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邵东县稻秆潜蝇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3-09-04 06:10:42申初成彭美文周检军罗小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邵东县稻秆心叶

申初成,彭美文,周检军,罗小亮,刘 芬

(1.邵东县农业局,湖南 邵东 422800;2.邵东县九龙镇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05;3.邵东县仙槎桥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04)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属双翅目,黄潜叶蝇科[1],别名稻秆蝇,稻钻心虫、双尾虫,属寡食性害虫,危害水稻、麦及游草、稗、看麦粮、棒头草等禾本科植物。该虫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去为次要害虫,但近年来四川、重庆、贵州、浙江、江苏等稻区呈迅猛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山区、丘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暴发成灾,局部地区受害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螟虫或稻纵卷叶螟。

湖南省邵东县稻秆潜蝇历年都有发生,但一般危害较轻,是该县水稻的次要害虫。但近年来稻秆潜蝇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也逐年加重。2012年,全县发生面积2.08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1.8%,较上年增加34%,为历史大发生年。中、晚稻发生严重,中稻最高被害蔸率达98.5%,在不防治的情况下,预计一般损失率约5%,最高损失率可达10%以上。

1 稻秆潜蝇的主要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1.1 主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0 mm,鲜黄色,胸背有3条黑色粗大的纵斑,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黑褐色横带,第一腹节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褐色小斑点。卵长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约10 mm,淡黄白色,有光泽,近纺锤形。前端略尖,口器呈黑色,尾端分两叉。蛹长约6 mm,淡黄褐色,尾端分叉同幼虫。

1.2 危害特点

稻秆潜蝇以幼虫钻入稻茎危害心叶、生长点及幼穗。一般初孵幼虫钻入后5~8 d出现被害症状。苗期受害时,幼虫进入生长点咬破心叶表皮,侵入组织潜食叶肉,造成叶片留下乳白色狭长“隧道”状痕迹,而后扩大成片造成焦叶枯萎[2],被害心叶抽出后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以后发展为纵裂长条、叶片破碎。水稻孕穗期受害时,幼虫潜入稻苞内,在吸食水稻后三叶、后二叶和剑叶叶肉的同时,吸食水稻幼穗第1次枝梗、第2次枝梗,导致功能叶的光合功能受损,幼穗枝梗数、颖花数明显减少,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锐减。穗期受害时,多从倒数第2叶叶枕处钻入叶鞘,随之侵入心叶危害生长点或幼穗,抽穗后表现为穗上部1/3或部分无谷粒,仅少许退化发白的枝梗或畸形小颖壳,称“白头老仙”、“刷子头”,受害严重时穗成白色,直立不弯头,与螟虫白穗相似。抽穗后幼虫只取食叶鞘,仅造成一点小伤痕,水稻损失较轻[3]。

1.3 发生规律

稻秆潜蝇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形式在山高粱、游草、棒头草、麦等禾本科寄主上越冬。越冬代成虫于翌年早春4月份出现,在早稻秧田和本田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的高峰期,6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和产卵高峰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虫大多数集中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寄主植物心叶内危害,并进入越冬状态。一代幼虫历期约30~35 d,二代幼虫历期30 d,蛹期为18~20 d,成虫期寿命约20 d,卵期 5~7 d。

2 2012年邵东县稻秆潜蝇发生特点

2.1 发生期提前

一般年份,邵东县稻秆潜蝇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危害的高峰期。2012年,由于4月中、下旬气温较高,成虫出现期提前7~10 d,5月上中旬,早稻上就出现了大量幼虫危害症状。

2.2 中、晚稻重于早稻

中、晚稻秧田和分蘖期正是邵东县多雨季节,有利于幼虫危害。调查表明,2012年邵东县中、晚稻分蘖盛期最高被害蔸率达98.5%,而早稻最高被害蔸率在60%左右。

2.3 苗期重于穗期

苗期稻株出叶速度快,叶片柔嫩,营养充足,有利于幼虫取食。中稻抽样调查表明,苗期平均被害蔸率78.5%,部分被害中心稻株出现明显矮化和叶片折断现象,穗期平均被害蔸率32.7%。

2.4 山区重于平地

山区多雾,缺少日照,田间湿度较平地大,有利于稻秆潜蝇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同一杂交中稻品种在山区种植较平地种植的被害蔸率高15.8%。

