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基于户籍歧视的分析

2013-09-06 07:07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工资水平城镇居民户籍

郭 震

(1.河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一、问题的提出

Becker等(1990)首次运用经济学模型对歧视的经济效应做出解释,被视为当代歧视经济研究的起点。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西方学者大多关注劳动力市场性别或种族歧视所引起的工资不平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歧视最终会导致劳动者、雇主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歧视行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低效率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还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其中,户籍歧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特有的歧视现象①。蔡昉(2009)指出,户籍歧视不仅表现为流动人口在岗位获得上受到进入歧视,也表现在工资待遇上受到歧视。关于劳动力市场由于户籍制度的分割而损失了市场配置的效率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调查数据和方法来验证。Meng等(2001)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得出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50.82%是由流动人口所受的歧视导致;王美艳(2005)采用反事实分解方法得出五个城市外来劳动力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的全部工资差异中,户籍歧视造成的收入差距占43%;姚先国和赖普清(2004)使用Blinder-Oaxaca方法和浙江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户籍歧视所造成的差距达到20%-30%;邓曲恒(2007)采用反事实分解方法得出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的60%归结于户籍歧视。以上研究者从户籍歧视角度对收入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释,但大多数研究视角仅定位于按户籍分组的不同群体,测算结果也囿于人力资本和户籍歧视在工资差距中的比例。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阻断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横向自由流动,因此,仅考虑城乡分割是不全面的,户籍歧视造成的收入不平等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解决。近年来,个别学者开始从地区分割和职业分割角度解释城乡分割的问题。姚先国等(2009)从职业隔离的角度验证了浙江劳动力市场存在城乡分割与地域分割。田丰(2010)在职业类型和工作岗位具有共性的样本前提下,得出户籍是入职的限定门槛,而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是次要的结论。姚亚文等(2010)论证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户籍歧视程度要高于中部地区。张晓蓓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城市职工和农民工就业保障差异逐年扩大,户籍歧视的解释力度不断上升的结论。这些研究为理论界争论的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框架下分析两个异质性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更趋于合理。但遗憾的是,这种少量的研究使用的数据要么限于某个地区,要么时间较久,缺乏以最新的全国数据进行严密的计量分析。对此本文首先采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数据,涉及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数据充实且时效性较强。其次,为了全面考察劳动力市场的户籍歧视问题,本文不仅考虑到地区分割和职业分割,而且尝试将收入阶层放入同一个框架内,从收入分布均值的分析延伸到收入不同分位点,从收入群体聚焦到收入个人,试图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不同表现融合在一起实证分析户籍歧视。最后,为了多角度论证户籍歧视导致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现象,在Mincer(2003)工资方程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资分解方法②,如采用以工资均值差距为研究对象的Oaxaca-Blinder(1973,1974)分解方法测算和讨论地区户籍工资差距及不同区域的户籍歧视趋势及影响因素;采用Cotton(1988)分解方法分析行业户籍工资差距及不同职业内的户籍歧视程度③;采用以工资收入不同分位点上差异为研究对象的Machado和Mata(2005)方法(反事实分解)测算和探讨不同收入阶层的户籍工资差距及户籍歧视问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户籍工资差异和户籍歧视的表现是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不同职业内的工资差异根源在于人力资本还是户籍歧视?户籍歧视对职业进入和工资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在不同收入阶层,户籍歧视问题也会出现马太效应吗?即户籍歧视问题会不会因为收入水平越低越严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不仅有助于考察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差异,还可以反映户籍因素对工资地区差异、职业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的影响力度,由此提高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事实的认识,为科学地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消除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歧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一)研究方法

1.Mincer工资方程

有关劳动力工资差异的研究通常采用Mincer工资模型,该模型着重考虑了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两种因素对个人工资收入的影响。本文对Mincer工资方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一些表现人力资本的特征变量作为考察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

其中,wagei是月工资收入,ei是随机误差项,Ei代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对个人工资收入的影响,EXPi代表工作年限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代表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平方)对工资收入的影响,Zi为一向量,包括劳动者的年龄、技术水平和健康程度。

2.Oaxaca-Binder分解和Cotton分解

Oaxaca-Binder分解法把工资差异分解为两部分:一是源于模型已解释的差异,即特征效应;二是源于模型未能解释的差异,即歧视。此模型最初用于研究性别工资差异及性别歧视,本文将此模型用于研究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模型设计如下:

