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机制对任意性的限制:语言系统运行机理探究*

2013-09-05 02:39:00张绍杰
外语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张绍杰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

1 引言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下文简称《教程》)的第六章中,在阐释“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关系后明确提出,我们应“从考察对任意性限制的观点”研究语言系统,并把“研究语言机制作为对任意性限制的一种方法”(Suassure 1983/2001:131)。为什么索绪尔提出普通语言学应该研究语言的机制,而研究语言机制就是研究对任意性的限制?依笔者之见,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却是解读索绪尔必须回答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重新认识,也涉及对语言系统运行机制的深入理解,更涉及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整体把握。时逢索绪尔逝世100周年,笔者重新追问这个蕴含深刻语言哲学思想的问题,以表达对这位伟大先驱者的缅怀。

2 从整体把握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理解“任意性”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索绪尔是在批判了西方哲学史中“命名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按照传统观点,语言符号指称客观事物,换言之,符号与事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索绪尔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教程》中指出,“语言符号不是事物和名称的联系,而是概念和声音结构的联系”(Suassure 1983/2001:66-67)。接着,他提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根据索绪尔的解释,语言符号包含概念(concept)和声音结构(sound pattern),这两个要素都是心理的,即符号是一个两面心理实体。它们又分别可以用“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表示。因此,索绪尔进一步明确地说,“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既然我们所说的符号是通过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称作“第一原则”,简单理解,就是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无理据的或不可论证的。

索绪尔提出“任意性”概念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今天,这个概念已成为索绪尔语言学的“代名词”。不过,了解西方语言学思想史的人大都所知,任意性这个概念派生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规约论”关于语言性质的看法,但是索绪尔赋予“任意性”现代语言学的意义(张绍杰2004:78)。一个世纪以来,从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 1976)到符号学家列为·斯特劳斯(Lévi-Strauss 1958),再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 1933)和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乔姆斯基(Chomsky 1965)到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1985),都对任意性提出各自不同的解读。为什么任意性有如此的魅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对任意性的解释有如此的不同?除了这一概念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不同解释的背后反映出对语言的性质持有的不同立场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从索绪尔的整体语言学思想体系中把握任意性的实质。

索绪尔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语言学。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体系包含3个思想来源:他的哲学思想根植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规约论,他的认识论思想与波尔·罗瓦雅尔维理语法、洪堡特唯理主义语言观、洛克经验主义语言观有着内在的联系,他的方法论思想受到惠特尼语言符号学思想、德克海姆社会学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张绍杰 2004:18-53)。同时,任意性思想的提出建立在索绪尔对历史语言学和当时不同语法学派批判的基础上。

索绪尔批判历史比较语言学及新语法学派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性:“比较学派虽然曾开辟一块富足的新田地,做出过无可争辩的功绩,但还没有成功地确立起真正的语言科学,没有搞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的性质。显然没有这基本的一步,任何科学都无法找到一种方法”(Suassure 1983/2001:3)。对于新语法学派,索绪尔一方面看到他们对语言性质的认识所做出的贡献,“由于他们的努力,语言再也不被看成一种独立发展的有机体,而是言语社团集体心智的产品”(Suassure 1983/2001:5);另一方面,他批评新语法学派同比较学派一样,尚未搞清什么是语言学和语言学研究对象的性质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关于这一点,Culler也有过重要的评述(Culler 1976:59)。因此,我们从索绪尔的整体思想中发现,索绪尔认为,语言学是一门科学,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我们必须首先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这一认识出发,不难看出,语言符号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首先,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指语言系统,语言是任意的符号系统。它包含3层意思:(1)符号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分析应从符号入手;(2)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从不可论证的意义上说,任意性反映语言的规约性,也体现语言的社会性,使语言成为言语社团共同使用的代码;(3)语言符号系统不同于其他符号系统,如礼仪、法律、建筑等符号系统,任意性是区别于其他符号系统的特性,“完全任意的符号比其他符号更能完美表达符号过程”(Suassure 1983/2001:68),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还揭示语言的“创造性”特征,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其次,任意性提供语言研究的分析方法和揭示语言系统内部运作的机制。从任意性观点出发,符号不是指称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一个二元关系构成的心理实体。符号作为整体,可以分析成所指和能指两个成分,体现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研究就是要分析符号与符号之间、符号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它在系统中与其他符号的关系,关系产生价值。语言系统包含着“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和“联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或“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前者反映符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后者是在大脑中形成的联系,体现符号间差别对立的意义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也体现语言系统中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语言系统正是通过这两种关系运行的。因此,任意性不但揭示语言研究的方法,而且使我们认识到语言符号系统如何通过这两种关系的建构表达和创造意义的。

综上所述,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语言符号系统作为创造意义的资源,以任意性为基础,通过符号之间关系机制的运行规律使符号产生价值或意义,进而为人类使用符号进行交际提供可能。这是索绪尔要揭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本质。简言之,正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人类使用语言系统资源创造意义成为可能。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断言,对索绪尔语言理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存在着片面性。“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昭示我们,索绪尔语言理论是关于人类语言普遍运行规律的元语言理论。因此,只有从整体认识出发,才能把握任意性的实质。

