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利(沈阳军区政治部农副业基地)
高产奶牛的高产是一个相对概念,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饲养环境的差异,高产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变化。依据现阶段中国的饲养水平,高产奶牛通常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在8000千克以上的奶牛。奶牛高产不仅要求奶牛品种优良,还需要提供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健康无病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文综述了高产奶牛饲养中有关营养的调控措施,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五个方面对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进行简要概述,供参考。
奶牛通过采食干物质来满足其能量需求,其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占日粮干物质的70%~80%。碳水化合物一般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其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类、果胶和有机酸等。由于奶牛生理的特殊性,在提供奶牛日粮时必须考虑这两种碳水化合物的适应比例。奶牛采食过多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会影响到瘤胃功能、产奶性能等,而采食过多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奶牛低乳脂综合征、瘤胃酸中毒以及其他代谢疾病,进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奶牛日粮中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与维持奶牛的健康、高产和分泌优质牛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配制奶牛饲料时,要综合考虑饲料原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及来源、优质粗饲料的加工程度,选择适宜的指标来配制饲粮,从而为奶牛提供营养全面、丰富的饲粮,保证其健康,提高生产性能。
蛋白质在高产奶牛体内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畜产品(牛奶、牛肉等)的主要成分,而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表现出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机体新陈代谢催化剂的酶、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参加免疫的抗体、具有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激素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水平对奶牛的繁殖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缺乏不但影响奶牛发情、受胎和妊娠,并且由于日粮适口性下降而导致奶牛体重降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奶牛的繁殖。但过高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会引起奶牛繁殖力下降。
蛋白质水平对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产奶量随着日粮中蛋白质的增加而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含量13.5%~16.5%时上升趋势呈正相关。根据近几年高产奶牛日粮中粗蛋白(CP)含量的研究成果以及高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具体营养状况,建议高产奶牛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为:干奶期12%~14%,泌乳初期17%~19%,泌乳中期14%~15%,泌乳后期12%~14%。高产奶牛日粮中过瘤胃蛋白质含量应该占到日粮蛋白含量的48%,以保证高产奶牛高生产性能的蛋白质营养需要。
奶牛维持高产要保持日粮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能量提高,蛋白质就要提高,因此要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数量。选择过瘤胃蛋白的标准是该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混合物,能够补充到达消化吸收部位的其他饲料所产生的氨基酸混合物和微生物蛋白。研究发现,补充鱼粉及保护豆粕效果较好,补充玉米蛋白粉效果较差。后者可能使过瘤胃蛋白降解率下降并改变可吸收氨基酸模式,而前者提供了较好的氨基酸模式。
脂肪也是高产奶牛能量的重要来源。在泌乳早期,高产奶牛由于大量泌乳常导致能量不足,而且随着泌乳量的上升,能量需要也显著上升,而采食量却相对减少,能量进食不足是泌乳初期限制泌乳的主要因素。因此,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常在其日粮中添加脂肪。在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有以下好处:①在维持日粮适宜精粗比的同时,能够增加日粮能量浓度。②降低奶牛体脂消耗的速度和程度。如果体脂消耗过量,将导致泌乳期产奶量下降,发生繁殖问题以及潜在的代谢问题(脂肪肝和酮病)。③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减缓热应激,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但应注意,所添加的脂肪类物质应具备不干涉瘤胃微生物正常消化过程、消化率较高、经济适用的特点。
