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重奇
(漳州师范学院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
福建有三种漳州腔方言韵书:即《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据马重奇考证(2004),它们分别反映了19世纪漳州府漳浦、龙海、长泰三地方言音系。《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发表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比黄谦《汇音妙悟》(1800)晚十八年,五十韵。作者是东苑谢秀岚。《增补汇音》的著者不详,书首有嘉庆庚辰年(1820)“壶麓主人”序,三十韵。《渡江书十五音》的著者、著作年代皆不详,手抄本,四十三韵。1958年李熙泰先生在厦门旧书摊购得,1987年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影印发行,有李荣序。
《增补汇音宝鉴》则为台湾嘉义县梅山乡沈富进所著,1954年台湾文艺学社出版社初版,1994年再版。这是一部在台湾最流行的闽南话十五音韵书。该书共分四个部分:前面部分有“原序”、“编例”、“八音反法”、“十五音之呼法”、“四十五字母音”;次有“汇音宝鉴检字表”;中有“汇音宝鉴”正文;最后有“常用简体化字表”。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次列“切音十五字字头起连音呼”:柳边求去地颇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增补汇音》“切音共十五字呼起”:柳边求去地颇他曾入时莺门语出喜。《渡江书》“顺口十五音歌己字为首”:柳边求去治波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
《增补汇音宝鉴》“十五音之呼法”,有19个声母,即柳拈边求去地颇他曾查入时英门目尔语齿见出喜。比前三种漳州腔韵书多了4个,只是《增补汇音宝鉴》在声母之下标有罗马字标音。现将该韵书与漳州三种方言韵书声母系统比较如下:
韵 书 闽台闽南方言声母系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柳 边 求 去 地 颇 他 曾 / 入1 n p k k‘ t p‘ t‘ ts / dz时 s英 门 语 b m g增补汇音 柳 边 求 去 地 颇 他 曾 / 入 时 莺 门 语1 n p k k‘ t p‘ t‘ ts / dz sb m g渡江书十五音柳 边 求 去 治 波 他 曾 /入 时 英 门 语1 n p k k‘ t p‘ t‘ ts / dz sb m g增补汇音宝鉴柳拈边求去地颇他曾查入时英门目尔语L n p k kh t ph th ch ts j s i b m g 1 n p k k‘ t p‘ t‘ ts ts z sb m g ɡ ɡ ɡ齿见ng ɡ出 喜ts‘ h出 喜ts‘ h出 喜ts‘ h出 喜cch h ts‘ h
由上表可见,《增补汇音宝鉴》声母用字基本上来源于福建闽南方言韵书的“十五音”。但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
(2)福建闽南方言韵书的声母“曾”,据考证,可拟音为[ts]。而《增补汇音宝鉴》中则有“曾ch”和“查ts”两个声母,遍查45个韵部,有43.5个韵部有“曾ch”母,只有1.5个韵部出现ts音标,但
上平 下平上入 下上 下去 下入上去上上僎tsun准tsún寯tsùn猝tsut竣ch∧un—— 銌chūn卒羽chút
仍然在“曾”母之下:一是“君”部上平、上上、上去、上入标注ts音,下平、下去、下入则标注ch音:
上平 下平上入 下上 下去 下入上去上上查tsa早tsa/诈tsa\ 抸tsah礻昔ts∧a—— 乍tsa-闸tsia/h
二是“胶”部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去、下入声“曾”母之下均标注ts音:
此外,“查”本字有两读:一是在“胶”韵里“曾”母之下读作tsa;一是在“嘉”韵里“曾”母之下读作che。《增补汇音宝鉴》各韵“曾”母之下绝大多数标注ch音,惟独“君”部上平、上上、上去、上入等阴声调字和“胶”部均标注为ts音。可见,“查ts”与“曾ch”实际上是相同的。
