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山望火楼说起

2013-09-07 10:31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3年13期
关键词:共工消防队火警

翁礼华,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肉眼观察并通报城市火警的吴山望火楼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作用,但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却令杭州人民至今难以忘怀

老杭州都知道“城隍山上看火烧”的来历,它是指人们站在吴山历史悠久的望火楼上,居高临下,能在高处看到杭城何处起火,以便及时准确地指挥扑救。

古代科学尚未昌明,没有化学灭火制剂,人们灭火主要靠水,以水克火。也正因为“水火不相容”,中国古代才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发生剧烈战斗的故事,共工失败后,一头撞向不周山,支撑天穹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就破了个大洞,天火从九天之外倾泻到人间,仁慈的女娲不忍看到人类受苦,就在九州找七彩石炼石补天,从而产生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其实,在古代禅让制社会中,祝融和共工都是官职,又称火正和水正,职能与火神和水神一样。

历史上,由于火的应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食物的烹饪、弓的制作、“刀耕火种”的出现,以至烧制陶器、冶铸铜器的发明都随火而来,火的应用把人类带入了文明世界。但火也与人世间的其他事物一样,也要一分二,利用得好有益于人类,控制不当则有损于人类。在诸多灾害中,火灾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

预防和扑灭火灾称为“消防”。“防”,即预防,意味着要事先督促整改火险隐患,以防起火;“消”,即灭火,发现火灾,投入扑救。汉语的“消防”一词,是清末从日本传入的新名词,在此以前人们习惯称“救火”。

中国早在汉代就重视消防设施的建设。1971年,在河北省安平县出土的东汉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壁画,就展示了一座安装着大鼓的望火楼,楼顶上飘扬着红色的风信飘带。隋代,政府开始建立巡更报警制度。

北宋开始形成了以公共财政支出为特征,军人为主体的城市专职消防队。当时,为了及时掌握火警,首都开封普遍建立了望火楼。其楼下,设官屋数间,驻消防队官兵100人左右,备有水缸、沙堆、水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大索、勾爪等灭火器具。望火楼里,昼夜有人值班。望火楼发出警报后,楼下的消防队立即直奔火点,同时派出骑兵,飞马将火警报告当地行政官员和开封府的司法机关、卫戍部队。很快,增援部队抵达,配合消防队将火扑灭。开封府的望火楼,就曾发现大将狄青家中的火警,通过及时预报避免了大规模火灾的发生,当时连狄青家人都尚未觉察,充分发挥了望火楼的报警作用。

到了南宋,首都临安的城市消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政府不仅以财政拨款设置称为“隅”,也称“火隅”的专职消防队,并且在全城东、南、西、北、上、中、下都建“火隅”,后来又增加新隅、府隅、新南隅、新北隅、新上隅等共达12个之多,管辖23座望火楼,拥有官兵5100人。当了望手在望火楼上看到异样烟火时,楼上的哨兵会立即发出警报,白天举旗帜为号,夜晚悬灯笼为号,而旗帜或灯笼的数目则标志着发生火灾的相对位置。吴山东狱庙前的望火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当时的仁和县知县向商绅募款建立,建成后挂铜钟一口,遇火警即鸣钟报警。民国七年(1918年),浙江省会警察厅(相当于今杭州市公安局)规定吴山火警了望台的了望手要以烟的形状和色彩判别火警,一旦确认,立即敲钟二三十下,全城各救火会闻警作好出动水龙的准备。

随着电话的出现和开通,火警的报警方式有了新的形式。民国二十年(1931年),杭州开始安装火警报警电话,火警电话为“2170”,报警方式除了了望报警、市民上门报警外又增加了电话报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5日,国民政府电信总局通令各省、市电信局,在警局至官府机构中,装设专用业务电话,为当地民众报告及询问火警之用。杭州电信局奉命使用全国统一规定的电话号码,实施24小时全天候值班。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肉眼观察并通报城市火警的吴山望火楼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作用,但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却令杭州人民至今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共工消防队火警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共工触山
怎样报火警(一)
淬炼铁血丹心 践行使命担当——天津港集团公司企业专职消防队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祝融胜共工
火警电话
厦门的“奶奶”消防队
齐天石与共工氏——从西游到红楼:石头的脱胎换骨(一)
微型消防队
火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