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

2013-09-05 04:12陈敏欣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译法英汉谚语

张 芳 陈敏欣

(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32)

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

张 芳 陈敏欣

(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32)

本文旨在梳理英汉谚语的差异和翻译概况,从谚语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定义出发,概括了谚语的特点,剖析了英汉谚语的差异,并对目前英汉谚语的翻译技巧进行总结。作为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的谚语,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民族智慧的精华,尽管在这两种语言若要转换自如绝非易事,加之其翻译技巧仍是见仁见智,言人人殊但无论何种译法,只要能准确地传达原意,又不失原作之风格特色,均不失为佳译。

谚语;定义和特点;差异;翻译技巧

*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一般课题《从动物谚语的汉英翻译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1。

引言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映照了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变迁。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Humboldt 1999:46)。而谚语(proverb)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民族智慧的精华。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郑剑生 1995),记录了其使用者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其民族文化个性。它短小精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寓意深刻、富含哲理。正如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言,“一个民族的特征、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这个民族的谚语中发现”。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富含大量的谚语,通过这些谚语,不仅可以窥见英汉文化的特征,而且可以揭示谚语的形成、引申和发展的文化轨迹。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类型的特点导致了两种语言中的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迥然的差异,加之谚语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义的双层性——字面意思和引申义,这两种语言若要转换自如绝非易事。因此,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言的转换层面上,而是要寻求功能上的对等,实现文化层面的有效传达,既要持谚语的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格式,又要表达原文的含义和体现文化特色。

一、英汉谚语的定义和特点

谚语以简短精炼的形式表述事理且具有劝诫作用。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语言使用者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人民世代相传,不断提炼的结果,是“大众智慧或想象力的结晶”(Apperson,G.L.1929)谚语大多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口头流传,其凝练的语言包含深邃的哲理,给人智慧上的启迪和道德上的教益。

关于汉语谚语的定义,许多古籍和词典中都有过记载和解释。《礼记·大学》:“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国语·越语下》:“谚有之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认为“谚,传言也”。近代《辞海》“谚语”条的解释是:“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而民间文学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现在汉语词典》(增补本)认为,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语词汇海洋中绚丽多彩的瑰宝”(曾自立 1983:2)。对于proverb在英语中的定义,许多权威词典和学者都给过解释。Merriam-Webster’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2003)中关于proverb的解释是:a brief popular of epigram or maxim——广为流传的简短的格言或警句;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4th ed.)(2004:1319)将其定义为:a short well-known statement that gives advice or expresses something that is generally true;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6th ed.)(1997)也有类似的解释:a 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精练的俗语,或为普遍道理或为劝戒语。Gregory,T.(1996)在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Popular Proverbs and Sayings一书的绪论中将谚语描述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常以简练的语言形式,更常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述一个普通的思想内容”。国内学者曾自立在《英语谚语概说》中对其所下的定义是:英语谚语是“总结了人民大众生活斗争的经验,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训以及诲人和劝诫等功能,是流传于英、美等国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较为定型的简练、生动的语句。”

关于谚语的特点,曾自立(1983:1)归纳了三点:(1)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富有意义的语句;(2)谚语总结了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具有传授经验、教训以及诲人和劝诫等功能;(3)谚语的语言简练。通俗,常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一定的韵律,易于传诵和记忆。温端政(1985)在《谚语》一书中指出,谚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认为广义的谚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等同于汉语的俗语和英语的popular saying,他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谚语的特点:(1)为人民群众所创造、所使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语句简单凝练,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固定性;(3)流传在群众的口头上,具有鲜明的口语性;(4)用于说教、讽喻或表达判断、推理,在功能上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狭义的谚语可以看做“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王德春(2003)在《汉英谚语与文化》中把谚语看做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谚语是语言的词汇单位,是语言熟语的一种;(2)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有韵律,用词通俗,修辞生动,言简意赅;(3)谚语的内容特点: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包含特定的文化色彩;(4)谚语的社会功用:谚语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有传授经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等社会功用;(5)谚语的来源:谚语来自人民的实际生活经验。主要源泉是是民间口语,也有相当的谚语来自书面文献,如宗教经典、文学作品等。

二、英汉谚语的差异

从广义上讲,虽然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不同,但是由于人类感知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在很多方面有其相近或一致性,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和文化共识,加之谚语在英汉语言中具有“语义整体性、结构稳定性和语法的不规则性的特点”(朱乐红,陈可培 2000),相互间还是存在一些意义、形象和语言结构完全或基本对等的谚语的。例如:

汉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Easy come,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Waste not,want not 不浪费,不愁缺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时容易做时难Big fish eat little fish 大鱼吃小鱼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snow year,a rich year 端雪兆丰年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As you sow,so you will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Shallow streams make most din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滚石不生苔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An eye for eye,a tooth for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 fall into the pit,again in the wit 吃一堑,长一智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 near neighbor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 远亲不如近邻英语谚语

