在医院/科室未重视职业损伤防护,未进行相关知识宣讲,不熟悉相关文件措施规范。洗消人员如不熟悉相关防护知识,未强化自我防护的意识,心存侥幸,很容易在进行洗消工作时放松警惕,形成不符合规范或是便于自己的简便操作,使自己暴露于职业损伤的风险中。另外,医院/科室应加强洗消人员对各项规范文件的学习,确保明确各项细项,尽可能的降低由于不熟悉规范操作流程而造成的职业损伤。
[1]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2]刘美春,徐英,曹建萍.预处理后手术内镜清洗效果研究.江西医药,2010,9(45):950.
[3]倪传英,袁晓华,张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11.
[4]刘萍.内镜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及防护.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7-78.
[5]许慧琼,潘晓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9-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