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操作,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在 GDP中的比重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强烈,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情况,教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目前在全国多所部属及地方高校开展了试点工作.2013年1月25日,教育部规划司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工作部署会,将在全国高校推动此项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也是重庆市报送教育部的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面临转型,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我校的老牌专业,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011年,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结合企业行业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积极推行技能鉴定工作和学生科技活动,将学生技能学分和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验实践环节学分比重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实践环节的考试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2007年8月,我校获批重庆市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改革逐步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进一步优化,逐步改变了实验课程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的传统,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协调的实验课程新体系.其中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考核指标的具体量化困难,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1-3].实验中心建设初期,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独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成绩按平时成绩60%,期末操作考试20%,笔试20%的比例评定.通过改革,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加大,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
通过几年的实践,老师们普遍认为这种考核模式还存在改进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对实验基础理论的考核是否必要,操作考试和理论考核如何结合,平时成绩如何科学量化等问题.
原有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从20%上浮到60%),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平时做实验的投入程度,但学生还普遍存在照单抓药式的做实验,对实验的预习、思考不足,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思考解决等问题.这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需要加强的环节.
学院针对这些情况,成立相关课题研究组,在基础化学实验 II的部分班级开展考核方式改革[4].改革后的基本思路是: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实验操作(30%)+单项基本操作演示(10%),实验理论的考核通过平时和期末考核中的问答实现,不单独设立笔试环节.具体指标分解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基础化学实验II考核指标体系
对平时成绩的评定,细分为多个指标,不仅仅靠最后的实验报告给分,从而可以杜绝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的美化,不注重实验过程的情况发生.另外也可以督促教师认真做好每次实验的指导工作,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平时每次实验的训练,锻炼学生各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次实验均细分了多个阶段性指标进行打分.每个阶段性目标完成都会有相应的评价,通过多目标的设计,使得难度较大的有机化学实验变得简单,学生感觉自己完全可以控制每个步骤.以 1-溴丁烷的制备[5]为例,在实验中共设立了以下10个阶段性目标:
表1 1-溴丁烷制备阶段成绩记录表
单项操作考核内容涉及本期所有涉及的单元操作,如萃取、过滤、抽滤、干燥、回流、滴定、称量等等,学生以现场抽签的方式决定考核项目,当场认领仪器,进行操作,并能讲解操作要点及本项操作的注意事项.此项考试环节结合了理论和操作考试,是对学生应用前期所学内容的能力评价环节.允许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如第一次考试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第二次考核的机会,取两次考核的高分,鼓励学生积极复习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各项操作,增强其应用能力.
期末操作考试选取综合性实验或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先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查阅实验书籍和相关参考资料,做好预习和实验设计工作.实验课时,教师不做任何讲解,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当场填写实验报告,完成数据处理、样品分析等工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回答随机提出的问题.此项考核环节锻炼了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项改革在两个班级的化工专业学生中试行后,通过匿名问卷调查,96名学生的意见反馈是:对这项改革持反对意见的为 0,认同改革大方向的同时认为取消笔试任务值得商榷的是2名同学,其他同学都赞成这项改革,并表示通过改革,更好地调动了他们实验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课题组在基础化学实验II的考核方式改革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三部分考核,分别对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取消单独的笔试环节,将理论测试贯穿在上述三个环节测试之中进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今后,将在前期改革基础上,对基础化学实验I和基础化学实验III的考核指标体现进行修正,进一步细化各项考核指标,根据每个实验的具体教学内容,细分每次实验的关键教学环节,让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针对基础化学实验I和基础化学实验 III的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操作考试项目,让操作考试更能反映学生对本阶段实验教学内容的应用水平;合理选择创新型实验项目或综合实验项目,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热点问题,让期末操作考核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马志广,刘磊,李志林,等.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9-11.
[2]谭正德,宋欣荣,钟雯,等.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及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83-85.
[3]王莉贤,王红.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81-83.
[4]谢昆,乔澍,肖国生,等.以流畅感理论为基础的实验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以有机化学实验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5]曾昭琼,曾和平,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