(3)“入”母字,福建闽南方言韵书读作[dz],《增补汇音宝鉴》则读作[z]。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三种福建漳州腔韵书的韵部分别罗
卷 数《渡江书十五音》《增补汇音》《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第二卷 君坚金规嘉 君坚金归家 君坚今归嘉
卷 数《渡江书十五音》《增补汇音》《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第二卷 干公乖经观 干光乖京官 干公乖经官第三卷 沽娇稽恭高 姑娇稽宫高 姑娇鸡恭高第四卷 皆巾姜甘瓜 皆根姜甘瓜 皆根姜甘瓜第五卷 江兼交迦桧 江蒹交伽 江兼交加第六卷 监艍胶居ㄐ 葩龟箴玑 他朱枪几鸠第七卷 更裈茄栀薑惊官钢伽闲 箴寡尼傩茅乃猫且雅五姆么缸第八卷 姑姆光闩糜嘄箴爻扛牛
列如下表:
台湾韵书《增补汇音宝鉴》基本上采用《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的韵目和韵次。其正文前有“八音反法”,分列五幅表格:一“君坚金规嘉干公乖经观”;二“沽娇栀恭高皆巾姜甘瓜”;三“江兼交迦桧监龟胶居丩”;四“更裈茄薑官姑光姆糜闲”;五“嘄箴爻惊咲”。“四十五字母音”共90个韵母(其中有14个是有音无字的,实际上只有76个):其中阳声韵母15个、阴声韵母16个、鼻化韵母12个、声化韵母2个、入声韵母45个(其中收-t尾5个、-k尾7个、-p尾5个、-h尾28个)。现将四种漳州腔韵书的韵部系统比较如下: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29居30丩31更32裈33茄34栀35薑36惊37官i iu з~ u~i io ~i i~ i~a u~a 38钢ɡ 39伽e增补汇音29玑30趜九 — —i iu— —渡江书十五音29几30鸠39雅43缸42么33尼28枪38且32寡43缸 —i iu ~e ɡi ~i i~ i~a u~a ɡ —增补汇音宝鉴29居30丩31更45咲33茄13栀34薑44惊35官32裈 —i iu en uin io in iun ian oan ng —i iu ~e u~i io ~i i~u i~a u~a ɡ —40间a~i——36乃a~i 10间ain a~i 41姑~ou——40五~e~u 35姑on ~o 42姆m——41姆m 38姆mm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君 2坚 3金 4规 5嘉 6干 7公 8乖 9经un ian im uiзan ɡuaiзɡ 10观uan 11沽u增补汇音1君 2坚 3金 4归 5家 6干 7公 8乖 9京10官11姑un ian im uiзan ɡuai iɡuan渡江书十五音1君2坚3金4规 — 6干 7公8乖9经10官11姑un ian im ui—an ɡuai eɡuan eu增补汇音宝鉴1君 2坚 3金 4规 5嘉 6干 7公 8乖 9经10观11沽un ian im ui e an ong oai eng oan o un ian im ui e an ɡuai eɡuan 12娇iau 12娇iau 12娇iau 12娇iau iau 13稽ei 13稽e 13鸡e— —14恭iɡ 14宫iɡ 14恭iɡ 14恭iong iɡ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5高16皆17巾18羌19甘20瓜21江22兼23交o ai in iaɡam ua aɡiam au 24迦ia 25桧uei增补汇音15高16皆17巾18羌19甘20瓜21江22兼23交24迦25艹魁o ai in iaɡam ua aɡiam au ia ue渡江书十五音15高16皆17巾18羌19甘20瓜21江22兼23交24迦25艹魁ai in iaɡam ua aɡiam au ia ue增补汇音宝鉴15高16皆17巾18羌19甘20瓜21江22兼23交24迦25桧o ai in iang am oa ang iam au ia oe o ai in iaɡam ua aɡiam au ia ue 26监~a——26他~a 26监an ~a 27艍u 26龟u 27朱u 27龟uu 28胶a 25葩a 5嘉a 28胶aa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43光44闩45糜46嘄47箴48爻49扛50牛uaɡua~i i~euiaum ~au ~o ~iu增补汇音 — — — — 48箴 — — —— m— —渡江书十五音— — — 38猫31箴35茅34傩 ——i~au om~au~—增补汇音宝鉴37光 — 39糜41嘄42箴43爻 — —oang— uain iaun om aun uaɡ — u~ai i~au om ~au
