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紫金县商品林建设的发展思路

2013-08-22 04:57徐秀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徐秀芳

【摘 要】商品林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获取林地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也是发挥山区优势,发展山区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紫金县发展速生丰产林为例,浅析了商品林建设的存在不足及今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品林;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一、前言

商品林建设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战略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获取林地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山区优势,发展山区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重要措施。自2003年来,紫金县加大了发展商品林建设的步伐,仅桉树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就达到5.8万公顷,对改善山区林业产值低下,缓解商品用材紧缺的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纵观商品林整过发展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作者以紫金县发展速生丰产林为例,浅析了商品林建设的存在不足及今后的发展建议。

二、商品林建设的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长期以来,林业产值低下,收益较差的思想意识深深刻印在林农的脑海中,认为发展林业经济难于改善生活水平,致使人们对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不高。纵使一些地方发展林业经济,大多都是经济林果或桉树速生丰产林,因缺乏科学规划,未遵循植物生态学规律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加上得不到相关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发展盲目,以致经济效益体现甚微,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其次,一些地方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时,为了取得速生、高产效益,不惜一切代价,在破坏原有天然阔叶林的基础上,大片种植速生桉树,使得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恰恰与政府提倡发展丰产林的相关政策相违背。

2、造林标准低,经营管理粗放。人们为了经营和利用的目的,在营造商品林时,往往只顾及种植面积、造林密度来核算经济效益,认为面积越大,株数越多,产值越高,忽视了造林标准和和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如优良品种、种植技术、抚育管护等重要环节。同时,经营管理上还相对粗放,认为草木生长靠自然条件、老天自养,只栽不管、重采轻育,缺乏适时抚育、施肥、防火和病虫害管理,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出现只见树林不见大树的现象。其次,缺乏林业等相关技术部门科技服务,林农对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新技术缺乏认识,森林经营水平难以提高。

3、商品林质量较低,林地产出效率不高。因过分强调商品林的速生、高产,以期取得短期最大经济效益,在营造时,慢生优质木材树种遭到砍伐,甚至是掠夺性采伐,使本来就不多的地方特色林产品遭到较大程度破坏。目前,本县的速生丰产林,均为清一色的桉树林,且大面积、大范围连片种植,造成树种单一,林种结构简单,生态效果差,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从而使现有商品林的木材品质较差,经济价值不高,更甚的是一些桉树丰产林种植5、6年后,平均胸径还不到8厘米,经济收益还不足支付砍伐工时费和运输费用,导致林地产值低下,直接挫伤林农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

4、机制不活,缺乏政策扶持。速生丰产林建设具有投资周期长,收效慢,森林经营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林业生产周期中所占时间长,现行的经营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普遍存在管的过死、过多,经营分散,集体化程度低等问题。在资金投入上,发展速生丰产林,前期投入大,回报慢,政府安排的营林投资主要用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而森林经营方面的投入很少,仅靠个别投资商或一些林农发展商品林,难以引导市场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发展山区经济,提高林地产值,增加农村收入效果不明显,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展商品林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三、商品林建设的发展措施

1、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利用媒体、讲座等形式,做好林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社会造林政策、林木生长规律、商品林经营特性的宣传和讲解,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商品林建设的意义、营造技术、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知识的全面认知,正确引导民营林业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发挥引导作用,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做好整体规划和技术服务工作,对用地规划落实到镇、村山头地块,为商品林建设拓宽发展空间,确保商品林建设有序发展。每开发一个新的商品林基地时,在根据全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做到循序渐进、分期分批、高水平改造,严禁出现大面积成片更替改造现象以及违背整体规划进行开发。

2、提高标准,加强管理。发展商品林应按照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温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良速生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在营林工作中,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培育目的和制定合理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使森林培育一开始就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更好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土地生产潜力。在管理上,认真研究和推广商品林成功经营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抓好种苗、林地栽植、抚育和管护等工作,加强以中幼林抚育间伐为重点的森林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森林质量,全面提升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并将速生丰产林营林企业纳入产业化管理体系。

3、发展优质商品林,提高经济效益。从低产低质林改造的角度讲,目前全县不少地方存在相当数量的低质林需要更新改造,为发展商品林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筛选出既速生丰产,又适合林草、林菌、林药、林禽等立体开发的模式和技术,特别是发展优质商品林,营造培育优质品种森林植物,不仅仅是速生品种,还包括慢生优质木材、特色风味食品、优质地方药材、优质化工原料以及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且经济效益明显。其次,积极培育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林地资源整合、工程整合、技术整合,提高商品林工程建设质量,从而达到丰产高效的目的。

4、完善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商品林最终发展有赖于林业市场繁荣和政策引导,根据国家和省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及林业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细化具体政策,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创新产业化机制,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并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发展优质商品林,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形式,盘活土地资源,放活经营权, 促进商品林生产要素向经营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转移,按照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原则,提高林地、林木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农户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开发商品林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林业发展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林业已进入相持阶段,商品林建设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商品林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带动,广大群众为主体,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创新机制为动力,使商品林建设发展成为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1月25日第4版

[2]邓安邦.《国内外商品林建设的现状分析》. 森林工程,2003年02期

[3]朱小丽, 周纪刚.《广东省商品林经营管理后续政策探讨》.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月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