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英,邓 悦(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南昌 330006)
阴道分娩过程中,由于受产力、产妇自身因素、胎儿大小、入盆位置及产程中的各种干预处理的影响,宫颈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宫颈裂伤为宫颈扩张相对缓慢,宫口未扩张充分而胎儿先露部在强烈的宫缩下,或外力压迫下或阴道助产下,强行通过子宫下段而导致,为严重的软产道损伤之一[1],宫颈裂伤占软产道损伤的19.4%[1],严重的宫颈裂伤,如果发现、处理的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造成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远期宫颈松弛症、宫颈外翻等,且是宫颈癌的诱发因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8例经阴道分娩发生宫颈裂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1年1 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780例产妇中发生宫颈裂伤共68例(8.7%),均为足月妊娠,产妇年龄17~34岁,新生儿体质量2 750~5 400 g。其中642例初产妇发生宫颈裂伤者56例(8.9%),138例经产妇发生宫颈裂伤者12例(8.7%);新生儿体质量2 950~4 000 g的有702例,发生宫颈裂伤者59例(86.8%);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的有78例,发生宫颈裂伤者9例(13.2%)。
正常分娩时,宫缩、腹压和抬头的挤压使宫颈两侧压力增加,极易造成宫颈不同损伤,损伤长度不超过1 cm,多不出血,无需缝合,不称为裂伤;宫颈裂伤超过1 cm且有出血者,称宫颈裂伤[1],必须缝合[观察时尤其应注意宫颈两侧(3、9点处),因该处肌纤维组织少容易撕裂)。
68例经阴道分娩导致宫颈裂伤的相关因素见表1。
表1 68例经阴道分娩致宫颈裂伤的相关因素
单侧裂伤40例,多见于3点处;双侧裂伤26例,于3点及9点处者22例,于3点及6点处者4例;多点裂伤2例。裂口小于3 cm者42例,≥3 cm者26例,最长裂口6 cm。
2.1.1 不恰当催产素的应用
催产素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但有时医务人员对催产素的使用掌控不当,出现盲目应用、调速过急、观察不及时等情况,导致产力过强,产程过快,胎先露部下降过快,引起宫颈裂伤。
2.1.2 宫颈基础病变
慢性宫颈炎及宫颈手术后,如冷冻、激光、Leep刀术等可致局部结缔组织未软化形成瘢痕、痉挛等致宫颈狭窄、坚硬不易扩张而撕裂。
2.1.3 滞产
产程过分延长,胎先露压迫宫颈时间较长,将未开全的宫颈及膀胱软组织被压在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静脉回流受阻。宫颈组织水肿、缺血、弹性减弱、脆性增加而易致宫颈裂伤。
2.1.4 胎方位不正
因胎方位不正致产妇过早屏气使用腹压,或有相对性头盆不称,产程延长,宫颈长时间受压于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缺血、水肿,甚至坏死,至弹性降低,宫颈裂伤概率加大[2]。
2.1.5 人工加腹压
不适当的加腹压使胎头娩出过快,从而在宫口尚未开全时胎先露通过,易造成宫颈裂伤。
2.1.6 人工扩张宫颈
急于促进产程进展,致使受压过久的宫颈肌纤维断裂,导致宫颈裂伤。过早干预(过早用力、过早人工破膜、人工扩张宫颈)的产妇中,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文人工扩张宫颈至宫颈裂伤发生率与徐英[3]的调查结果相近。宫口未开全时用力上推扩张宫颈,促使宫颈口迅速扩张,这些均有可能引起宫颈裂伤。
2.1.7 手术助产不当
产钳术、臀位助产牵引过快,牵引方向或方法不当导致产道承受压力过大,而使宫颈裂伤发生率较高。
1)合理规范使用缩宫素。缩宫素在临床上广泛用来调整宫缩以促进产程正常进展,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引产和催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不适当使用催产素易使胎头娩出过快,在宫口尚未开全时胎先露通过,造成宫颈裂伤甚至延及子宫下段。缩宫素的使用方法[4]:使用缩宫素应从小剂量开始,通常使用2.5 U的催产素加入生理盐水500 mL或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使用微量输液泵调节滴速,开始时滴注速度为每分钟8滴,在确定无过敏现象后剂量方可逐渐增大,以每次增加4滴为宜,有效宫缩的判断为10 min内出现3次宫缩,持续时间为30~60 s·次-1,子宫收缩压力达 50~60 mmHg(6.65~7.98 kPa),伴有宫口扩张。最大滴速不得超过40滴·min-1。如达到最大滴速仍不出现有效宫缩时可增加缩宫素剂量。增加剂量后,如增至20 mU·min-1仍无有效宫缩,原则上不再加滴速和剂量。一般以次剂量为上限,因为高剂量或高滴速缩宫素静脉滴注,有可能引起子宫过强收缩而诱发胎儿窘迫、羊水栓塞甚至子宫破裂[5]。故静脉点滴过程中要有专人护理、专表记录,每30 min观察宫缩强度、频率、持续时间、胎心变化,必要时行胎心监护。
2)积极治疗宫颈局部组织病变。对所有的待产妇或引产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宫颈,不论是否有陈旧性宫颈裂伤,有无宫颈慢性炎性反应,特别是因宫颈慢性炎性反应而行物理治疗者。如宫颈的慢性炎性反经冷冻、高频电刀等治疗,均可使宫颈局部形成瘢痕、挛缩、狭窄或缺乏弹性,影响宫颈扩张,不可避免的瘢痕形成也成为了宫颈裂伤的高危因素,可以予地西洋10 mg或宫旁两侧注入15%利多卡因10 mg软化宫颈,如无效则行剖宫产分娩[6]。有严重瘢痕者应避免试产。