1.阴离子盐。牛奶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稳定,受饲料的影响较小,但饲料中缺乏矿物质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量,特别是钙和磷缺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牛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这是由于产犊后大量产奶使血液中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大大降低而引起肌肉收缩不正常造成的。过去的文献中建议提高奶牛饲粮中的钙含量作为控制产后瘫痪的有效途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认识到饲粮中钙含量的变化对产后瘫痪的发生影响较小,而日粮中阴阳离子平衡(DCAB)才是造成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中阴阳离子平衡直接影响到奶牛体内的酸碱平衡、渗透平衡及内酶平衡等,进而影响高产奶牛的生理活动和最佳的生产性能。由于奶牛常规日粮中阴阳离子的平衡值通常为正值,因此通过调整日粮配方来改变阴阳离子平衡值是非常困难的。通过添加阴离子盐来解决通常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常用的阴离子盐有氯化钙、氯化铵、硫酸镁等。大量研究表明,适量添加阴离子盐,还能提高奶牛高峰期产奶量,显著降低高产奶牛产后疾病如产褥热、酮病、胎衣滞留、子宫炎、真胃移位以及乳房炎等的发病率。高产奶牛的矿物质需要可以参考NRC(2001)(美国奶牛营养需要标准)执行。
2.缓冲剂。奶牛借助自身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使瘤胃pH维持在5.5~7,其瘤胃消化代谢与其泌乳性能密切相关,要维持奶牛高产通常要饲喂高能精料。但长期采食大量精料会导致瘤胃发酵类型的改变,液酸碱平衡紊乱,使瘤胃pH不适当,引起一系列代谢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和能量产生量下降,进一步诱发产乳热。近年国内外关于应用缓冲剂调节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瘤胃酸度的报道较多,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瘤胃缓冲剂有利于控制瘤胃pH的稳定,改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预防热应激。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有小苏打、碳酸钠、氧化镁等。小苏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缓冲剂之一,其作用包括提高瘤胃pH和渗透压,维持理想的瘤胃发酵环境和增加瘤胃液相外流速度,通常每天每头的添加量为110~225克。氧化镁是一种碱性物质,不仅可以补充饲粮中镁的不足,而且能够调节瘤胃发酵,并增加乳腺对乳脂合成前体物的吸收。氧化镁的溶解度、饲料的热处理和颗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到氧化镁的作用效果,通常每天每头的添加量为50~90克。
1.维生素A。脂溶性维生素是奶牛的维生素营养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饲料中的维生素A对奶牛的影响较大,维生素A缺乏,引起母牛阴道上皮角质化、流产、胎儿发育异常、弱胎和死胎、胎衣不下和子宫炎等。缺乏维生素A还可使垂体促性腺素的活性降低、卵泡闭锁、性周期不正常和不易受胎。添加维生素A能提高奶牛产量,增强乳腺健康和免疫功能。NRC(2001)规定高产奶牛的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量为1450国际单位/英镑(IU/Ib),最大耐受量为30000IU/Ib。
2.维生素D。维生素D具有协调和引导奶牛机体免疫的功能,它通过影响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而增强奶牛机体的免疫能力。维生素D还参与钙、磷代谢,其羟基代谢中间产物可促进钙的吸收和钙从骨中的调用,临产前添加大剂量的维生素D可预防产后瘫痪。奶牛对维生素D的最大耐受量为4500IU/Ib。
3.维生素E。维生素E对奶牛的作用研究最多的是细胞抗氧化作用。白肌病是缺乏维生素E的典型病症,繁殖失调(最突出的是胎衣不下)和乳腺炎的发生率通常也与维生素E的摄入量有关。产前注射硒维生素E合剂对减少胎衣不下及临床性乳房炎有效。而且,围产期奶牛日粮或非肠道补充维生素E能改善中性白细胞的作用。在奶牛日粮中增加维生素E能很好地改善奶牛的健康和免疫作用。Hogan等(1990)对奶牛补饲维生素E,增强了牛嗜中性白细胞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能力。维生素E还能减缓奶牛的应激反应。奶牛对维生素E的最大耐受量为900IU/Ib。
4.B族维生素。传统认为,瘤胃微生物能通过典型牧草和饲料原料合成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最新动物营养学家James Coomer博士研究发现,现代高产奶牛需要在日粮中补添某些B族维生素如烟酸、胆碱和生物素等。
对于高产奶牛来说,由于日粮中一些氨基酸过量发生拮抗现象,色氨酸含量又不足以及饲料加工过程中对烟酸的破坏等因素,都会导致反刍动物机体烟酸的缺乏。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充,就会影响其产奶量,甚至导致奶牛发生酮病。国内外大量研究集中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烟酸及其在泌乳期和围产期的饲喂效果,同时对预防奶牛酮病、缓解热应激方面也做了相应的研究,既有报道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也有大量研究报道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NRC(2001)认为奶牛对烟酸的需要量仍不清楚。给围产期奶牛提供保护性胆碱能减少其代谢紊乱病的发生,提高饲喂高营养、低牧草日粮的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脂校正奶(标准奶)产量10%~30%。泌乳奶牛长期补加生物素20毫克/(头·天),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蹄质量,后备母牛从15月龄开始补加10~20毫克/(头·天)生物素可以有效防止蹄病的发生。在奶牛日粮中补加烟酸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添加烟酸6克/(头·天)能显著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乳牛养殖业的发展是畜牧业的重点,随着现代养牛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奶牛总数居世界前列,奶牛的年产奶量日益增加,但是按奶牛头均产奶量的计算来看却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养殖技术落后是其中的关键原因。要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向科学化、标准化发展,需要在饲料中科学补充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奶中所含的各类物质以及奶牛为增加产奶量所进行的巨大代谢活动。使奶牛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性能,保证人们食用健康优质的动物产品,这是广大畜牧工作者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