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安 彭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 安义 330550)
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探析
涂小安 彭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 安义 330550)
目的:探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以期为提高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对其进行B超检查,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B超检查的诊断效率。结果:本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B超检测后,影像学资料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或增强回声、轮廓不清晰,且不同病理分期所表现出的子宫浸润改变也不同;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评价其诊断效率,诊断准确率为95.0%,鉴别分期准确率为97.4%。结论:采取B超检查进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可准确反映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对提高诊断和鉴别分期准确率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子宫内膜癌;阴道彩超;病理诊断;探究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以绝经后妇女居多。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诊断性刮宫术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但由于该种诊断方式存在创伤性,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1]。因此提高临床诊断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B超检查则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2]。本文选取2000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就诊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阴道B超的诊断鉴别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0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年龄36~71岁,平均(51.7±11.4)岁。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排液、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同时伴有血性分泌物与脓物、阴道恶臭以及腰骶部疼痛。所有患者均排除子宫良性病变、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病症,且事先告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收集整理患者阴道B超检查资料,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1.2 方法 B超诊断:所有患者入院后,采取阴道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诊断检查,使用Philips-IU22型超声扫描仪,其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前,需告知患者进行充分排便,并选取5%葡萄糖溶液进行澎宫,并使用扩张器进行宫口扩张。检查时取患者膀胱截石位,置入宫腔镜,并对宫颈口、宫颈管仔细探查,采取B超对子宫内膜进行有效排查,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子宫位置与大小、肌层有无回声、宫腔内膜的厚度与腔内有无回声、基底与子宫内膜关联情况以及病灶周围血流情况,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作[3];病理诊断:所有患者经宫腔镜刮宫取材,标本用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按2003年WHO分类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结合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对B超诊断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以此评价其诊断准确率与鉴别分期准确率。
1.3 肿瘤分期方法 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Ⅱ期:肿瘤挤压子宫,子宫增大且伴有宫腔积液,宫腔内出现不均匀回声,并于病灶处出现网状与条状血流信号;Ⅲ期:肿瘤扩散到子宫与真骨盆间隙,子宫增大并出现不规则回声区,子宫旁出现低回声包块,且盆腔与主动脉为淋巴结转移,显示彩色树枝状或网状血流信号;Ⅳ期:肿瘤扩散至真骨盆,且侵犯膀胱和直肠,显示实性回声,腹腔与股沟为淋巴结转移。
B超发现,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表现,且具有不均匀回声,并逐步向肌层与宫颈内层浸润。其中23例患者子宫大小正常,12例患者子宫萎缩,45例患者子宫增大;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B超诊断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其中诊断准确率达95.0%,仅4例出现漏诊,而鉴别分期准确率则高达97.4%。见表1。
表1 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分析 例
子宫内膜癌属于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人群为绝经期妇女,有关资料显示,该病的致死率仅次于卵巢癌与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4]。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妇女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因此如何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进而提高治疗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式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等,但上述检查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有效满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因此本组探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结合病理诊断资料评价B超的诊断价值。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笔者认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以及浆膜随着病灶的发展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特别是病灶发展至中后期,此侵害尤为明显。而B超检查则可通过超声图像,对子宫内膜和肌层等部位发生的微小变化做出准确判断。笔者结合本组患者的鉴别分期结果简述诊断依据:对于Ⅰ期、Ⅱ期患者,由于病灶较小,因此多数位于子宫腔内,产生的回声也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局部增强回声,临床诊断时易与子宫内膜息肉相混淆,但前者更多的表现为液性回声团;Ⅲ期、Ⅳ期患者的病灶已不断增大,并对子宫腔产生挤压,甚至扩张至子宫与真骨盆间隙,此时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并存在宫腔积液。且笔者认为,通过采取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临床诊断,还可更好地取得子宫肌层厚度、浸润程度的影像学资料,并且也可以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此可有效辨别子宫内膜癌的关键。
综上所述,采取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检查比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微创性,而且可以清晰地反应患者子宫内膜和肌层的病变形态,以此确保诊断与鉴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可对早期病变做出准确分析,值得作为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并进行临床推广。
[1]邵莉萍,陈友国,杨纪实.B超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93-95
[2]郑宏武.B超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20):175,177
[3]闻秀英,李桂兰.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2,20(10):316-317
[4]岑立微,王莉.年轻女性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5):511-513
R 737.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9.068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