英汉民族所具有的共性使得这两种语言中存在一致性的的谚语,但是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大量的谚语则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精神文化都不尽相同。”(朱乐红,陈可培 2000)由于两个民族在历史、地理、社会结构、种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的不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张真1999),投射到语言中意义和表达也会迥然不同。比如,英语谚语Dog eat dog,与汉语中的“狗咬狗”,形式貌似一样,但喻义却截然相反,前者是指“无情的竞争”,也常常用来比喻企业竞争或体育竞赛(Thomas,H.L.1979:84);而后者则是以“狗”为喻体来比喻坏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勾心斗角。造成这种喻意差别的原因是因为汉民族和英民族对“狗”有着截然相反的认知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李国南 1999:214)。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此类的谚语还有:

英语谚语 汉语谚语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The fox preys farther from home 兔子不吃窝边草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除了上述因受风俗影响而意义迥异的谚语外,表达特殊文化含义的谚语还体现在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点和宗教信仰的词汇上。如英语中的All roads lead to Rome,Carry coal to Newcastle,Take a French leave,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等和汉语中的 “有眼不识泰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等都是体现地域风貌的谚语;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Love is blind,The Bible and a stone do well together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谚语都是用宗教中的特定事物来作比喻的,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技巧

对于英汉谚语的翻译技巧,学界论述颇多,但也是见仁见智,言人人殊,“有的推崇直译法,有的倾向意译法,有的觉得用替代法更好(或对译法)等”。(张真 1999)

颜洪恩(1985)在《英语谚语翻译技巧初探》一文中写到:“英语谚语汉译法常见的有五种:借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释以及译成一般格言(箴言)。如果汉语中可找到相应的谚语,就用其来复述,否则就直译,直译不成,意译,意译仍感不足,则采取直译加注释处理。”他还指出“英语谚语另外五种汉译法:对子法、两译法、合译法、分译法以及多种译法。对子法比较注意条件;两译法近似直译加注译;合译法接近于处理好一个定语从句;分译法类似对子法(但不成对子);不定译法可有几种译法,每种译法都有道理,服从于一个中心思想。”无独有偶,朱乐红,陈可培(2000)概括了 5 种:(1)等值译法(有的译家称借用法);(2)直译法;(3)意译法;(4)直、意结合法和(5)加减译法。

下面就上述这些谚语的翻译方法简单举例说明(有些翻译方法的重复部分不在累述):(1)借用法(等值译法):借用汉语谚语来复述英语谚语。这种方法是翻译英语谚语的普遍而又重要的翻译手段。这一技巧的特点是在这英汉谚语在意义、形象甚至包括语言结构和用法都对等。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值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Money makes the mare(to)go:有钱能使鬼推磨。(2)直译法:由于英汉谚语中存在许多形相似,功能对等的谚语,借助于直译法使译文再现原文之风格。这种翻译方法偏重于照顾原文字句的翻译。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直译为:Marry a cock and follow the cock,marry a dog and follow the dog;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3)意译法:脱离原谚语形象、语法意义,但又充分体现原文的意义。如:“不到黄河心不死”意译为refuse to give until all hope is gone;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4)直、意结合法:采用直、意结合的方法使译文既能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能表达原文的形式。如:“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译为Lifting 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 squashed。

四、结束语

语言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表达方式,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内涵,而每一条谚语都承载着和映照着其特定的文化精髓,在一定的环境中都是至理名言,要把一种语言的谚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绝非易事。在翻译这些谚语时应该在忠实地表现原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这些谚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和民族、地方色彩(张真 1999),“既要有科学的精神又要有艺术的风格,将二者融为一体,方能使译作再现原文之美”(朱乐红,陈可培2000)。无论何种译法,只要能准确地传达原意,又不失原作之风格特色,均不失为佳译。

Apperson,G.L.(1929).English Proverbs and Proverbial Phrases:a historical dictionary[Z].J.M.Dent and Sons limited.

Gregory,T.(1996).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Popular Proverbs and Sayings[Z].New York:Random House.

Hornby,AS.(1997).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Humboldt,W.(1999).On Language:On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pecies,trans.P.Heath,ed.M.Losensk[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Webster(2003).Merriam-Webster’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Z].Springfield Mass U.S.A.:Merriam-Webster.

Procter,P.(2004).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Thomas,H.L.(1979).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Z].Prentice Hall College Div.

李国南(1999).修辞与词汇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德春等(2001).汉英谚语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温端政(1985).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颜洪恩(1985).英语谚语翻译技巧初探 [J].中国翻译(6)。

曾自立(1983).英汉谚语概说 [M].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真(1999).特殊文化含义谚语之动态翻译[J].外语教学(2)。

郑剑生(1995).浅谈英语谚语汉译的演变与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 (2)。

朱乐红,陈可培(2000).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外语教学(3)。

2013-01-23

张芳(1984-)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译法英汉谚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说说谚语
谚语趣画(一)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24节气
英汉校园小幽默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