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1.合肥学院 图书馆,合肥 230022;2.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100190)
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达成的基本共识:“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的部分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制约,缺乏较强的竞争力,不能或只能很少地占有社会资源,因此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职业,使其收入分配较少或很少,只能过着水平较低的、主要是维持生存的生活,同时缺乏抵抗种种风险的能力,也缺乏依靠自己来改善其境遇的可能性,并在政治、文化和心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1]了解现阶段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他们在知识共享上的障碍,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增加他们与主流文化接触的机会,提高其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确保社会安全稳定,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也不断有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一般采用定性方法进行分析和梳理,罗平、章品介绍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研究概况,分析其研究特点,并从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概念及意义、实施情况等方面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2]本文以C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弱势群体研究文献数据为基础,利用CiteSpaceⅡ知识计量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弱势群体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揭示其经典文献及当前研究热点,以期为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为了保证图书馆弱势群体研究数据的查全率,本文检索策略为篇名“弱势群体”,时间跨度为1998—2011年,共检索到439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采集到的CSSCI数据先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编制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CSSCIREC进行处理。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CiteSpaceⅡ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Chaomei Chen)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知识图谱绘制方法,利用Tf*idf、Log-likelihood ratio(LLR)、Mutualinformation(MI)三种抽词排序法作为共被引聚类的标识,再通过Modularity Q指标和Silhouette指标对聚类和抽词结果进行计量,选取最佳结果,[3]从而在文献中显示出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在CiteSpaceⅡ软件界面,网络节点分别选择“Cited Author”“Cited Journal”,节点类型选择“None”,同时设置阈值为 (2,2,20)(3,3,20)(3,3,20),括号中的三个阈值分别表示引文值、共被引值和共被引系数,运行CiteSpaceⅡ软件,生成由作者(图1)和期刊(图2)共被引图谱,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弱势群体研究的重点作者及期刊。
图1 弱势群体研究被引作者网络
图2 弱势群体研究被引期刊网络
由图1可以看出,图书馆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分别是:王子舟、王素芳、李昭醇、谭祥金、范并思、陈一梅等。王子舟和范并思对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从理论高度进行抽象,分别提出了“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制度”和“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制度”。王子舟教授认为现有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大多强调对弱势人群的经济支援和物质接济,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文化需求。知识援助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的有效途径。[4]范并思教授认为信息公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影响社会政策或制度设计的理论。[5]两位学者都认为立法是保障知识援助或信息公平的主要措施。王素芳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弱势群体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服务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6]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谭祥金教授2002年发表于《图书馆论坛》的文章《公共图书馆要关注弱势群体》中阐述了什么是弱势群体,指出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应尽的责任。另外,李昭醇馆长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该服务于弱势群体,陈一梅对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质培养进行了思考。上述学者在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均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是图书馆界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学者。
高被引作者发文单位是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有一位核心作者来自省级公共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起点比较高,但也显示出核心作者中从事公共图书馆一线工作的人比较少。根据期刊共被引图谱(图2)显示,期刊排名前16名中图书情报刊物有7种,分别是《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馆杂志》《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其中核心刊有6种,占图书情报刊物的85.7%,可见图书情报的核心刊能准确把握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向。
在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中,不同聚类团之间通过关键节点文献相连接,根据陈超美博士的定义,其被引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节点是图谱中连接两上以上不同聚类,且相对中心度和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成为网络中由一个时间段向另一个时间段过渡的关键点。[3]CiteSpace选用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Centrality)指标来研究被引文献的重要性。在由CiteSpace生成的可视化网络图谱中,关键节点被定义Betweenness Centrality大于或等于0.1的节点,[7]一般在某领域中提出了重大理论或创新概念的经典文献。网络节点选择“Cited Reference”,采用pathfinder算法,设置阈值 (2,2,20)(3,3,20)(3,3,20),得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图3),其所呈现节点中有10个中心度在0.1以上(表1),按照陈超美的定义,这10篇是整个网络的关键节点文献,其对其他节点有明显的影响力,可以认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与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节点文献。
表1 弱势群体研究的10篇关键节点文献
图3 弱势群体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图4 弱势群体研究突增性文献网络图谱
按照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度大小,排在第一位的是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于1995年发表的论文。文章认为随着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社会中的脆弱者群体,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以显状凸现出来,如果不对这一群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将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脆弱者群体,共同分担改革的成本。[8]浙江商学院社会工作系张敏杰教授2003年出版的《中国弱势群体研究》中心度位居第二。作者在肯定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社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现实,提出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七个政策重点。[9]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发表于2002年的文章中心度位居第三,文章认为弱势群体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只是其规模和程度有所不同。[10]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郑杭生主编的研究报告中心度居于第四,主要介绍了社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人权保障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社会保障与弱势群体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扶贫等。[1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李昭醇馆长的文章中心度位居第六,文章探讨了公民权利意义上平等的主流社会公共空间。这是国内图书馆界较早系统阐述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文章,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进入图书馆界的视野。上述关键节点文献为弱势群体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可以称之为国内弱势群体研究的经典文献。从10篇关键节点文献来看,有9篇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探讨的,显而易见弱势群体问题是社会学领域一个核心概念,而其真正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始于21世纪初。
