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宁,贺小兵
(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骨科,重庆涪陵 40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2-4]。虽然术后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后疗效不佳或手术失败率仍较高,手术失败综合症(failed back surgery srndrome,FBSS)发生率在5% ~33%[5]。
研究发现下腰痛与术式选择不当、腰椎管狭窄松解过度或者保守、术后辅助治疗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6-7],但既往研究对手术之外的因素关注较少。因此,我们在收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信息基础上,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首次行腰椎手术的103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2和41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单纯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患者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反复或持续发作,CT或MRI排除脊髓以及神经根受压及损伤发生,排除既往感染性腰椎间盘炎等情况。排除多次手术者、神经根明显受压所致疼痛、其它疾病导致的腰痛等。
通过查阅原始病历、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获得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后并发症等资料,通过电话、门诊复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患者术后下腰痛的发生情况。
资料分析采用SPSS13.0完成。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下腰痛为结局变量,以单因素发现有统计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10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岁(R:31~72岁),轻、中、重体力劳动者比例分别为18(17.5%)、36(35.0%)和49(47.5%);BMI平均为25.3±1.9,其中正常(BMI<24)、超重(BMI=24 ~28)、肥胖(BMI>28)者分别为54(52.4%)、37 例(35.9%)、12例(11.7%);吸烟16例(15.5%),合并糖尿病9例(8.7%),合并心血管疾病22例(21.4%);椎间盘突出类型中,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分别为21(20.4%)、59(57.3%)和 23(22.3%);术后下腰痛发生数为21例,发生率为20.4%。
从单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年龄、BMI、吸烟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因素与下腰痛的发生存在明显联系,而性别、职业、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下腰痛发生无关联(表1)。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
从多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年龄、吸烟、BMI指数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明显增大术后下腰痛的发生风险(表2)。
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
术后下腰痛的发生机理主要为残存的炎症、术中牵拉刺激等因素作用于神经根、神经节及机械压迫,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康复训练不积极或过于积极两种极端,从而引发下腰痛[8-9]。老年患者可能组织脆弱,对机械变化的反应力下降,对手术本身的承受力也低于年轻患者,而且其活动能力,包括针对性的康复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而肥胖者由于腰背肌力量弱、腰椎活动度小,术后一定程度解剖结构的破坏,在相同活动度下,肥胖者则可能承担更大的负荷而延迟预后,增大腰痛的发生风险[10-12]。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诱发机体儿茶酚胺作用,使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椎体血流量,从而影响椎间代谢平衡。同时由于腰椎间盘切除术改变了正常腰椎的生理形态和生物力学机制,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使关节突承受过度负荷,这种血供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更为突出,从而导致患者术后下腰痛病变的发生[4]。吸烟也可能因增加咳嗽而增加椎间盘内压力与腹压,使脊柱紧张。此外,合并心血管疾病,则可能增大术后感染风险、延迟机体恢复时间等而增大腰痛的发生风险[13]。
本次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①本次研究仅收集到103例患者的信息,样本量较小。与以往不同的是本研究未发现合并糖尿病与下腰痛发生存在关联,这是否为样本量较小所致的假阴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②回顾性研究的设计方案可能产生偏倚。虽然我们在研究初期即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但不大可能完全消除回忆偏倚;而且,术后患者可能改变其行为习惯而可能产生报告偏倚。因此,尚需前瞻性研究对此加以证实。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发生率为20.4%,年龄大、BMI指数高、吸烟、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是促进术后下腰痛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8-1541
[2] 章维新,凌遵龙.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10-213
[3] 粱柱德.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24):75-77
[4] 陶巍栋,曹一民.改良次全椎板切除加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下腰痛32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334-335
[5] 赵福江,陈仲强,李危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7):594-599
[6] 齐 强,党耕町,陈仲强,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6):383-384
[7] 苟 林,刘清毅.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2(6):530-532
[8] 靳安民,姚伟涛,张 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57-660
[9] 张树芳,鲁凯伍.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4):297-301
[10] Fanuele JC,Abdu WA,Hanscom 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spine disease[J].Spine,2002,27(3):306-312
[11]顾海伦,王 欢,刘 莉,等.体质指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9):523-526
[12]钱 列,贾连顺,陈雄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5):337-339
[13]蒋尧传,唐志宏,辛桂桐,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03,9(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