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3-08-22 08:12卓文浩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物理课堂初中物理

卓文浩

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在新课程的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和必要.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能力,物理课堂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在新课程的物理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诚然,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逐步形成的.

一、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敢问

目前,科学探究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提不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营造一个民主的探究氛围,允许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启迪,促进问题的提出.因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实际适时地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问,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从成才的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分配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以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条件.每当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悉心呵护学生提问的火花,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提问.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教师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勇气就会倍增,提问数量就会逐渐增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一个充满疑问和好奇的问题情境.由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很多,教师可以利用与物理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先播放自然界的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如,做覆杯实验时,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米杯实验时,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有趣、充满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之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训练问题形成的方法,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使学生会问

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表示没有问题,而是不会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提问示范,去启发、引导,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进行提问技能的训练.在进行提问技能的训练时,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要从关键词上提问题,寻找定义中不理解的成分提问题.如,在讲“功的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时,提出为什么是“方向上”而不是“作用下”的问题.讲“内能”定义时,提出为什么强调是“内部所有”的分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通过对比,寻求差异,提出问题.如,分别用普通茶壶和密封性较好的茶壶时,为什么用普通茶壶可连续倒出水,而用密封性较好的茶壶,水却不能流出来?让学生仔细寻找茶壶构造上的不同后,发现普通壶盖上有一小口,从而提出问题:小口有什么作用?大气压有怎样的作用过程?等;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提出更多新的问题.如面对五彩缤纷、闪烁变化的霓虹灯时,通过联想提出: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灯容易发热吗?如何控制它的亮或熄?为什么会自动地有规律的变化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学会寻找形成问题的方法.

四、归纳整理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提问能力,使学生善问

所谓归纳,简单地说就是从个别经过抽象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和掌握这种方法,并运用它整理、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如“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时,用示教板展示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亮度不同.学生积极思维后,提出:“两灯亮度不同是不是两灯中电流不相等?”此时学生头脑中已意识到本节将探究的是电流问题,只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亮的灯”“暗的灯”抽象为“各处”,上述问题中“两灯中的电流”抽象为“各处的电流”.从而使学生对本节探究的课题很容易归纳出:“研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用归纳的思维方法整理、分析问题,可使所提问题更具有科学性,表达更为准确,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实现从“问题意识”到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转变,以此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物理课堂初中物理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