Cotton(1988)分解可以用来衡量一组劳动力价值被高估形成反向歧视,以及另一组劳动力价值被低估形成直接歧视,本文的Cotton分解模型设计如下:

3.反事实分解

本文采用 Machado和 Mata(2005)的方法④,定义反事实分布F(y*|ZU,bFL),其中ZU表示影响城镇居民月工资的变量分布,bFL表示流动人口的月工资变量在每个分位数上的回归参数,y*表示如果城镇居民按流动人口中各种技能的回报率(流动人口分位数回归参数)得到报酬,其月工资收入的大小。具体测算方法是:先将流动人口各样本的数据进行q=0.01,0.02,…,0.99分位数回归,得到分位数影响因素参数向量bFL(q)。然后用城镇居民数据拟合y*(q)=ZUbFL(q),对于每一个q产生N个拟合值,其中N表示城镇居民调查的样本量。最后对每个q分位点下,从拟合值y*(q)随机选择S=100个值,构建一个99×100元素向量y*,y*的经验累积分布就是待估反事实分布。假定在q分位点下流动人口的本年平均工资为yFL(q),反事实样本平均工资为y*(q),城镇居民平均工资为yU(q),则q分位下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平均工资分布差异可表示为:

其中,式(4)右边第一项为特征效应,右边第二项为户籍歧视。

(二)数据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居民收入调查”课题组进行的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2012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共21359个样本。在统计分析时为了避免少数高收入样本导致的均值偏差,删除了20个月收入10万元以上的样本。

从调查样本的年龄构成与工资水平看(见表1),20岁以下和55岁以上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较小,其中20岁以下的工资差异比例为6.10%,55岁以上的工资差异比例为4.42%。30岁至45岁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较高,但45岁至55岁户籍工资差异比例最大,约为22.44%。流动人口中20-30岁的青壮年较多,占总比例的56.73%。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流动人口,工资曲线与年龄均呈倒U形。从样本的教育背景与工资水平看(见表2),文盲和小学学历背景流动人口的工资高于城镇居民的工资,其中文盲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比城镇居民高39.9%,小学学历水平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比城镇居民高27.62%。初中以上文化学历城镇居民的工资比流动人口有走高的趋向,高中水平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相近,拥有研究生学历水平城镇居民的工资比流动人口高23.809%。随着学历水平的增加,两者的工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从工作年限与工资水平看(见表3),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流动人口,工资水平与工龄均呈现倒U形。相比其他几个因素,工作年限造成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较大,即使都是在工作经验少于1年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工资比流动人口高17.59%,相同工作经验的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大约在13%以上。

表1 调查样本的年龄构成与工资水平 单位:元/月

表2 调查样本的教育背景与工资水平 单位:元/月

表3 调查样本的工作年限与工资水平 单位:元/月

从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户籍工资差异看(见表4)⑤,发展类型Ⅰ区域集中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发展类型Ⅳ区域大多属于较偏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两个发展类型的工资差异为72%,地区工资差异较大;发展类型Ⅱ和发展类型Ⅲ区域属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其人均工资差异为25.15%,地区工资差异不显著;发展类型Ⅲ与发展类型Ⅳ的差距大致为1.55%,地区工资差异较小。从户籍工资差异情况看,经济较发达的Ⅰ区户籍工资差距最大,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幅度在33%以上,经济较发达的Ⅱ区户籍工资差异也达到了21%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Ⅲ区,户籍工资差异最小,为14.65%。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户籍工资差异越大。

表4 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户籍工资差异 单位:元/月

从调查样本职业分布情况和户籍工资差异水平看(见表5),十种职业中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均高于流动人口,表明职业选择的偏好不同致使劳动资源的最佳配置受到限制,当前中国城市就业人口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户籍隔离现象。从职业内部户籍工资差异看,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和邮电通信业、餐饮业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比流动人口高22%以上,其中制造业户籍工资差异最大,城镇居民的工资比流动人口高29.34%。交通运输业户籍工资差异最小,城镇居民的工资比流动人口高11.47%。流动人口中建筑业和金融业工资较高,城镇居民中制造业和金融业工资较高,两组群体的餐饮业工资水平最低。这反映了劳动力的供求特征,餐饮业的劳动供给增加,压低了餐饮业工资水平,而金融保险、邮电通信职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则抬高了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

