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2013-09-06 09:43禹腊腊李玉萍崔富春
关键词:资源型山西省农业

禹腊腊,李玉萍,崔富春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山西 太谷030801;3.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山西 太原030012)

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其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山西省内复杂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分步骤实施,分阶段推进。[1]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各地实际为基础,因此,结合山西省情对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进行分区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现实条件分析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现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2011年全省总人口3593万人,[2]其中农业人口2335万人,占总人口的65%,“两山夹一川”的地形特征决定了全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如图1所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以能源产业发展为主,工农业发展失调、农村发展落后,2005年国家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山西省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与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以资源禀赋为依据的分类,将山西省119个县区分为矿产资源型地区、农业资源型地区、资源匮乏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和特色资源型地区五大类(见表1),以此作为研究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地区差异性的基础。

图1 山西省地表形态占比

表1 山西省119个县区分类

二、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地区差异性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起点的差异

1.自然条件概况

矿产资源型地区中的各个县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也为该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但地形条件复杂,农业发展落后;农业资源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的平川、盆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资源匮乏;综合资源型地区所包含的县区一般是政府所在地,综合发展条件好;资源匮乏地区大多位于吕梁山和太行山区,自然环境较差,亦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孝义、侯马、河津属特色资源型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2.社会经济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的重要举措,理论界在对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进行讨论时,通常用以下五方面标准衡量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一是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以上;二是非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以上;三是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四是非农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五是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4]在比较山西省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起点时,我们选取这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借以反映五类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条件。2005年五类地区的人均GDP水平 (见表2)。以特色资源型地区最高,而资源匮乏型地区人均GD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四类型地区;特色资源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与矿产资源型地区的非农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85%,而农业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匮乏型地区分别为84.15%和82.58%,略低于标准要求;用城市化率衡量城市化水平,农业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匮乏型地区低于40%,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综合资源型地区,达到78.10%;数据显示,2005年各类地区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仅有综合资源型地区超过了60%,特色资源型地区与矿产资源型地区也已经比较接近60%,农业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匮乏型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工业体系方面,矿产资源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特色资源型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工业体系相对完善,而农业资源型地区和资源匮乏型地区还有待发展。综上所述,五类地区中特色资源型地区、综合资源型地区以及矿产资源型地区依靠区位优势、良好的资源条件等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农业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匮乏型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新农村建设条件较差,建设起点较低。

表2 2005年山西省五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对比

(二)新农村建设重点的差异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建设方向,而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地区差异性,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各有侧重。

前文所述山西省五类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类型区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各有特点,这也决定了各类型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的差异。综合资源型地区大多属市区管辖范围,其农村属城郊型,城郊型的村庄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农民生活水平较高、居住条件好,新农村建设重点应为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两方面;特色资源型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三方面的要求,应该成为这一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矿产资源型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强劲,经济发展快,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该类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改善农村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农业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等弱质性特点决定了农业资源型地区的县区经济发展较缓慢,该类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资源匮乏型地区包含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吕梁山一带,是山西省的贫困山区,这一类型区的新农村建设也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所在,建设重点应放在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路径差异

1.矿产资源型地区路径选择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矿产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产业发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积累的雄厚资本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成为这一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优势。这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改善生态环境、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问题,因此,矿产资源型地区应以 “以煤补农”机制为主线,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本文将矿产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归纳为移民搬迁、庄园经济、生态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五种。以左权县为例,辽东镇东沟小区由24个地处偏僻、自然灾害频发的自然村组成,[6]2005年起,东沟小区一期工程开始投资,接纳东沟村及全县300口人以下贫困村移民户,目前投资8725.52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农民住上了单元楼,文化中心、广场、学校等各项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建立,同时,根据东沟小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设想,十二五期间,东沟小区重点注重生产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利用迁村移民闲置的资源,左权县创新性的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之路,这一发展模式既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发展地区经济,又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改善了矿产资源型地区的自然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产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总结,如图2。

图2 矿产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图

2.农业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农业资源型地区大部分位于平川、盆地,是山西省主要的农耕区,从整体发展水平看,这类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无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农业资源型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解决资金、人力资本、技术支持的问题。在资金方面,应在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发挥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这样既能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能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人力资本方面,一方面需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要引进专业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技术上,注重新技术的引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太谷县郝村为例,作为一个纯农业村,郝村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依托葡萄酒酿造企业——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建立酿酒葡萄示范基地,形成生产—销售—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产业,聘请专家教授长期技术指导,“棚栽业”大规模发展。目前的郝村正在逐步建成设施农业、林果、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生态农业村,被确定为全国34个省部共建示范点之一。农业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总结,如图3。