上表比较可见,《增补汇音宝鉴》前30个韵部在韵序、韵目和拟音基本上与漳州三种十五音相同,30韵部以后基本上是鼻化韵和声化韵,但也有一些差别。主要表现在:
(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5 嘉”、“13 稽”、“39 伽”三部分立,分别拟音为[з]、[ei]、[e]。 而《增补汇音宝鉴》“5 嘉”部则包括《汇集雅俗通十五音》“5 嘉”、“13 稽”、“39 伽”三部,拟音为[e]。 这与《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则是相同。现就《增补汇音宝鉴》“嘉”部平声字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稽”、“伽”三部对应如下:
“稽”:[边]篦鎞[求]稽嵇鸡街笄阶[去]溪嵠谿[地]低羝隄堤磾[颇]批歹皮纰[他]梯钗胎推[曾]侪隮挤穧跻賷剂荠齑哜脐邹[时]西恓火西犀樨棲嘶梳萋筬疏疎[英]挨[出]妻萋悽初凄[喜]目奚醯
“伽”:[他]胎推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稽”、“伽”三部中,前两部韵字多,“伽”部平声字对应不多,其它声调字则不少:上声字如“短姐这矮”,去声字如“退嗻脆”,上入声字如“溧八捌荚锲节揤雪摄疒夹戚撮歇”,下平声字如“瘸”,下去声字如“袋代递坐卖系”,下入声字如“笠提绝席狭唷”。
(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姑”和“扛”两部是对立的,分别拟音为[o u]、[o]。 而《增补汇音宝鉴》“姑”部则包括《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姑”和“扛”两部,拟音为[o]。 现就《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姑”和“扛”两部与《增补汇音宝鉴》“姑”部对应如下:
“姑”:上上声字如“[柳]努[语]五忤耦仵伍迕午偶”;下平声字如“[柳]伮奴驽”;下去声字如“[柳]怒檽耨[语]五午仵”。
《增补汇音宝鉴》凡45个韵部,76个韵母,如下表:
1君[un/ut] 2坚[ian/iat] 3金[im/ip] 4规[ui] 5嘉[e/e]6干[an/at] 7公[oɡ/ok] 8乖[uai] 9经[eɡ/ek] 10观[uan/uat]11沽[] 12娇[iau/iau] 13栀[~i] 14恭[ioɡ/iok] 15高[o/o]16皆[ai] 17巾[in/it] 18姜[iaɡ/iak] 19甘[am/ap] 20瓜[ua/ua]21江[aɡ/ak] 22兼[iam/iap] 23交[au/au] 24迦[ia/ia] 25桧[ue/ue]26监[~a] 27龟[u/u] 28胶[a/a] 29居[i/i] 30丩[iu/iu]31更[~e/~e] 32裈[ɡ]33茄[io/io] 34薑[i~u] 35官[u~a]36姑[~o] 37光[uaɡ/uak] 38姆[m] 39糜[u~a i/u~a i] 40间[a~i/a~i]41嘄[i~a u/i~a u] 42箴[om/op] 43爻[~a u] 44惊[i~a] 45咲[u~i]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无下上声(即阳上),为了补足“八音”,以“下上”来配“上上”,所有“下上声”都是“空音”,卷内注明“全韵与上上同”,实际上只有七调;《渡江书十五音》与之同也是七调。《增补汇音》下去声是虚设的,下上声实际上就是下去声,也是七调。《增补汇音宝鉴》正文前有“八音反法”,下列“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第五声、第六声、第七声、第八声”,表示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上、下去、下入8个声调,上上与下上例字相同,实际上是7个声调。现列表比较如下:
可见,漳州方言韵书对《增补汇音宝鉴》的编撰有着很大的影响。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君滚棍骨群滚郡滑增补汇音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君滚棍骨群滚棍滑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 下去 下入渡江书十五音 君 滚 棍 骨 群 — 郡 滑增补汇音宝鉴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君滚棍骨群滚郡滑