表5 不同职业的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情况 单位:元/月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基于地区分割角度的户籍歧视

根据式(1)和式(2),本文定量测算了基于区域分割角度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从实证结果看(见表6),经济发展类型Ⅰ区、Ⅲ区与Ⅳ区户籍歧视占户籍工资差距的37%至43%,经济发展类型Ⅱ区户籍工资差距、户籍歧视相对较小,户籍歧视占工资差距的14.89%。这一结果反映了户籍歧视问题的普遍性。从户籍歧视的构成原因看,经济发展类型Ⅰ区和Ⅱ区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对户籍工资差异的影响最大,但这种作用只有一小部分体现在特征差异上,绝大部分体现在户籍歧视上,也就是说,拥有同样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的城镇居民的工资回报率远远高于流动人口。经济发展类型Ⅲ区和Ⅳ区,户籍工资差异的来源除了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年限外,技术水平也占一定比例(15%以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工作回报率越高,其在教育和工作经验上受到的歧视也越大,反映了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劳动者个人来解决,劳动者在个人方面的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差别尽管会提高工资,但其社会身份和地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而受到歧视。

表6 基于地区分割角度的户籍工资分解(Oaxaca-Blinder分解) 单位:%

(二)基于职业分割角度的户籍歧视

根据式(1)和式(3),本文还定量测算了基于职业分割角度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因素导致的反向歧视和直接歧视。从实证结果看(见表7),与劳动力身体素质高度相关而与知识水平紧密度较小的行业,如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特征效应大,户籍歧视几乎没有。与学历文化和管理水平相关、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如金融保险、科教文卫、交通运输业,直接户籍歧视较大。其中,金融保险户籍直接歧视占35.2%,科教文卫户籍直接歧视占38.52%。与职业流动性质相关的行业,如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对城镇居民的反向歧视较高,意味着拥有户籍身份标志的人群在这些行业里受到更多制度上或经济上的优待,其中,零售业的反向歧视达到了18.37%。按照城镇居民的就业影响因素和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我们预测了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见表8)⑥。实际职业分布结果显示,除了建筑业外,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能、低工资水平的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职业领域。若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具有相同的就业结构,流动人口职业分布与其实际职业分布将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垄断性较高的行业,流动人口预测的职业比例将会增加,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流动人口的比例将有所减少,说明户籍歧视的加剧不仅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流动人口工资歧视上,而且体现在针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割的就业歧视上。劳动力市场不仅在所有制结构上存在市场分割,户籍对劳动力职业选择的影响及与职业结构相关的工资结构变化均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表7 基于职业分割角度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Cotton分解) 单位:%

表8 流动人口实际职业分布及预测的职业分布 单位:%

(三)基于收入阶层角度的户籍歧视

根据式(1)和式(4),本文又测量了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我们将全国整体收入分位点0.05、0.10、0.25、0.5、0.75、0.9、0.95分别用以代表工资水平极低、低、较低、中、高、较高、极高的收入人群,分位点0.01和分位点0.99分别代表工资水平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从各分位数上户籍工资差异分解结果看(见表9),0.1分位点及以下,户籍歧视构成工资差异的主体,反映了城镇低收入者能享受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城镇低保管理制度在内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而户籍在农村的流动人口没有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位点0.25至0.95之间,工资差异是特征效应和户籍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0.75分位点外,特征效应占工资总差异的比例略高于户籍歧视,反映了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减少其在户籍方面受到的歧视,但不能有效改变因户籍导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分位点0.99时,个人方面的特征差异居于主导,户籍歧视几乎不存在。我们估算的结果显示,工资收入水平在分位点0.01与分位点0.95的户籍工资差距相同,即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比流动人口工资水平高49.93%。尽管如此,造成两者工资差异的因素却迥然不同:分位点0.01户籍工资差异几乎全部来自于户籍歧视(相对值占94%);分位点0.95户籍工资差异则来自特征效应和户籍歧视效应,其中特征效应占55.3%,户籍歧视占44.7%。从户籍工资差异的反事实分解可以看出,对于极低工资、低工资和较高工资的劳动者而言,户籍歧视带来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对于较低工资、中等工资、高工资的劳动者而言,劳动者在个人方面的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差别尽管会提高工资,但其社会身份和地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仍然受到歧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发展机会的不均等直接导致了社会阶层等级分化;对于极高工资的劳动者,提高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提高收入,能够改善因户籍问题带来的收入不平等的现状。