2.5 沙质稻田重于黄泥稻田

沙质稻田的水稻前期发育快,禾苗生长嫩绿,对成虫有一定的趋性,有利于幼虫取食危害;黄泥稻田的水稻前期发育速度较慢,容易出现僵苗,生长势较差,稻秆潜蝇危害相对较轻。

2.6 杂交稻重于常规稻

对同一地区、播种期相近的5个杂交中稻品种和2个常规稻品种苗期被害情况,采取双行5点连续取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杂交稻平均被害蔸率为86.64%,常规稻平均被害蔸率为67.35%;杂交稻品种间的被害蔸率最高98.5%,最低75.9%,品种间被害蔸率相差22.6个百分点(表1)。

表1 不同水稻品种稻秆潜蝇被害蔸率比较(2012年)

3 稻秆潜蝇发生原因分析

3.1 多雨高湿的特殊气候条件

7、8月气温正常略偏低,雨量偏多,稻秆潜蝇喜阴凉高湿,耐寒性强。中、高山稻区阴湿多露,夏季凉爽,有利于稻秆潜蝇的发生和危害。2012年邵东县6至8月的日平均气温26.85℃,较上年同期低 0.1℃;降水量514.4 mm,较上年增加190.5 mm;降雨日38 d,较上年增加7 d。连续阴雨、气温适宜是造成2012年稻秆潜蝇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3.2 不统一的水稻播种期

近年来,邵东县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早稻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为越冬代成虫产卵和第一代幼虫危害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同时,一季稻播种时间不统一,从3月底早稻播种后至6月中旬晚稻播种时止,县内各地都有水稻播种的现象,为稻秆潜蝇危害提供了桥梁田。

3.3 营养充足的杂交水稻品种

杂交稻水稻品种茎秆粗壮,叶面积大,心叶口(喇叭口)深而大,有利于稻秆潜蝇成虫进入心叶内产卵,心叶内的水分确保了卵粒孵化的湿度需要,提高了卵粒孵化率和初孵幼虫的成活率。

3.4 高氮、深水的不合理管理措施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大部分壮年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务农人员一般是老年人和妇女,没有时间积制有机肥,稻田内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导致稻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利设施的损毁导致灌溉条件差,农民担心干旱而在有水时长期深灌,水稻生理机能下降。这种管理措施使禾苗贪青,田间湿度大,植株抗害能力低,也有利于稻秆潜蝇危害或加重损失。

3.5 不及时的进行防治

稻秆潜蝇防治的关键是防治时间。2012年早稻稻秆潜蝇幼虫危害高峰期正值邵东县水稻二化螟化学防治,控制了稻秆潜蝇的危害。中、晚稻稻秆潜蝇幼虫发生高峰期没有病虫防治活动,幼虫危害明显加重。

4 综合控防技术

4.1 农业防治

单季稻、双季稻混栽山区尽量不种单季稻,可抑制该虫的发生量。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及时清除田边及周边杂草,恶化该虫的越冬环境,可降低当年虫口基数;适当调整水稻播种期或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可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不偏施、迟施氮肥,进行配方施肥,使水稻生长健壮[4]。

4.2 化学防治

4.2.1 防治适期 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2~4期是防治稻秆潜蝇的最佳时期;秧苗移栽前5~7 d应施药1次。

4.2.2 防治策略 选用对口农药,狠治一代,挑治二代,巧治秧田。目前防治稻秆潜蝇的农药品种较多,防治钻蛀性害虫的有5%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 150 mL/hm2、5%氟苯虫酰胺(福酰安)SC 150~180 mL/hm2、48%毒死蜱 EC 450~750 mL/hm2、40%三唑磷 EC 1 500~2 250 mL/hm2等对水 450~600 kg/hm2,细水喷雾防治幼虫有较好的效果。

[1]中国农业技术网.稻秆潜蝇防治[EB/OL].http://www.chinanyjs.com/news/14444671.html,2012-01-02.

[2]黄 庆.早防早治稻秆潜蝇[J].河南科技,2002,(12):21.

[3]明跃成.水稻稻秆潜蝇的防治[EB/OL].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3034,2010-07-12.

[4]周沛涛.永顺县稻秆潜蝇重发原因及综防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9,(7):88-90.

猜你喜欢
邵东县稻秆心叶
看稻秆“七十二变”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00
元旦献诗
明年要订《文萃报》
金黄的稻秆
参花(上)(2018年9期)2018-09-13 19:17:38
稻秆与圆捆机钢辊间滑动摩擦特性试验
高效稻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
HPLC法测定心叶紫金牛中岩白菜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