3 从“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关系中理解语言机制

索绪尔在《教程》中“语言的机制”一章,明确提出什么是语言机制及其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因此,构成语言的全部声音和概念差别是组合的和联想的两种比较的结果,两种集合都是语言系统确立的。正是这些惯常的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结构,并决定着语言系统的运行”(Suassure 1983/2001:126)。这里,索绪尔提出的“组合的和联想的”集合就是指他前一章阐述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他指出,“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依赖于关系”(Suassure 1983/2001:121)。这两种关系正是索绪尔阐述的语言机制,确切地说,是语言的运行机制。

组合关系是基于言语链条中的序列性所构成的关系,体现语言的线性特征。由组合关系构成的组合体(syntagmas)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这样的语言单位,例如re-read,the life of man,if it is fine,I’ll go out等。组合体既表示一个要素与另一个要素的关系,也表示一个要素与其构成的整体之间的关系。组合关系体现组合体各成分之间的共现关系(co-present)。

联想关系不是基于线性的序列,而是基于大脑中的联想,通过相似性建立起来的关系。它既可以基于形式的相似性,如 judgment,acknowledgement,government,也可以基于意义的相似性,如 teaching,instruction,education,还可以基于形式和意义双重的相似性,如 thankfulness,gratefulness,indebtedness.联想关系的集合体现的不是共现关系,而是隐藏在大脑中的不在场关系(absent)。本质上,联想关系是基于意义的相似性建立起来的关系。

那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这两种语言机制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从“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关系中可以发现其深层次的联系。索绪尔在《教程》中阐明语言的运行依赖于这两种关系后,区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任何语言中,语言符号任意性根本原则不能妨碍我们区分什么是本质上任意的——即无理据的——和什么是相对任意的。并非所有符号都是绝对任意的,有些情况,存在着使我们认识任意性的不同程度的因素,尽管不能完全抛弃这个概念。符号可能不同程度上是任意的”(Suassure 1983/2001:130)。这里,绝对任意性指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两个成分之间的无理据的联系,而相对任意性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bed一词(单个符号)包含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绝对任意的,为什么用这个词的“声音”指称“床”这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无理据可言。从绝对任意性观点分析,构成bed这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体现的是声音差别和概念差别,只有当两者结合时才产生具有积极价值的符号。也就是说,分别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成分来看,语言系统完全由声音差别和概念差别构成;当把符号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时,符号的价值完全由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决定。这使我们一方面看到任意性是符号赖以产生的基础,任意性意味着“差别”,另一方面认识到为什么索绪尔说“语言中只有差别”的原因所在。相对任意性指符号具有相对理据性,充分体现在组合关系中。例如,bedroom这个复合词(复杂符号)由bed和room两个符号或两个词构成,因为这个复合词的构成成分使我们联想到它作为整体的意义,所以其理据是相对的。Beds(复杂符号)也是相对有理据的,因为-s作为表示“复数”概念的语素,可以使我们联想起这个词的整体意义。

于是,可以这样说,单个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复杂符号却是相对任意的。单个符号体现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复杂符号作为组合体明示符号外部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组合关系是有理据的语法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绝对任意性是构成相对任意性的基础,相对任意性包含绝对任意性,体现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从这种关系出发,进而看到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作为语言机制是如何决定语言运行的。如下图所示:

横轴表示组合关系,纵轴表示联想关系。组合关系以任意的符号(绝对任意的符号和相对任意的符号)为基础,体现符号间线性的形式关系。而联想关系以大脑中的相似性为基础,体现不在场的意义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在语篇层面同时发生,表现为形式和意义的依存关系,揭示出新能指的建构与其新所指的结合与匹配,从而产生新价值。a cheerful American girl作为一个组合体(名词短语)具有相对理据性,体现为按照冠词+形容词+名词这种机制秩序建构,同时在大脑中通过联想建构a cheerful Chinese girl,a cheerful Russian girl等联想关系。正是这两种关系的相互依存解释组合体a cheerful American girl的价值,这一过程恰如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产生新的符号价值。正是这两种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决定语言的运行。

4 从任意性和语言机制的关系中探求原因

索绪尔在《教程》中强调,我们应从考察对任意性限制的观点研究语言系统:“我们深信,跟作为系统的语言相关的一切都需要从考察对任意性限制的观点去加以研究。这是被语言学家忽视了的方法,然而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最可能完美的基础。因为整个语言系统都建立在符号任意性的非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如果不加限制地应用,这条原则将会造成极大混乱。但是人类的心智能够给杂乱的一堆符号的某些领域引入某种秩序和规范原则,这就是相对理据性的作用。如果语言具有完全理性的机制,那么这种机制就有其独立研究的理由。然而由于语言的机制只对本质上混乱的系统做局部的纠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由语言的结构本身要求的观点,把研究这种机制作为对任意性限制的一种方法”(Suassure 1983/2001:120)。这里,索绪尔具体提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即研究语言机制,并要把语言机制作为对任意性的限制加以研究。对此,他似乎提出两点理由:一是任意性是一条非理性原则,语言系统的建立完全以这条原则为基础;二是语言机制具有理据性,有其自身的研究理由。这两点无疑是我们探求原因的理论依据。这里,本质上涉及如何理解非理性原则与有理性语言机制的关系。

