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3-09-08 06:39高振甫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椎间隙植骨椎间

高振甫

退变性腰椎失稳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中的主要手段[1]。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能够恢复腰椎生理弧度,使之维持正常[2]。本研究通过分别应用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旨在探讨术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对手术做出正确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腰痛,部分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间歇性跛行,腰椎CT或MRI检查椎间盘退变,可有椎间隙狭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支持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经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明显好转。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23±4.65)岁;单节段不稳29例,双节段不稳2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2岁,单节段不稳28例,双节段不稳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失稳节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腰部后正中手术入路,显露失稳椎体及其下位椎体的椎板、小关节及横突根部,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切除失稳节段的部分或全部椎板、黄韧带,常规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行神经根减压。分别于两侧安放预弯的连接棒,适度撑开椎间隙后旋紧螺母。然后进行椎间融合。观察组选择有神经刺激症状一侧切除部分小关节,用专用搅刀斜向插入椎间隙,依次刮除残留的髓核、部分纤维环、软骨终板,直至点状渗血的骨性终板。修剪切除的椎板及小关节组织,根据椎间隙的相应高度,斜向置入融合器,再以椎弓根螺钉系统适当加压融合器。对照组全椎板切除后,切除双侧部分小关节,充分显露并保护神经根,用专用搅刀直行插入椎间隙,依次刮除残留的髓核、部分纤维环、软骨终板,直至点状渗血的骨性终板。根据椎间隙的相应高度,置入融合器,再以椎弓根螺钉系统适当加压融合器。术后随访2年,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复查腰椎正侧位,站立位过伸、过曲侧位X线摄片和三维CT检查。

1.3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根据JOA评分标准评估[3]。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0~9分)和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者15分。计算好转率。好转率(RIS)=[(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RIS>75% 为优,50% ~74%为良,25% ~49%为中,RIS<25%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JOA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优良率为90.3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严重的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 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及序列恢复正常,无再移位、内固定松动、椎间隙塌陷、假关节形成、断钉,观察组椎间融合率96.77%(30/31),对照组椎间融合率93.55%(29/31),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可采用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压、固定和融合建立内源性稳定,解除神经结构的压迫和重建椎间关节的稳定性[3]。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手术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能够在减压的基础上同时完成椎体间植骨,达到三柱坚强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手术远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后,可使椎节撑开2 mm左右,增加了椎间孔容量,有利于神经通道恢复,从而解除硬膜及神经根的压迫[4]。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脊柱运动单位在承受压缩、剪切和旋转应力时,前柱和中柱起主导作用;椎间融合器植入分担了腰椎前中柱的负载,避免应力集中,维持脊柱运动节段的三维稳定;为椎体间骨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较大限度地避免与椎间植骨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双枚椎间融合器与单枚相比在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植骨融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双枚椎间融合器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严重,其方形断面设计需要更大的操作空间,对椎管内组织的干扰也更为严重,手术操作要求高、难度大,并且费用昂贵。单枚椎间融合器可避免对腰椎后部结构的过多破坏,避免对椎管内组织过多的干扰,防止人为的增加不稳定因素。单枚椎间融合器较双枚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与创伤,同时降低了患者费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及序列恢复正常,无再移位、内固定松动、椎间隙塌陷、假关节形成、断钉,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单枚或双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均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均较高。单枚椎间融合器相对双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保留更多后柱结构、价廉等优点。

[1]张建乔,董黎强,金才益,等.两种椎间融合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2(18):115-118.

[2]王宝奎,邓树才,窦如明,等.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9(15):660-662.

[3]蒋协远,王大伟,刘丹,等.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119.

[4]邢时通,王丹,袁永健,等.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2008,21(8):584-585.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植骨椎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