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转型下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监管

2013-08-29 13:23
财政监督 2013年17期
关键词:银行业商业银行资本

● 李 全

在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都在批评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其经济增长中有大量的因素来自于银行系统的贡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正在超过美国和欧盟。我国M2/GDP已经高达180.6%,远远超过美国60%左右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欧盟100%的水平。特别是2008年以后,银行贷款每年都以近8万亿元甚至更大规模的速度递增,信贷/GDP比例不断攀升,截至2011年末,已经高达123.4%。让人比较担忧的是,后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如果不加以调整,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将无以为继。本文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入手,提出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发展模式问题,并给出了粗浅的建议,以期为后续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提供改革思路。

一、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子,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市场动荡进入了一个加速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危机重重,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而此后实体经济的波动则更加令人担忧,如通用汽车等行业内巨头也已破产重整,后由美国财政部实施了并购。随着危机从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蔓延,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银行体系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不仅仅通过增资或股权置换等模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也对流动性政策予以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增加市场的活力。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面对目前的危机,并且从这场危机中复苏,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类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银行业的配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国家对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着较大力度的支持。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体系较为抗压的原因之一,是此前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国家先后通过多种途径支持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和股权改革。

即便如此,我国银行业仍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风险。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尽完善,我们的银行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盈利结构为主,同质化现象明显,在这一传统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仍以利息收入为主,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虽然有所提高,比如前些年份以基金代销、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推动手续费收入乃至中间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但是实实在在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业务占比仍不高,主要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仍高达90%以上。因此银行的盈利状况极易受到利率政策、信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该行业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易于同时面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这两年,以房地产、出口型企业等为代表的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用风险增加,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资金融通在银行中的高度集中,使得房地产业的下滑和银行业的压力形成了这些信用风险在金融部门的聚集,这些聚集易于形成产业和银行间的压力增大。

实际上问题已经凸显,温州房价跌破按揭贷款,卖房不如“弃房”;银行被动接盘,账面不良率攀升……据温州当地人士介绍,以前经济好的时候有钱人拼命囤积房产,且多是大面积的豪宅,价格不断被推高;2011年经济风波之后,部分银行停贷令企业现金流断裂,积压在法院、银行的抵押房产骤增,无人接盘导致价格暴跌,银行的不良贷款也由此而生。一些全国性银行的温州分支机构已在开始向总行申请坏账准备。实际上,受宏观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影响,一些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企业贷款增加和逾期增加的双重压力,这些不仅仅是对贷款企业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业自身的考验。

2013年7月以来,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对国内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央行将开始改变调控思路,不再是简单地增加货币投放,更不是大量地发放贷款来拉动经济,而是通过压缩虚拟经济中过多的货币,以有效地增加流动性,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有效的帮助。目前的货币流量是否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增量有限,这既是由银行的放贷政策所决定的,也是我们的多层次融资体制在产业中的政策延伸。这些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也是银行业面临的又一次考验。

二、银行业的非市场化利润及其风险评估

首先,目前我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着较高利润的增长,这个增长更多是源于金融政策的倾斜而非市场化的结果。这几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直接作用,就是加大了银行的实际利差,从而导致无风险收益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利润增长来自于中间业务的增长,这其实也是银行业垄断利润的一个表现方式。下调商业银行所得税率对银行的利润贡献也较大,税收优惠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银行的非经营性利润。既然这些利润并非由市场竞争所创造,那么,在银行业竞争性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其利润的下降也就成了必然,这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长期经营性风险。

尤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货币市场利率上半年有所上升、下半年有所下降,利率波动较大。由于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商业银行预测和把握市场利率的难度增大,加之可能存在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等问题,利率风险随之放大。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和银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敞口风险、客户外汇风险和折算风险日益显著,汇率风险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提升,与利率、汇率相关的资产收益不确定性增强。

其次,与银行密切相关的产业对银行的“倒逼机制”初步显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经济陷入衰退造成对中国出口产品以及投资需求减少,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加大,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有效需求下降等因素则加速了国内经济持续回落、生产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实体经济的不利因素很快会传导到银行系统,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如纺织、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已对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房地产行业贷款的过度集中,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会逐步转嫁给商业银行系统。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房地产业的价格波动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并有可能演化为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根据经验判断,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房地产业贷款的违约率是较高的。因此,在经济下行期间,警惕房地产市场回落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尤为重要。尤其在经济弱势阶段,房价下跌和居民收入增幅下降趋势增强,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部分银行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了增加业务量,变相降低房贷的准入门槛,这实际上是银行自身追加在房地产这个产业中的风险积聚,这样会在短供等房贷违约的现象出现时,将所有风险一次性让渡给银行,会形成对银行的风险叠加。

此外,资本监管加大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巨大压力。在经济下行周期,大型银行由于贷款分布较为分散,有较好的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而中小型银行由于贷款投向更多地集中在房地产、中小企业等领域,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银监会于2008年末提高了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将资本充足率从8%至少提高到10%,以控制银行风险。这使部分中小银行资本金不足的情况浮出水面,资本充足率要求增加了这些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压力。为满足银监会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已准备通过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来补充资本。但是,根据银监会相关规定,重估储备、一般准备、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等附属资本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100%,其中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因此,如果不增加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也难以扩张,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均只能用于补充附属资本,这会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通过采用减少股息发放、下调拨备覆盖率和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等办法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这很显然只是权宜之计,这些方法在补充了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同时,也迅速将风险传递给了购买资本债和次级债的其他银行。

三、目前的政策导向及银行业风险控制

因为经营的是信用,所以银行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和回报是正向相关关系,因此,通过设计利润取得模式是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在于风险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和明确性。如果银行能把风险标准细化,让每一个市场开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都理解信贷业务与风险的孪生关系,风险防范自然在业务拓展中就予以实施。

首先,政策控制还是第一位的。中国银行业已开始试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无疑能有效地改进银行风险管理能力。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 《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国内大型银行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这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些措施无疑将推动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的手段和管理流程,对增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全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大的挑战性。

其次,市场化风控应该是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银行业的利润较高,2012年年报显示,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的利润是银行业所获得的,这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银行业的高度市场垄断与产品的市场稀缺性差异,加快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是监管机构应该重点监控的环节。笔者认为,这里的核心是加快包含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建设,加快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对基层金融的贡献度,逐步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再次,银行业内部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坚决贯彻落实《贷款通则》,以及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审批权限制度、贷款风险责任制度、贷款抵押制度等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各银行要完善、落实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中央银行要将此作为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种类及规模的审批条件。真正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内控制度也包括资本金的安全控制。应尽快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还应建立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次美国始于次级贷款的经济金融发生危机,很快就传播到了欧洲、亚洲乃至非洲,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遭遇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加大了。任何一个国家,在分享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好处的同时,必须加强本国经济的内外平衡管理,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比如,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自由流动的套利投机,就应继续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部署,共同执行监管和控制。

猜你喜欢
银行业商业银行资本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资本策局变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