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2013-08-26 04:54:04侯利军
海峡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景物美的课文

侯利军



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侯利军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审美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技巧

历来的《语文教育大纲》都认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正说明了这点。

“美”指的是客观事物中可以激发起人的美感的一种属性。审美则是对美的领会和感悟。就文学而言,审美即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过程中,为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吸引,对它感受、体验、认识和再创造并获得美的感悟的一种过程。审美教育就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1]。

关于审美教育的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都作过可贵的探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2]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中专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对语文课不感兴趣,除了有语文课不是专业课,学生不予重视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没有给学校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1 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在如今的大千世界里,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从学校的日常生活到社会生活,都可以发现到许多美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鉴赏能力,造就出更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也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更切合党和国家在学生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教师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因素呢?最主要的方法是要善于观察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3]生活处处充满美。但是学生往往对身边存在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主要方法有:

(1)学会观察事物。学生对事物,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去体味、感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做到眼看、耳听、鼻闻、手触、心想、口说,全方位地观察生活,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美。

(2)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抓住闪光点。例如一位同学随意乱丢纸屑,而另一位走在他后面的同学把纸屑拾起,放进垃圾箱。从两位同学的行为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后一位同学的闪光点——心灵美。

2 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 抓住语文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语文艺术之美

语文属于语言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体味文章中熔铸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欣赏语言表达中美的韵律。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都是语言艺术的佳作。他们用精练、形象、生动优秀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背诵、复述等形式的训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美感。同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内涵,体会真情实感,鉴赏语言表达的艺术之美。

2.2 抓住景物描写分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

语文是用语言的描绘,把美的形象再现出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和祖国山河的美,如《故都的秋》、《游褒禅山记》等课文,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写了大自然的奇观和祖国山河的壮丽。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描写景物部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部分时,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①发现景物,形成感知。让学生通过读、画、议、练等形式,找出课文景物描写部分的语句,从而使他们对课文再现出来的自然景物形成初步感知,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②语言描述,创造情境。在学生找出课文描写部分的基础上,教师再加深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把课文中的景物图像再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把他们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诱发其美的情感,培养欣赏美的能力。③深入分析,理解内涵。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去分析、理解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3 抓住人物性格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之美

人物形象是指课文中人物外貌的美和内心的美,它的感染力是无穷的。青少年学生喜欢美的形象,也易受感染。形象越鲜明,对其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如果受到感染,必须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的激情和行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人物性格的分析,用美的形象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受人的内心之美和社会之美。

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努力突出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在分析、评价人物时,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挖掘其思想美的因素,如《邓稼先》、《记念刘和珍君》等,从而使学生懂得英雄人物有什么美,为什么那么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他们内心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在实践中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生活的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这便是创造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思维过程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依赖于过去的感知、记忆的表象、抽象思维的参与。

其次,作文训练与口语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美、表达美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发现美,在写作过程中创造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生活积累,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可要求学生走进电视,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奇趣大自然》、《百家讲坛》等节目,引导学生评名作、议时政、走进菜市场,观察菜农如何卖菜、商贩如何推销商品等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调查当地资源状况,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收集春联、民歌、组织春游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人情美,并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展示美、创造美。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加强审美教育,善于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蔡元培. 美育实施的方法[A]//蔡元培选集[M]. 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蒋孔阳, 朱立元. 美学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杏保, 陈钟梁. 纵论语文教育观[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梁巧琴.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西江教育论丛,2006(2): 17-19.

[6] 晏慧琼.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 25(4): 114-117.

猜你喜欢
景物美的课文
景物描写——雨
景物描写——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写写冬天的景物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景物描写要准确
读写算(中)(2016年9期)2016-02-27 08:47:37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