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以培养具有新闻传播、语言表演、播音学以及艺术、传媒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媒体等单位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应用型语言学人才为目标[1]。通过播音主持,实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播音主持的学科属性与社会责任,决定着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影视设备操作与技术创新等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要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融合的趋势,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与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水平,拓宽思维境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专业特色、适应当代媒体行业发展的播音主持专业实验教学,就成为培养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的重要途径。
播音主持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准确、及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并给予受众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活动以媒介的声音性和语音的规范性、内容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诚挚性、手段的单一性和交流的间接性、传播的转述性和过程的时效性、受众的开放性和接受的个体性、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表态性、语言的艺术性和规定性为特征,是播音主持人才基本技能、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受众对播音主持人才创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更要能从事节目策划、选题、立意、编导组织、摄像、编辑等一系列工作,成为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复合型主持人[2]。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这种创造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实验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能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实验教学中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练习,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3-4],使他们了解新兴媒体的运作规律、掌握新媒体技术,不仅精通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也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要以实验教学通识教育目标的设定,实现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在媒体间业务和技术上的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就是以影视技术发展趋势和培养复合型主持人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技能操作为扩展,把复杂的实验教学按培养过程分解为若干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并对每一项练习提出通过的目标与要求,既有明确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及训练结果,又有一套完善的对实施者、实施过程及实施环境全程监控的体系。基于虚拟演播技术的播音主持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见图1。
基于虚拟演播技术的播音主持实验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而细化的技能操作和练习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验教学过程。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两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为契合点[5],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强调:
(1)学生要对文件、素材进行预处理,包括信息的修改、编码、转换等,实现理论知识与文件编辑技能的结合;
(2)以素材的二次分割把素材中表现不同意义的部分分开,然后在分开的各部分找出描述该部分的特征,在检验学生素材编辑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3)通过对素材的选取,以一种建设性、逻辑性的思维过程,构思、策划节目的整体结构,拓展学生的思路,展现学生的思维层次;
(4)从策划节目整体的思维向细节的操作发展,对素材加工、编辑中的信息整合,给出节目文化表达的一种描述;
(5)学生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在摄影、语音等技术的处理下,最终处理完成对素材的表达,以形之于声、表之于体的输出形式对重要信息给予解释。
在理论知识基础方面,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对前面的环节有一种反馈作用;在技能扩展方面,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对后面的环节有一种递进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借助于现代化的摄像设备,不但可以任意设置技能培训环境,而且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记录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操作的可控性、反馈的准确性、教学的针对性都极为突出,是一个集项目策划、技能演练、情景表演、角色多重变换、教学及时反馈、实现多种知识和技能融合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虚拟演播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字化的影视信息制作技术。它是以计算机数字化语言为基础,通过将虚拟三维场景与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三维场景下的人物与虚拟背景合为一体,构成完美的影像画面(见图2)[6]。技术人员可以摆脱时间、空间及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在广泛的想象空间中进行自由创作,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电视台对节目的创作和制作能力,而且对开拓电视节目空间、提高制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虚拟演播技术应用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实验教学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虚拟演播在摄像跟踪、虚拟演播灯光和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3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学生学习做好学理和术用两方面准备,以先进的技术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发展创造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在不同类型节目中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按单元进行训练[7]。在多种表演情景、多种艺术表达的练习中,促使学生产生播音主持艺术的通感、迁移,建构文化表达和正确的艺术观,获得整体认识播音艺术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图2 虚拟演播技术系统