图3 农业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图

3.综合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综合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在于优越的区位优势,新农村建设基础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应该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将农村发展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推进农村发展进程,山西省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以建设商贸型新村、工业园区带动、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为主,以城带乡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统筹。例如,南六堡村是晋中市晋中开发区下辖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在城镇化的带动下,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南六堡村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目前蔬菜大棚种植已经成为村内主要的产业,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南六堡村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综合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总结,如图4。

图4 综合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图

5.资源匮乏型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作为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的贫困山区,资源匮乏型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没有明显的基础优势,但是这些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资源匮乏地区也成为产业承接的首选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这一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选择能人带动模式,与企业家、名人等建立联系,这样既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基础条件,又能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开辟经济发展新路径。以昔阳县井沟村为例,井沟村是典型的贫困山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昔阳县银鑫装饰公司的支持,公司董事长担任村长,与驰名中外的大寨村结对子,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大寨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为传承大寨精神出马任井沟党支部书记,并提名 “大寨二村”。在 “三带”模式下,井沟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发展。资源匮乏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总结,如图5。

图5 资源匮乏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图

5.特色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特色资源型地区包括河津市、孝义市、侯马市三个市,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区,新农村建设起点高。政府与企业实力雄厚,河津市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主要以煤电铝、焦铁铸、煤焦化为主,民营经济发达,属于新型工业城市;孝义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支柱产业以煤焦、铝铁为主,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压力,孝义市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走循环经济之路;[7]侯马市区位优势明显,是山西省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基地,机电、纺织、食品工业发达,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有“全国物流重镇”的称号。在路径选择方面,该类地区应采用政府引导与企业帮扶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整合地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精品示范农业,推动连片建设。特色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总结,如图6。

图6 特色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图

三、山西省不同地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具体实践中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而这一体系应具有系统性与连续性的特点,[8]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系统性方面,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制定应以地区差异性为基础,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方面把握,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包括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财政投入机制、扶持机制、资源配置体制、村庄规划制度等诸多方面,这些机制体制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政策连续性方面,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循序渐进的推进,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连续的政策保障至关重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二)彰显农民主体地位,形成全民共建新农村的社会氛围

建设新农村,群众参与是基础,无论什么地区,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吸引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使群众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者,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在各地发展过程中,应将参与式发展引入,利用PRA方法调查研究,体现村民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的愿望,与此同时,也能让村民真正了解村庄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一起绘制村庄发展的蓝图。在此基础上,村民将更加深刻的理解村庄规划发展的意义,自己应该怎样参与其中,形成全民共建新农村的氛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9]

(三)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实现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山西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企业的作用,一方面,采用 “反哺式”的方式,引导本地企业回报社会 (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资源型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以及智力支持;[10]另一方面,建立企业与农村的对接机制,吸引企业与农村建立联系,鼓励涉农企业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又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提供新方向。

新农村建设需要多种力量共同推进,企业作

[1]王碧峰.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讨论综述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75-79.

[2]孟小博.山西常住人口达3593.28万 [EB/OL].(2012-03-03)[2012-12-20].http://www.daynews.com.cn/sxwb/aban/05/1378169.html.

[3]郭强.山西不同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0.

[4]司成宏.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及新一轮新农村建设 兰州城市支持农村条件基本成熟 [N].兰州晚报,2009-06-20(A3).

[5]山西省统计局.2005年山西统计年鉴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晓文.左权辽阳镇东沟人生活大变样 [EB/OL].(2009-11-04) [2012-12-20].http://www.sxjzwb.com/xscz/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368.

[7]张旭光.孝义市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J].山区经济,2005(4):18-19.

[8]杨中万.把握新农村建设的 “四性”[N].农民日报,2010-11-05(3).

[9]仇文洁,包广静,汤恩萍,等.PRA理念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5-69.

[10]黄祖辉.新农村建设中的企业角色 [J].华夏星火,2009(4):72-73.

猜你喜欢
资源型山西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