据其“原序”可知,《增补汇音宝鉴》是“将古代之十五音重新修改,以闽音为原则,而不合者删之,漏者补之”。“编例”亦云,编撰此书之目的是为了“利以知音则能知字,知字则能知音,又能解国音”。因此,“本书仿照前之十五音法,采用四十五字母音依顺序而排音”。书中还对漳州腔、闽省方音、泉州腔有不同的标法,凡是“本书分有黑字、白字、四角围号字。黑者为漳州腔口,白者为闽省方音,四角围号者囗为泉州腔口”。作者还对“本书国语所用范围内之字附有国音之符号,使人能言则能解国语”;“本书附有罗马字概合闽省之口音,使人明白白音号避免有差分毫”。如“株”旁注音ㄓㄨ,还有注释。
根据《增补汇音宝鉴》“编例三”:“本书分有黑字、白字、四角围号字。黑者为漳州腔口,白者为闽省方音,四角围号者囗为泉州腔口”。现以“君上平声君字韵第一声”为例:
(1)漳州腔口(黑者为漳州腔口)
○柳:[lun]腀黁;○边:[pun]黑奔 黑贲 ;○求:[kun]君裈军桾皲;○去:[k‘un]坤昆崑蜫鲲髡悃晜鵾菌麕琨焜堃;○地:[tun]盹敦墩憞橔墪迍芚谆燉窀钝撉镦礅衠;○颇:[phun]渀奔犇贲喷歕锛;○他:[t‘un]吞焞椿暾涒炖輴杶;○曾:[tsun]僎鐏尊樽罇蹲遵嶟惇屯肫窀啍噂栫繜;○时:[sun]孙荪狲飧槂;○英:[un]辒韫温氲煴瘟蕰馧豱鰛蒀缊;○门:[bun]扪;○出:[ts‘un]春村;○喜:[hun]棔楎羒翂蚡分昏惛阍熏薰燻曛矄醺獯臐埙壎勋荤浑焄芬氛腪棼雰纷梤殙馚緍痻纁婚枌。
(2)闽省方音(白者为闽省方音)
○柳:[lun]缩;○边:[pun]分;○地:[tun]钝;○颇:[páun]米番 ;○曾:[tsun]冫质 ;○英:[un]因、殷;○出:[ts‘un]伸;○喜:[hun]烟。
据统计,《增补汇音宝鉴》共收字19742,其中“漳州腔口”17303字;“闽省方音”2167字;“泉州腔口”只有272字。现列表统计如下:
分类 比例数字数漳州腔口 17303 87.64%闽省方音 2176 10.98%泉州腔口 273 1.38%总字数 19743 100%
经研究,《增补汇音宝鉴》“漳州腔口”应指台湾的漳腔;“闽省方音”从字面上说是指福建方音;“泉州腔口”应指台湾的泉腔。为了弄清楚“闽省方音”和“泉州腔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何谓“闽省方音”,沈氏并无具体说明。我们知道,福建省的方音及其复杂,可分为闽东方音、闽北方音、闽中方音、莆仙方音、闽南方音、客家方音等,即使是闽南方音也可分为泉州音、漳州音、厦门音、龙岩音。《增补汇音宝鉴》中的“闽省方音”究竟是指何地方音呢?据考察,笔者认为所谓的“闽省方音”与漳州音更接近一些。
《增补汇音宝鉴》中的“闽省方音”韵字计2167个,因量大限于篇幅缘故,只讨论“君部”、“坚部”、“金部”、“规部”和“嘉部”中“闽省方音”韵字。现将这些韵字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等三种漳州韵书相对应的前5部韵字比较如下(凡韵字下有“”号者,即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相同者):
1、君部
“君下平声群字韵第五声”:○边:[pun]歕
、吹;○求:[kun]拳;○去:[k‘un]绲
;○颇:[p‘un]坟;○他:[t‘un]坌、豚、黗
;○曾:[tsun]船
;○入:[zun]日 闰 ;○英:[un]云;○门:[bun]们、馒
;○语:[gun]银;○出:[ts‘un]僔
;○喜:[hun]云
。 按:“边:[pun]吹”,“他:[t‘un]坌”,“英:[un]云”,来源于漳州韵书《渡江书十五音》,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和《增补汇音》无此三韵字。“求:[kun]拳”,“颇:“君下去声郡字韵第七声”:○柳:[lun]仑
、閠、软;○边:[pun]扮;○地:[tun]屯
、伅
;○他:[t‘un]填
;○曾:[tsun]拵;○入:[zun]韧;○门:[bun]闻
、懑;○喜:[hun]浑。 按:“边:[pun]扮”,“入:[zun]韧”,“门:[bun]懑”,漳州韵书无此三韵字。 “曾:[tsun]拵”,来源于漳州韵书《渡江书十五音》。以上材料可见,《增补汇音宝鉴》君部中的“闽省方音”计62个韵字,其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38个韵字,《增补汇音》8个韵字,《渡江书十五音》5个韵字,不见于漳州韵书11个韵字。