3)掌握手术助产和人工扩张宫颈时机。正常情况严禁使用人工扩张宫颈术,只有在单纯活跃期延长可能造成产妇身心疲惫、产时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时,检查无明显头盆不称,宫口开大6~7 cm,伴宫缩乏力时方可手工加快活跃期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速度,促进产程进展[7]。严格掌握阴道手术助产的适应证、禁忌证,在宫口没有完全开全的时候,不能急于助产,因高危因素需缩短第二产程时,方可应用产钳助产(尽量不使用中位产钳术)。在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切忌暴力牵拉,应配合宫缩,顺产轴进行,防止胎先露下降过快。接产时,动作要熟练、轻柔,采用 1-1-1制助产,即娩头、娩肩、娩体各1 min,正确处理新生儿,避免用力过猛或牵引过速,造成宫颈机械性裂伤。上钳时,应仔细检查避免夹住宫颈,术后详细检查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
4)正确处理产程,切忌过早干涉。在产程中,产妇及胎儿无特殊情况,不要过早干涉。妊娠后期孕妇情绪变化较大,或热切期盼或恐惧,应该给予心理辅导,安全度过这个时期。在先兆临产或潜伏期如未破膜,不限制孕妇活动空间,鼓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长时间仰卧位。为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还应鼓励产妇少量多餐进食,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注意摄入足够水分,以维持产妇体力。督促产妇及时排尿以免影响胎头下降。对宫颈扩张缓慢、活跃期延长者,给地西洋10 mg静脉推注,4~6 h后可酌情再用,其机制为地西洋可选择性地使宫缩肌纤维松弛,而不影响宫体肌的收缩[6]。第一产程中如发现产妇过早使用腹压要给予指导,以免宫颈水肿,同时应认真行内诊排除有无头盆不称、骨盆狭窄、胎方位异常。对于宫颈水肿性难产,应及时查找原因,积极处理。如宫颈局部可给予山莨菪碱、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分点注射联合指法按摩[8],使宫颈变薄、变软、富有弹性,从而致宫口易开全。
5)禁止人工加腹压,正确处理胎方位异常。不适当的加腹压使胎头娩出过快,从而在宫口尚未开全时先露通过,易造成宫颈裂伤,因此,在产程中应避免人工加腹压;胎方位不正时,如产妇过早使用腹压,则易造成胎头长时间压迫宫颈,引起宫颈水肿,进而增加宫颈裂伤概率。如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时,产妇可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通过胎背向前内旋转带动胎头内旋转,同时加强宫缩,宫口开6~7 cm时,进行人工破膜,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以助阴道分娩[9]。具体方法:在扩张宫颈的同时摸清大小囟门,中食指分开成45°,指端位于小囟门处,如为左枕后位或左枕横位时逆时针旋转90°或45°,如为右枕后位或右枕横位时顺时针旋转90°或45°,转位成功后不要立即把手抽出,观察胎头是否回转,宫缩时发现胎头下降或胎头无回转时,抽出右手[10],转正后进行常规助产,对于胎方位不正而经充分试产失败者,应实施剖宫产。
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宫颈。检查宫颈时应在良好的照明下进行。直视下宫颈检查方法:用阴道拉钩牵拉开阴道,充分暴露宫颈,再用2把无齿卵圆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交替钳夹子宫颈,循序检查1周。检查中如发现有撕裂,应将2把卵圆钳分别夹住撕裂的宫颈,向下牵拉宫颈暴露撕裂的顶端,用2-0薇乔线间断全层缝合。注意第一针应超出顶端以上0.5~1 cm,以有效缝扎撕裂处已经回缩的断裂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这是缝宫颈撕裂的关键。最末一针应距宫颈外口0.5 cm,不能缝至子宫颈的边缘,以免以后形成宫颈狭窄[11]。术后均给予甲硝唑100 mL冲洗宫颈及阴道,并遵医嘱予抗生素口服5 d。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软产道损伤中的一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总之,宫颈裂伤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及时处理、第三产程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发现宫颈裂伤及时缝合、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对保障母婴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杨甲贞.软产道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广西医学,2010,32(11):1354-1355.
[2] 王晓昊,许加成,付文奕.40例宫颈裂伤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中医药,2010,8(11):76-77.
[3] 徐英.软产道裂伤85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8):21-22.
[4] 任辉,常青,刘兴会,等.助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0-241.
[5]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209.
[6] 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8-189.
[7] 王凤琴,唐素春.宫颈裂伤案例分析与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18-219.
[8] 谢如锦.阿托品联合指法按摩治疗宫颈水肿性难产50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79.
[9] 朴成文.头位难产150例临床分析[J].医药世界,2006(7):60-61.
[10] 韩冰,詹兰林.手法旋转胎头联合扩张宫颈术在产程中的作用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
[11] 史长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