任意性作为非理性原则,是语言系统赖以运行的基础。前面谈到,任意性概念本身有两个内涵: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从绝对任意性即完全无理据的观点分析,任意性揭示语言的规约属性。语言符号无理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规约的,因此由任意符号构成的语言系统也是规约的,语言是规约符号系统。从相对任意性即有理据的观点分析,任意性揭示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符号不仅仅是能指和所指任意结合的产物,它并非一成不变,符号内部的能指和所指关系随时间发生变化,这是“一词多义现象”的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符号与符号在系统中构成一定关系,从而产生新符号,如 re-read,cheer-ful,happi-ness,bookstore,easy-going等。这些符号具有相对理据性,遵循一定构词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也是创造意义的系统。因此,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是建构语言系统的基石。

从考察对任意性限制的观点出发,既要看到语言是规约系统,也要看到语言是创造意义系统,而且规约符号系统和创造意义系统存在内在统合,前者看似由一堆杂乱无序的符号构成,后者在语言系统中引入语法秩序和规范使无序变成有序,这正是语言机制的作用。

如前所述,语言机制由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构成。组合关系是通过组合体体现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而联想关系是基于构成组合体的符号在大脑中形成的意义关系,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决定语言系统的运行。每一种组合体,无论是词缀法构成的词、合成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都按照一定语法规则和秩序建构或形成;组合体作为一个整体表达的意义不是构成它的要素(符号)意义的累加,而是大于它们之和,体现对任意符号的限制,使单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发生变化而成为复杂符号,并通过这种组合关系产生新的价值。(见下图)

以workaholic为例,这是通过词缀法构成的词。按照索绪尔的分析方法,这是由两个符号构成的组合体(work+holic),这种组合使任意符号work受到限制,从而形成具有不同价值的新符号,而且新符号的价值不是两个符号的累加。这种组合体现一种秩序,具有理据性,因为我们不能构成jobaholic,也不能构成workness这种组合体。这说明,构成语言机制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是基于语言系统内部符号的形式和意义关系建构起来的,而这两种关系机制作为整体鲜明地体现出对任意性的限制。

索绪尔提出研究语言机制对任意性限制,具有其深刻的方法论内涵。他告诉我们,要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科学,必须研究语言的运行机理。语言机制就是语言的运行机制,研究语言机制就是要研究语言系统内部语言符号的关系,包括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与系统的关系,综合体现为研究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正如Tobin所言,索绪尔开辟了“符号指向的研究方法”(Tobin 1990:13),符号是基本的语言单位,符号的价值产生于具有声音差别的能指和具有概念差别的所指之间的“非理性”结合,符号与符号以及符号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价值产生于高一级别语言单位的“理性”结合,而每一类这样的“组合体”都表现为对任意性的限制。因此,索绪尔强调,应从考察对任意性限制的观点研究语言机制。也只有通过研究语言系统中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如何建构,才能充分认识语言运行的机理。并且,对索绪尔语言理论不应该进行结构主义解读,其理论的目的不是提供分析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方法,而是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运行的机制。可以说,索绪尔语言理论是关于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元语言理论,它从根本上解答语言系统如何作为创造意义的资源使人类交际成为可能的哲学命题。

5 结束语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深刻的语言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科,至今仍具影响力。对中国学者极具魅力的是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思想。许国璋先生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文是关于任意性问题研究的开篇力作(许国璋1988),后有许多学者加入讨论。对索绪尔的观点,大家各持己见,褒贬不一。尤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有些学者热衷于“象似性”而否定“任意性”,引起关注和讨论,意在正本清源,真实的理解和客观公正地评价索绪尔的任意性思想(胡壮麟2009,王艾录2003)。我们发现,对索绪尔的“误读”根源于没有从《教程》的文本出发,更缺乏对其思想的整体把握,常有引其支言片语匆下结论之作,也有主观臆断持学术偏执之言。我们主张应创造学术争鸣的氛围,但应追求人文理性,采取科学态度对待学术研究,这样才能推动索绪尔研究的学术创新。

胡壮麟.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2009(3).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Bloomfield,L.Langu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3.

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IT Press,1965.

Culler,J.Ferdinand de Saussure[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6.

Derrida,J.On Grammatology[M].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6.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dward Arnold,1985.

Lévi-Strauss,C.Structural Anthrop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58.

Sua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Paris/Beijing:Gerald Duckworth& Co.Lt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3/2001.

Tobin,Y.Semiotics an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0.

猜你喜欢
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转化法妙解任意性与存在性问题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会说谎的语言
科技视界(2015年30期)2015-10-22 12:44:43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2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