2、坚部
“坚上平聲坚字韻第一聲”:○柳:[lian]嗹
;○入:[zian]撚;○时:[sian]鏥
、锈;○喜:[hian]掀。按:“入:[zian]撚”,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时:[sian]锈”,漳州韵书无此韵字。“坚上入聲结字韻第四聲”:○柳:[liat]疌、浖;○求:[kiat]桔、橘;○英:[iat]噎、嚥;○喜:[hiat]丢。按:“柳:[liat]疌、浖”,“喜:[hiat]丢”,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英:[iat]嚥”,来源于漳州韵书《渡江书十五音》。
“坚下平聲日乾 字韻第五聲”:○柳:[lian]篱;○边:[pian]平
;○颇:[p‘ian]覑;○他:[t‘ian]謄
、瘨;○出:[ts‘ian]让
。按:“柳:[lian]篱”,漳州韵书无此韵字,似有误。“颇:[p‘ian]覑”,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以上材料可见,《增补汇音宝鉴》坚部中的“闽省方音”计44个韵字,其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26个韵字,《增补汇音》11个韵字,《渡江书十五音》2个韵字,不见于漳州韵书5个韵字。
3、金部
“金上上聲锦字韻第二聲”:○曾:[tsim]婶
。“金下平聲 kim 字韻第五聲”:○曾:[tsim]覃
、蟳;○语:[gim]砛;○出:[ts‘im]锓。按:“语:[gim]砛”,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出:[ts‘im]锓”,来源于漳州韵书《渡江书十五音》。“金下去聲妗字韻第七聲”:○求:[lim]妗;○地:[tim]燖
;○语:[gim]扲;○喜:[him]噤
;以上材料可见,《增补汇音宝鉴》金部中的“闽省方音”计27个韵字,其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6个韵字,《增补汇音》1个韵字,《渡江书十五音》1个韵字,不见于漳州韵书9个韵字。
4、规部
“规上平聲规字韻第一聲”:○边:[pui]悲;○去:[khui]开
;○他:[t‘ui]梯
;○曾:[tsui]榛
;○时:[sui]簔、蓑
;○英:[ui]溃;○门:[bui]溦
、瀓、霺、眛
、。 按:“时:[sui]簔”,来源于漳州韵书《渡江书十五音》。 “英:[ui]溃”,“门:[bui]朩微”,漳州韵书无此二韵字。 “门:[bui]瀓、霺”,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规上上聲鬼字韻第二聲”:○边:[pui]痱;○曾:[tsui]水;○时:[sui]鬌
、美。 按:“边:[pui]痱”,漳州韵书无此韵字。“曾:[tsui]水”,来源于漳州韵书《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规上去聲季字韻第三聲”:○柳:[lui];○去:[k‘ui]季
、气
;○颇:[p‘ui]屁
;○他:[t‘ui];○出:[ts‘ui]口
。 按:“柳:[lui]”,“他:[t‘ui]”,漳州韵书无此二韵字。以上材料可见,《增补汇音宝鉴》规部中的“闽省方音”计39个韵字,其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26个韵字,《增补汇音》3个韵字,《渡江书十五音》1个韵字,不见于漳州韵书9个韵字。
5、嘉部
“嘉上上聲假字韻第二聲”:○柳:[le]儡;○边:[pe]把;○求:[ke]嘏、改、解、贗;○地:[te]底、抵、短、鲊;○颇:[páe]面此 、目卑 ;○曾:[che]姐;○时:[se]所、洗、黍;○英:[e]矮、痖
、哑
;○门:[be]马
、码
、玛、
买;○喜:[he]蠏。按:此组韵字计26个。其中《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韵8个:[pe]把;[ke]嘏
;[te]鲊;[e]痖、哑
;[be]马、码、玛
;稽韵 13 个:[ke]改、解;[te]底、抵、短;[p‘e]面此、目卑;[tse]姐;[se]所、洗、黍;[e]矮;[be]买;伽韵 3 个:[te]短;[tse]姐;[e]矮(与稽韵重出);“柳:[le]儡”,“求:[ke]贗”,“喜:[he]蠏”,漳州韵书无此三韵字。“嘉上去声嫁字韵第三声”:○柳:[le]扌例;○求:[ke]疥;○地:[te]笮
