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桂青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内科急症,其起病快,病死率高。该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心肌严重缺血、坏死。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较差,故需进行紧急的救治[1-2]。而静脉溶栓是治疗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再灌注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首选,若同时配合快起效药,可以及时有效溶解冠状动脉血栓,进而改善患者预后[3]。瑞替普酶[4]是组织型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变异体,属于第 3 代溶栓药物,其使用方便、起效快速、溶栓较好、再通率高和副作用少等。本研究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2011 年1 月~2012 年 3 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WTO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 39 例,女 61 例;年龄 39~72 岁,平均年龄(56±6.6)岁。其中梗死部位在广泛前壁 39 例、前间壁 16 例、前壁 33 例、侧壁 5 例、下壁 7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建立静脉通道,均持续进行低流量吸氧,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止痛与镇静等,心电监测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静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甘油及他汀类药。患者进病房 20~30 min内立即溶栓,且均需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与签名。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嚼服 300 mg氯吡格雷及 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再每天口服 75 mg氯吡格雷与 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此外试验组患者加用瑞替普酶(北京爱德药业有限公司) 18 mg,溶于 1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推注,>3 min,半小时后再重复上述剂量,溶栓开始后腹壁皮下注射 4000 U低分子肝素钙,每 12 小时 1 次,连续治疗 5~7 d。而对照组患者采用 150 万U尿激酶溶于 0.9%氯化钠溶液 100 mL中,静脉滴注 30 min,溶栓开始后腹壁皮下注射 4000 U低分子肝素钙,每 12 小时 1 次,连续治疗 5~7 d。
1.3 评价标准 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对患者的再通情况进行判断:(1)溶栓开始后 2 h内胸痛显著降低或消失;(2)溶栓 2 h内心电图显著地改善,导联ST段回落快速大于等于 50%;(3)肌酸激酶高峰前移到 16 h内,或者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前移到 14 h内;(4)溶栓开始后 2~3 h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若出现以上 4 项中 2 项及以上,则为血管再通,但只出现(1)与(4)项者则不为血管再通标准。治疗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呕吐物、咳痰和小便的出血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再通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全部均血管再通,再通率达 100.0%;而对照组患者 33 例血管再通,再通率 6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血情况比较 两组出血情况见表 2。试验组中出现牙龈出血 2 例、血尿 3 例,出血率为 10.00%;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 9 例、痰中带血 3 例、消化道出血 3 例、血尿 2 例,出血率达 34.00%。两组患者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血情况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极高,且心源性休克是最严重并发症,死因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密切有关,系患者死亡最终原因[6]。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溶栓药物直接、间接地将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将血栓中纤维蛋白分解为可溶性产物,最终溶解血栓、再通冠状动脉。瑞替普酶经过水解纤溶酶原肽链第 560、561 位间肽链,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进而溶解血栓纤维蛋白。瑞替普酶剂量分 2 次来静注,中间相隔 30 min,给药 1 h后溶栓显著,1.5 h后溶栓效果达高峰,且瑞替普酶有强纤维蛋白选择性,无纤维蛋白时纤溶酶可以将不溶性网状纤维蛋白单体转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最后将血栓溶解[7-10]。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 100.0%,对照组患者的再通率仅 6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率为 10.00%;对照组出血率达 34.00%。两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其血管再通率明显增加,用药简单、方便,且可以早期开通血管,值得临床上推广。
[1]刘红娟,马海东,萄志红.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4 例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9):690-691.
[2]谢晓春,刘胜林,杨军珂,等.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267-270.
[3]Wang G,Zhao YC,Kong Y.Pharmacodynamics of thrombolysis agent recombinant Reteplase on cononang thrombus of dog[C].Collection of Papers China-Cuba Biotech Forum.Jinan:Department of S&T of Shandong,2002:70-75.
[4]田宝石,董士民,李侠,等.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72 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8):640-插 1 页.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6]Noble S,McTavish D.Reteplas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Drug,1996,52(4):589-605.
[7]Morrow DA,Antman EM,Sayah A,et a1.Evaluation of the time saved by prehospital initiation of reteplase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ults of the Early Retavas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ER-TLMI)19 Trial[J].J Am Coll Cardiol,2002,40(1):71-77.
[8]秦进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96-497.
[9]桑红斌,刘连友,张凯.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0):15-16.
[10]廖驰林,梁东,潘国州,等.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