摄像机跟踪技术,是通过摄像机获得真实影像数据,再经过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融合,其成像与真实的摄像机拍摄所得到的镜头参数完全一致,避免了单纯由计算机生成的影像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8]。由于背景是由计算机在真实图像下再加工的,因此可以进行多种修改,不但让图像生成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实现了真实摄像机与虚拟摄像机的同步锁定(见图3)。目前,在媒体行业中常用的摄像机跟踪技术主要是图形识别技术。
图3 摄像机同步跟踪系统
在虚拟播音主持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演播中摄像机同步跟踪的图形识别技术,可以将摄像机拍摄到的网格或网格的一部分素材画面送到网格处理器中,网格处理器对这些画面进行实时处理计算,确定在当时情况下,摄像机相对于系统原点的位置参数、云台参数和镜头参数,并且随着真实摄像机的运动,将实时参数计算的结果提供给渲染单元,将符合真实场景位置的图形渲染输出。一个渲染单元就可以支持最多8个摄像机信号,让学生在对素材的预处理和分割中得到8个参数指标,增大了素材处理的方法与手段,丰富了素材的可编辑程度。
该技术对摄像机的种类、型号、数量没有限制,无需繁琐的镜头校准;其网格跟踪技术依靠图像分析定位,要获得视频画面就会根据画面来计算出摄像机的位置。因此,虚拟演播技术下的播音主持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实现新旧设备的连接,使学校在较少的仪器设备投入下,就可以提升实验平台的功能与技术水平。
虚拟演播室灯光系统是建立在新型的三基色柔光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灯发光均匀、阴影小、发热少、色温恒定而均匀,照在主持人脸上自然而逼真[9]。它不同于传统演播室的灯光,它要求前景与蓝箱背景照度相匹配,当前景照度符合要求后,再对蓝箱进行适当补光就能满足计算机抠蓝的要求,以此追求光照的一致性。虚拟演播室灯光系统能满足虚拟不同栏目、不同电子背景对光照度的需要,是数字化媒体行业发展的又一技术特征(见图4)。
图4 虚拟演播灯光布控
在虚拟演播技术下,虚拟灯光系统在播音主持行业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是节目策划和信息整合环节中多学科知识交叉、技术操作能力及对场景掌控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虚拟演播室的背景和环境都是虚拟的,而且人物也要在虚拟的场景中活动,所以人物的照明设计就要严格按虚拟的背景环境来做。人物的光,不论方向、强弱、硬柔、色彩和范围,都要与背景环境的光效一致。这样人和景在画面上才能融为一体,否则节目的制作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学生通过探索灯光的合理、科学布局,让整个场景的光线统一。这样,节目的影像画面会自然产生变化,使布光与演播室的实际照明效果吻合,进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虚拟演播灯光设计不仅能考查学生关于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水平,还形成了学生对灯光系统的认知。在教学中,可随时调用不同的虚拟灯光场景,能更好地调节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灯光效果,真切感受工作状态。
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是使用虚拟场景生成技术对三维场景进行实时绘制,然后将生成的虚拟背景传递给虚拟演播室系统,主系统再调用前景抠像合成系统,将背景图像与前景图像进行合成,最后生成完整的一帧虚拟演播室图像[10]。它可以完成在常规演播室中不可能做到的复杂而庞大的背景,甚至许多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见到的景观,它是影视制作后期合成的重要部分。它不但弥补了镜头的缺陷,还加强了画面的可视性和感染力,是原始拍摄素材与艺术再创作的高度结合(见图5)。
图5 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
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主要利用3ds MAX动画软件进行原始模型的建立,是节目制作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应用三维图像生成技术,将软件生成的三维物体的模型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进一步的应用还包括裁剪、纹理映射等技术,以消除那些由当前的视点看不到的物体,让生成的图像产生层次感,表现出比较真实的纹理色彩,尽可能准确地模拟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设计、生成虚拟场景,可以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精通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也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11]。学生的创造力不再仅仅体现为对稿件的再创作和对既定节目内容的掌控,还体现为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下新媒体平台的节目独立制作、传播能力。
新媒体环境和行业的需求特征对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实验环节势必要更加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基于虚拟演播技术下的播音主持实验教学改革,就是以媒体技术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特征,通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全面发展,让新一代的播音主持人才成为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复合型主持人,充满自信地步入多彩的荧屏,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References)
[1]关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J].新闻传播,2011(9):43-44,46.
[2]刘玉清,杜莹.新闻传播教学全媒体实验平台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69-173.
[3]彭宜红,曹杰,朱永红,等.抓住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108-111.
[4]邹迎九.试论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2(1):27-31.
[5]徐婷,张晓京,张力军,等.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06-109.
[6]杨寿堂.虚拟演播室系统分析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83-86,96.
[7]李晓辉,吴迪,郑抱冲.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1(2):151.
[8]吴鹏英,杨英慧,耿立新.浅谈虚拟演播室技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65-67.
[9]杨寿堂,黄河.论虚拟演播技术在影视传媒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5):114-116.
[10]王华.虚拟演播室中虚拟场景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
[11]牛光夏.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创新性培养[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