、戴、块;○颇:[p‘e]帕
、汖、纰;○他:[t‘e]退;○曾:[tse]债
;○时:[se]世、赛;○语:[ge]齧;○出:[ts‘e]刷、脆;○喜:[he]咤。按:此组韵字计16个。其中《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韵3个:[te]笮;[p‘e]帕;[tse]债;稽韵7个:[ke]疥;[te]戴;[p‘e]汖、纰;[táe]退;[ts‘e]刷、脆;伽韵 3 个:[t‘e]退;[te]块;[ts‘e]脆(与稽韵重出);“柳:[le]扌例”,“时:[se]世、赛”,“语:[ge]啮”,“喜:[he]咤”,漳州韵书无此五韵字。肉、瘸;[e]个、箇。 “他:[t‘e]鴺”,“时:[se]褯”,“[e]革隹、鞵”,漳州韵书无此四韵字。
“嘉下去声易字韵第七声”:○柳:[le]灑、鑢;○边:[pe]爸
、耙
、父
;○求:[ke]下
、低
、易;○地:[te]代、袋、紵;○颇:[p‘e]稗;○他:[t‘e]鲊
、虫宅
;○曾:[tse]多、坐;○英:[e]下
、能、会、的;○门:[be]卖;○出:[ts‘e]嚌
、唑、贝坐 ;○喜:[he]蟹。按:此组韵字计 25个。其中《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韵9 个:[pe]爸
、耙
、父;[ke]下
、低
;[t‘e]鲊
、虫宅
;[e]下
;[ts‘e]嚌
。稽韵 12 个:[le]灑;[ke]易;[te]代、袋、紵;[p‘e]稗;[tse]多、坐;[e]能、会;[be]卖;[he]蟹。伽韵 4 个:[te]代、袋;[tse]坐;[be]卖。“柳:[le]鑢”,“英:[e]的”,“出:[ts‘e]唑、贝坐”,漳州韵书无此四韵字。“嘉下入聲逆字韻第八聲”:○柳:[le]魚歴
、磊刂
、笠;○边:[pe]白
、帛
、箔
;求:[ke]逆
;○地:[te]汐
、氵歹
、舴
、舟夕
;○他:[t‘e]宅
;○曾:[tse]仄
、氵疌
、食睪
;○时:[se]褯、車舌 ;○英:[e]喅
、狭、唷;○门:[be]麦
;○语:[ge]讶;○出:[ts‘e]辶坐。按:此组韵字计 23 个。 其中《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韵 17 个:[le]魚歴、磊刂
;[pe]白
、帛
、箔
;[ke]逆
;[te]汐
、氵歹
、舴
、舟夕
;[t‘e]宅
;[tse]仄
、氵疌、食睪
;[e]喅
;[be]麦
;[ge]讶
。伽韵 4 个:[le]笠;[se]褯;[e]狭、唷。“时:[se]車舌”,“出:[ts‘e]辶坐”,漳州韵书无此二韵字。以上材料可见,《增补汇音宝鉴》嘉部中的“闽省方音”计181个韵字,其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嘉韵字81个,稽韵字49个,伽韵字34个(有与稽韵重出字),不见于漳州韵书25个韵字。
前文分析比较了《增补汇音宝鉴》“君”、“坚”、“金”、“规”、“嘉”五部中“闽省方音”韵字与福建漳州三种闽南方言韵书相对应和韵部韵字,可见大部分韵字来源于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君”、“坚”、“金”、“规”、“嘉”五部,小部分来源于《增补汇音》“君”、“坚”、“金”、“归”、“家”五部和《渡江书十五音》“君”、“坚”、“金”、“规”、“家”五部。 现将《增补汇音宝鉴》这五韵部中“闽省方音”韵字与福建漳州三种闽南方言韵书相对应韵部比较如下表:
增补汇音宝鉴渡江书十五音增补汇音 不见于漳州韵书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闽省方音韵字君部 62 38 8 5 11坚部 44 26 11 2 5金部 27 16 1 1 9规部 39 26 3 1 9嘉部 181 156 0 0 25小计 353 262 23 9 59比例数 100% 74.22% 6.52% 2.55% 16.71%
上表可见,《增补汇音宝鉴》五韵部353个“闽省方音”韵字中,来源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就有262个韵字,占总数74.22%;来源于《增补汇音》只有23个韵字,占总数6.52%;来源于《渡江书十五音》仅9个韵字,占总数2.55%;但还有59个韵字不见于这三种漳州方言韵书之中,占总数16.71%。可见,《增补汇音宝鉴》收入的“闽省方音”韵字大多数来源于福建漳州方言韵书,其中以《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居多。著者编纂韵书的目的似乎是:一方面反映台湾的漳州腔,另一方面又能保存福建闽南的漳州音。