为进一步了解图书馆领域弱势群体研究的情况,利用CiteSpace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DetectBursts),对之前文献被引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得到3篇突增文献(图4),这3篇文献出现频次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使用频次增长率明显提高。2000年时事出版社发行的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一书,突增值为3.22,排名第一。该书紧紧围绕社会弱者、生活状况、社会支持三大主题而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分析上来看,该书在许多理论观点、理论模式上都有很大突破。[12]突增性排名第二的是2005年王子舟发表于《图书情报知识》的《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突增值为3.07。文章认为我国弱势群体问题凸显,知识贫困是其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图书馆应进行制度创新以保障知识援助有效开展。[4]最后是2005年陈一梅发表的《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质培养的思考》,突增值为2.80。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质培养的成功经验。[13]图书馆界为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论文的突增,表明图书馆界对弱势群体研究工作的重视度开始提升,而两篇突增文献均出现在2005年,这似乎也意味着2005年在图书馆界弱势群体研究历史进程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文献的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精髓,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的热点问题,[14]出现频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CiteSpaceⅡ软件界面,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节点类型选择“Noun Phrases”,设置恰当的阈值,运行软件,生成由弱势群体研究文献关键词和名词短语组成的热点图谱5和表2,从图5上我们可以看到弱势群体研究的重点领域。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名词短语,节点的大小代表其出现的频次。
图5 弱势群体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表2 弱势群体研究文献出现频次≥5的热点词汇
结合图5和表2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弱势群体,高达317次。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关键词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援助、图书馆服务、城市弱势群体、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成为弱势群体研究的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起步较晚,因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研究开始于2000年以后。[15]随着公共图书馆人文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公共图书馆以帮扶弱势群体为己任,采取各种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服务。
利用CiteSpace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4个膨胀词,分别是和谐社会(12.95)、小康社会(5.99)、社会救助(4.58)、弱势群体保护(3.83)、社会保障(3.73)、公共图书馆(3.49)、社会保障制度(3.18)、大众传媒(3.06)、社会法(3.04)、对策(2.99)、高校(2.97)、政治参与(2.95)、知识援助(2.92)、图书馆服务(2.88)。在整体弱势群体研究的领域,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及图书馆服务问题研究已经突显出来,图书馆在平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弱者的关注,热情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服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不但是贫困者摆脱贫困的希望,亦是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高被引作者发文单位大部分是国内高等院校,反映了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起点及水平均比较高,但其中真正从事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人比较少,当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最基础一环的农村图书馆或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更没有出现在核心作者群体中,这不仅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关,也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城乡严重不平衡有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相当部分作者不知何原因,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研究持续性不强。
图书馆及弱势群体自身意识的提高。一方面,救助贫困、帮扶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图书馆自然也不能例外。另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广大弱势群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投入支持,也很难发挥效果,因此弱势群体主体意识的提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弱势群体的研究需要我们走进这个群体,而且还需要对这个群体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用“弱势群体”这个词进行笼统的概括似乎不太恰当。另外,从研究对象中可以看出,有一个群体还没有引起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贫困大学生群体。
图书馆的目标是通过帮助个人理解自我、理解世界来改善社会,从而成为社会分化和分裂的抵抗力量。针对在校的贫困大学生问题,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零星勤工俭学岗位之外,是否应该还有更多需要做的工作?对走出校门的贫困大学生,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又要如何应对呢?这些均亟待我们深入了解。
《图书馆服务宣言》是中国图书馆行业对社会的承诺,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提倡各类型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协调与协作。据此,笔者认为为弱势群体服务应该是图书馆界整体的责任。然而在研究中,为弱势群体服务却呈现向公共图书馆一边倒的趋势。如在谈及图书馆社会包容的使命时,都着重于公共图书馆的阐述,而很少涉及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似乎在此使命上被“边缘化”。
国外高校图书馆以及我国香港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无论在服务方式、设施、广度、深度等方面都有了较高发展水平,但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目前许多高校在发展中提出“唱国际歌,打地方牌”的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关注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开展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拓展服务空间、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以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为例,他们在校期间接触较多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在提高他们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在对他们人生观的塑造、品格的镕铸、舒缓心中不满情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胡星斗,等.弱势群体经学简论[EB/OL].[2012-02-27].http://www.huxingdou.com.cn/economics1.htm.
[2] 罗平,章品.近年我国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研究综述 [J].情报科学,2011(5):797-800.
[3] Chen,C.CiteSpaceⅡ:Detecingand visualizingemerging trendsand transient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4] 王子舟,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 [J].图书情报知识,2005(1):5-11,97.
[5] 范并思.论信息公平的制度选择[J].图书馆,2007(4):1-5.
[6] 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95-107.
[7] 张晓鹏,等.国际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117-121.
[8] 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6):130-134.
[9] 段吉福,余小俐.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社会安全网——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述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51-53.
[10] 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19-22.
[11] 指针知识搜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2[EB/OL].[2012-02-27].http://www.zhizhen.com/book/09f0172cbb153c623453a442 d39dba56.
[12] 豆瓣.弱势群体的代言人——陈成文教授[EB/OL].[2012-01-13].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54616/.
[13] 陈一梅.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质培养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64-65.
[14] 栾春娟,赵呈刚.基于SCI的基因操作技术国际前沿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11-13.
[15] 范并思.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光荣与梦想[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