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2013-09-04 07:30陈满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脏我院

陈满红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景德镇 333000)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陈满红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景德镇 333000)

目的:探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重型组、中型组和轻型组患者间检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此外上述两项检测指标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改变,可以将其作为病情分级和临床疗效的判定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转铁蛋白;铜蓝蛋白;临床价值

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由于该病的前期诊断与分级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不少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逐步发展为重型乙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2]。对此,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临床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有关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TRF)和铜蓝蛋白(CP)的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与分级[3]。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者各130例,通过检测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48例,年龄31~77岁,平均(48.5±1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心脑疾病、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精神等疾病。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将其分为轻型组50例,中型组45例,重型组35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者13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62例,年龄29~67岁,平均(47.6±11.2)岁。各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液2~3m L,待血样本完全凝固后,以3 200转/m in的速度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时间为10m in,后将分离得到的血清储存于-20℃的冰箱中。其次选取SIEMENSBNP型全自动血浆蛋白分析仪进行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的水平检测,主要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并选取SIEMENS公司生产的检验试剂盒,严格按照蛋白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检验操作,其中转铁蛋白参考值为2.0~3.6 g/L,铜蓝蛋白的参考值为0.2~0.6 g/L,做好相关检测数值的记录与分析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RF、C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组间对比,重型组患者的检测数值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 05;中型组患者的检测数值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TRF、CP水平比较 (±S)

表1 各组TRF、CP水平比较 (±S)

分组 n TRF(g/L) CP(g/L)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130 50 45 35 2.21±1.35 1.58±1.11 1.45±0.35 1.29±0.29 0.35±0.12 0.23±0.07 0.22±0.05 0.18±0.0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发的肝脏疾病,患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肝脾肿大、肝脏纤维化、黄疸,并表现为面色晦暗、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携带者的数量逐年递增,若得不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患者病情会逐步恶化,最终因肝功能丧失而导致死亡[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肝脏病理活检的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诊断与分级,但此法存在损伤性,对患者危害较大。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有关资料证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与铜蓝蛋白含量与健康者存在显著差异[5]。

笔者认为,TRF属于血清中运输铁的主要蛋白,是由β球蛋白与铁合成的复合体,它同时还具有防止血清铁过多沉积的功能,以此保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而且TRF主要由肝脏合成,如果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肝脏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TRF的合成量会显著降低,与健康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并且随着乙型肝炎程度的加深,TRF的合成量也会大幅下降,因此TRF的含量变化也可以反映病情发展趋势。此外,CP由α2-球蛋白与糖蛋白合成,由于肝脏是人体内含铜量最大的器官,因此绝大多数CP是在肝脏内合成的,并且通过胆汁排出,因此一般情况下,CP含量与肝脏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含量相关。当肝脏受到损害而导致合成蛋白减少时,CP含量自然会下降,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CP也要显著低于健康人[6]。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以健康者作为对照,评价相关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重型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中型组检查结果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因此临床可以将其作为主要指标。

综上,通过检测人体内血清转铁蛋白与铜蓝蛋白水平,不仅可以对慢性乙型肝炎做出有效诊断,还可对其进行临床分期,反映临床疗效,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傅智浩,高国生.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 525-1 526

[2]曾卫新,肖影,群邓茜,等.慢性肝炎分级分期系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2010,45(11):1 154-1 157

[3]秦静林,郭宏岩.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铁蛋白(TF)、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水平及临床意义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23):4 524-4 525

[4]陈忠城,李清,潘晓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2,34(7):873-874

[5]洪永孟,黄修伙,叶志典,等.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13-14

[6]曾达武,董菁,朱月永,等.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 [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12):731-735

R 512.62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9.060

2013-09-11)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脏我院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加州鲈肝脏养护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