《增补汇音宝鉴》“泉州腔口”有273个韵字,这些韵字与“漳州腔口”的韵字存有语音上的对立。现将二者对应比较如下(所举之例字,凡有“囗”号者为泉州腔口,用-----虚线隔开,虚线下是与之相对应的漳州腔口):
1、君部中“泉州腔口”与巾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巾上平聲巾字韻第一聲”:○求:[kin]斤;○去:[k‘in]芹;“巾下平聲肵字韻第五聲”:○去:[k‘in]勤、芹;
“巾下去聲近字韻第七聲”:○求:[kin]近;○英:[in]胤、孕;○喜:恨;
按:以上例证反映了泉州腔口[un]韵母和漳州腔口[in]韵母读音的对立。
2、經部中“泉州腔口”与恭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恭下去聲共字韻第七聲”:○英:[ioɡ]用;
按:以上例证反映了泉州腔口[eɡ]韵母和漳州腔口[ioɡ]韵母读音的对立。
3、恭部中“泉州腔口”与姜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姜上平声姜字韵第一声”:○求:[kiaɡ]疆、薑、羗;○去:[k‘iaɡ]羌;○地:[tiaɡ]张;○曾:[tsiaɡ]彰、漳、将、浆、璋、章;○时:[siaɡ]商、湘、箱、殇、襄、相、厢、伤;○出:[ts‘iaɡ]昌、菖、猖、娼、鲳;○喜:[hiaɡ]香、乡、芗、疒;
“姜上上声襁字韵第二声”:○柳:[liaɡ]两、魉;○求:[kiaɡ]襁、强;○地:[tiaɡ]长;○曾:[tsiaɡ]掌、奖;○时:[siaɡ]赏、想;○英:[iaɡ]养、瀁;○出:[ts‘iaɡ]厂;○喜:[hiaɡ]飨、享、响;
“姜上去声 kiaɡ字韵第三声”:○地:[tiaɡ]帐、胀、瘬、痮、涨;○曾:[tsiaɡ]酱、障、瘴、将;○出:[ts‘iaɡ]倡、唱;○喜:[hiaɡ]向、嚮、曏、饷;
“姜上入声脚字韵第四声”:○出:[ts‘iak]鹊、雀、绰;
“姜下平声强字韵第五声”:○柳:[liaɡ]良;○求:[kiaɡ]強;○地:[tiaɡ]长;○时:[siaɡ]详、常;○英:[iaɡ]杨、扬、阳、烊;○出:[ts‘iaɡ]场、肠、墙、蔷;
“姜下去声倞字韵第七声”:○柳:[liaɡ]亮、量、谅;○地:[tiaɡ]丈、杖;○入:[ziaɡ]让;○英:[iaɡ]养、样;○出:[ts‘iaɡ]匠;
“姜下入声矍字韵第八声”:○柳:[liak]略;○入:[ziak]若、弱;○英:[iak]跃、药;○语:[giak]虐;
按:以上例证反映了泉州腔口[ioɡ/iok]韵母和漳州腔口[iaɡ/iak]韵母读音的对立。
4、龟部中“泉州腔口”与居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居上平声居字韵第一声”:○去:[k‘i]拘、欺、驹、区、劬、驱;○地:[ti]株、猪、猪;○他:[t‘i]絺;○时:[si]诗、输;○出:[ts‘i]趋、雌、雎、雏、疽;
“居上上声己字韵第二声”:○柳:[li]女;○入:[zi]乳、汝、尔、尔;○时:[si]暑、始、徙、屣、葸;○英:[i]鄅、以、雨、羽、宇;○语:[gi]语、圉、圄、麌;○出:[ts‘i]处、鼠、取、侈;
“居上去声记字韵第三声”:○去:[k‘i]去、器、气;○地:[ti]着;○时:[si]庶、絮、恕、世;○英:[i]瘀;○出:[ts‘i]处、刺;
“居下平声其字韵第五声”:○柳:[li]驴、庐;○曾:[tsi]薯、糍;○入:[zi]如、儒、而、俞、踰、儿;○英:[i]予、馀、余、雩;○语:[gi]虞、愚、宜、疑;
“居下去声具字韵第七声”:○柳:[li]吕、侣;○求:[ki]具、俱、惧、愳;○地:[ti]筯、箸、雉、治;○曾:[tsi]聚;○时:[si]是、示、绪、序、署、树、曙;○英:[i]预、豫;○语:[gi]遇、寓、御。
5、胶部中“泉州腔口”与嘉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嘉上平声嘉字韵第一声”:○求:[ke]嘉、加;
“嘉下平声枷字韵第五声”:○喜:[he]霞、遐、虾、鰕;
“嘉下去声易字韵第七声”:○喜:[he]夏、厦、下;
按:以上例证上反映了泉州腔口[a]韵母和漳州腔口[e]韵母读音的对立。
6、居部中“泉州腔口”与龟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龟上平聲龟字韻第一聲”:○曾:[tsu]诸、朱、硃、珠、粢、咨、缁、菑、镃、姿、资、兹、滋、孜;○时:[su]偲、厮、斯、思、、私、司、缌、、师、狮、顋;