表9 基于收入阶层角度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反事实分解) 单位:%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数据,采用不同的工资分解方法,从地区分割、职业分割、收入阶层的角度测算并分析了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情况,得到如下结论:(1)无论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户籍歧视问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户籍工资差异越大,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工作回报率越高,其在教育和工作经验上受到的歧视越大。这一结论进一步解释了姚先国(2009)“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降低受歧视程度的假说在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上得不到很好的验证”的结论。(2)户籍歧视的加剧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歧视和就业歧视两方面。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户籍歧视较小,流动性较强的职业对城镇居民反向歧视现象较为突出,垄断行业、高科技、高工资行业对流动人口的直接歧视较大。(3)对于极低工资、低工资和较高工资阶层的劳动者而言,户籍歧视带来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对于较低工资、中等工资、高工资阶层的劳动者而言,工资差异是由特征差异和户籍歧视共同组成的。对于极高工资的劳动者,提高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提高收入,可以改善因户籍问题带来的收入不平等的现状。

由此提出的建议是:(1)政府仅依靠落实最低工资法以保障弱势群体、通过扶贫来提高低收入者的绝对收入等政策还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不平等状况,在就业选择、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存在歧视的户籍制度恶化了收入不平等的现实。因此,政府应取消户籍制度,给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更多的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和参与管理的机会,通过机会的公平来打破工资收入的不平等。(2)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受教育、技术和工作年限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流动人口个人特征方面的不同表现在职业选择和区域流动中进行合理引导、适时安排,以达到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劳动力市场的合理配置。(3)户籍歧视与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紧密相关,因此,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政府要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健全针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改善其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降低就业成本,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经济地位。

注释:

①户籍歧视是指在流动人口所具有的与劳动生产率相关的因素与城镇居民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流动人口工资低于城镇居民工资的社会现象。

②国内研究户籍歧视占工资差距一般用一种或两种分解方法。如研究户籍歧视问题大多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Cotton分解;研究职业分割的户籍歧视问题大多使用Brown或Appleton分解;研究收入分位点户籍歧视问题使用反事实分解(M&M分解法)。

③国内研究户籍的职业分割问题大多采用Brown分解或Appleton分解,但是测算的是总体职业内和职业间的户籍歧视,鉴于本文研究的是十个职业内部的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问题,我们采用了Cotton分解的方法。

④目前没有反事实分解的直接命令,我们用State11.0编程计算,并详细解释了反事实分解的算法。

⑤为了考察不同经济区域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户籍工资,比较并分析人力资本因素及非市场化的因素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力度。我们根据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及工资总额、人均GDP五大类指标,利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4个经济发展类型区。

⑥本文关于流动人口的预测职业分布测算所采用的就业影响因素和工资方程设计的影响因素相同。

[1]Becker,G.S.,Murphy,K.M.,Tamura R.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5(10):512-536.

[2]蔡昉,王美艳.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学动态,2009,(8).

[3]Meng X.,J.Zhang.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3):485-504.

[4]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12).

[5]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7).

[6]邓曲恒.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Oaxaca-Blinder和Quantile方法的分解[J].中国人口科学,2007,(2).

[7]姚先国,瞿晶,钱雪亚.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隔离——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1).

[8]田丰.城市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2).

[9]姚亚文,赵卫亚.中国城乡劳动力工资收入差异现状及原因浅析[J].中国人口科学(增刊),2010.

[10]张晓蓓,亓朋.城市农民工歧视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11,(1).

[11]Mincer J.Technology and Labor Market[J].Reviews of Economic of Household,2003,(1):249-272.

[12]Oaxaca R.Male-Female Wage Differentials in Urban Labor Marke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3,(14):693-709.

[13]Blinder,A.S.Wage Discrimination:Reduced Form and Structural Estimates[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4,8(4):436-455.

[14]Cotton J.On the Decomposition of Wage Differentials[J].Review o 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8,70(2):236-243.

[15]Machado J.,Mata J.Counterfactual Decomposition of Changes in Wage Distributions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5,20(4):445-465.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城镇居民户籍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HAIR AND NOW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