“龟上上聲韮字韻第二聲”:○曾:[tsu]子、仔;○时:[su]使、史、驶;
“龟下平聲钅渠字韻第五聲”:○曾:[tsu]鷀、磁、餈、茨、慈;
按:以上例证基本上反映了泉州腔口[u]韵母和漳州腔口[i]韵母读音的对立。唯独 “居上平聲居字韻第一聲”○曾:[tsi]孳,“龟上平聲龟字韻第一聲”○曾:[tsu]无此字。
7、茄部中“泉州腔口”与龟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娇上平声娇字韵第一声”:○求:[kiau]茄;○去:[k‘iau]蹻;○地:[tiau]朝;○颇:[p‘iau]标;○他:[t‘iau]挑;
“娇茄上上声皎字韵第二声”:○柳:[liau]了、袅;○边:[piau]表;○求:[kiau]缴、赌;○他:[t‘iau]窕;○入:[ziau]爪;○英:[iau]夭;○喜:[hiau]晓;
“交上上声狡字韵第二声”:○去:[k‘au]口;
“交上去声教字韵第三声”:○去:[k‘au]叩、扣;“交下平声桥字韵第五声”:○喜:[hau]猴;“姜下入声矍字韵第八声”:○柳:[liak]略;
按:以上例证基本上反映了泉州腔口[io]韵母和漳州腔口[iau]韵母读音的对立。但还有一些特例:(1)或泉州腔口与闽省方音的对应,如“茄上上声khio字韵第二声”○求:[kio]赌,“娇上上声皎字韵第二声”○求:[kiau]赌,属闽省方音;“茄上上声 k‘io 字韵第二声”○去:[k‘io]口,“交上上声狡字韵第二声”○去:[k‘au]口,属闽省方音;“茄上去声叫字韵第三声”○去:[k‘io]叩、扣,“交上去声教字韵第三声”○去:[k‘au]叩、扣,属闽省方音。(2)“茄下平声桥字韵第五声”○出:[ts‘io]彳,○喜:[hio]猴,“交下平声桥字韵第五声”○出:[ts‘au]和○喜:[hau]无此字。
8、薑部中“泉州腔口”与姜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姜上去声kia字韵第三声”: ○喜:[hiaɡ]向;
“姜下平声强字韵第五声”:○求:[kiaɡ]强;○时:[siaɡ]常、氵常;
按:以上例证基本上反映了泉州腔口[iu]韵母和漳州腔口[iaɡ]韵母读音的对立。但还有一些特例:如 “姜下平声强字韵第五声”○时:[siu]氵,“姜下平声强字韵第五声”○时:[siaɡ]则无此字。
9、桧部中“泉州腔口”与嘉部“漳州腔口”的对应
“嘉上上声假字韵第二声”:○英:[e]矮;
11、公部中“泉州腔口”无对应字
“公下平声狂字韵第五声”:○地:[toɡ]饧。按:以上例字“饧”,无“漳州腔口”和“闽省方音”对应字。
以上韵字与韵字的对应材料,反映了台湾泉州腔与漳州腔某些特殊韵类的对立,即:泉州腔[un]与漳州腔[in]的对立;泉州腔[eɡ]与漳州腔[ioɡ]的对立;泉州腔[ioɡ/iok]与漳州腔[iaɡ/iak]的对立;泉州腔[u]与漳州腔[i]的对立;泉州腔[a]与漳州腔[e]的对立;泉州腔[u]与漳州腔[i]的对立;泉州腔口[io]与漳州腔[iau]的对立;泉州腔[iu]与漳州腔[iaɡ]的对立;泉州腔[ue]与漳州腔[e]的对立;泉州腔[aɡ]与漳州腔[eɡ]的对立。
综上所述,《增补汇音宝鉴》所收入三类韵字,“漳州腔口”韵字最多,占总数近十分之九;“闽省方音”韵字次之,占总数十分之一强;“泉州腔口”韵字最少,仅占总数百分之一强。据前文考证,《增补汇音宝鉴》作者收入的“闽省方音”韵字大多数来源于福建漳州方言韵书。为此,笔者认为,《增补汇音宝鉴》主要反映了现代台湾漳州腔音系,还兼收福建漳州方言韵书尤其是《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的部分韵类,同时也收入若干与台湾漳州腔明显差异的泉州腔韵类。
注释:
[1](清)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年文林堂出版,高雄庆芳书局影印本。
[2](清)无名氏:《增补汇音》,民国17年(1928)上海大一统书局石印本。
[3]编者不详:《渡江书十五音》,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1987年影印本。
[4]沈富进编著:《增补汇音宝鉴》,嘉义文艺学社,1954年发行。
[5]马重奇:《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6]马重奇:《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