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3-08-22 08:28陈桂银周根来方希修尤明珍任善茂殷洁鑫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我院

陈 明 张 力 陈桂银 周根来 方希修 尤明珍 任善茂 殷洁鑫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陈 明 张 力 陈桂银 周根来 方希修 尤明珍 任善茂 殷洁鑫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与职业人才规格,按“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成功实现了“五个对接”,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各领域需要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向社会提供约二百多万名毕业生,但是“技工荒”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事无人干”;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困难——“有人无事干”,这个矛盾是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结构的质疑,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在充分了解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需状况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探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院项目组根据饲料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与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共同创建和完善了“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356”双体系具体指三个学习阶段、五段专业实践、“六化”教学模式、两个体系。

图1 “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图

三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是指第一学年(第1~2学期)的专业体验、夯实基础期。主要完成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两个平台课的学习和校内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学生用一周学时到饲料厂、养殖场进行专业体验,感受职业氛围,增强学习目的和信心。第二阶段是指第二学年(第3~4学期)的生产实践、能力构建。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就业方向,分为饲料生产和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两个方向,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学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训。学生主要完成饲料生产岗位、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岗位的知识学习和核心技能培养。把课堂放到饲料车间、养殖场校内生产基地,学中做、做中学,进行专业能力构建。第三阶段是指第三学年(第5~6学期)的职业历练、能力拓展。第5学期学生按照饲料生产和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两个就业方向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演练,角色感受,综合训练,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饲料生产和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创业技能,使学生经过在企业的实践训练,尽快适应岗位需要。第5学期11周后和第6学期,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利用人才交流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岗前培训后正式上岗等途径,进行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过五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达到三层次岗位技能的教学要求 “三层次岗位技能”培养的第一层次为生产基本操作能力,对应于饲料加工、饲料品控岗位,包括饲料厂饲料生产现场操作的技术实训;第二层次为技术性操作能力,对应于饲料检验化验员、中央控制工、饲料配方师、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等技术员岗位,包括课堂实训、教学实习和饲料厂生产现场技术操作实训;第三层次为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对应于饲料厂生产管理岗位、销售管理岗位,主要在养殖场、饲料厂、畜牧兽医站等预就业实习岗位进行包括综合技术、综合能力的训练,如表1所示。

表1 “五阶段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表

通过“六化”教学模式,实现产教紧密对接 优质核心课程实施“六化”教学模式,即生产任务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知识技能一体化、项目教学现场化、任课教师多元化、课程考核技能化,把职业标准贯彻到项目教学中,把知识技能融入项目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任务相对接、课程结构与岗位能力相对接、企业技师与兼职教师相对接、生产设施与实训设备相对接。将课堂搬到饲料厂、养殖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每门课用2~4周时间完成技能模块学习。同时,聘请饲料厂的技术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技能模块的现场教学任务。将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机械维修工、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引入课程考核中,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双体系”面向产业需求 一个体系是饲料生产技术体系,另一个体系是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结合饲料生产技术体系,培养较熟练的日粮配合能力、配合饲料生产能力、饲料分析化验能力、牧草生产和加工调制能力;结合饲料推广服务技术体系,培养饲料营销与售后服务能力、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开展多元化合作,校企双主体培养 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型(正大班)、专家入驻型(康乐班)、企业文化型(大北农班)、产学研型、企业文化型、企业顾问型、助学帮扶型等多种模式进行多元化合作,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

构建基于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组通过开展面向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任职岗位群的分析调研,根据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以主要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生产性实践教学为主体,将职业道德、诚信、责任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要求,共同确定了本专业7个工作岗位、30个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能力要求,通过与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教育专家、学生管理人员及企业教师共同研讨,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如下页图2、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根据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了8门职业基础课程;根据饲料生产与技术服务两个专业方向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饲料生产与技术服务工作过程,确定了12门职业岗位课程;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程序,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了9门职业拓展课程。

建立“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内培外引,建设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 我院围绕“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通过采取内培外引、政策激励等措施,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教科研能力强、“双师”素质比例高、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适应现代高职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走校企合作道路,创新了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及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职、引进、送培等途径,优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聘用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解决了饲料品质控制、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加工、新型饲料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另外,通过国外研修、国内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会议及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骨干教师8名,提升了专业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分别选派3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8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4名专业课教师到“驻企工作站”锻炼,3名教师到“驻校工作站”锻炼,4名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通过培训、企业锻炼等途径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100%,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3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到52.3%。兼职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编制和修改,参与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

建立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从专业的特点出发,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完善本专业的实训室、“校中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建有饲料分析检测实训室、饲料加工调制实训室、饲料标本室、饲料安全实训室,并建有较先进的饲料生产虚拟仿真实训室,有力地支撑了《饲料加工工艺》等课程的校内实训,也为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和饲料厂维修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提供了全国一流的条件。我院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的合作,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正大集团江苏区、双胞胎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一批行业内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饲料企业为紧密合作对象,以“厂中校”等形式,利用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备,共同建设了以加强饲料品质控制、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加工等岗位综合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之具有示范性、辐射性,实现了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使学生在寒暑假、第五学期和顶岗实习时能得到充分锻炼。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图(饲料生产方向)

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图(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方向)

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我院围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校企联盟成立了饲料与动物营养二级理事会,与有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负责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方面的工作。从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中聘请6~7位校外督导员,组建了校外质量督导员队伍。同时,建立了企业、学校、社会多方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外部评价机制,实现了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校外质量督导员全面参加每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学质量评估、专业建设工作评估、课程建设工作评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工作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评估、在校学生学习状态评估等各类重点专项评估;改革了学生学习考核模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另外,发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状况数据平台的作用,实时分析监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反馈整改信息,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网,开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等专栏,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按照内外结合、及时有效的原则,利用校园办公网、教学督导简报等不同渠道发布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包括学院按学年度向社会发布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报告,系部按学期向学院提交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自评报告以及外部质量监控报告等。

完成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 我院制定了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完成了《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顶岗实习班主任制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制度》、《顶岗实习三方协议》等五个二级管理文件。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须每月提交一篇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考核评价表,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心得和总结进行批阅,然后进行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将组织师生座谈会等各类总结活动,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对一年的顶岗实习进行总结,形成报告。

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我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经常邀请名人专家、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开设职业生涯专题讲座,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指导就业的师资队伍,并举办校园招聘会,带领学生参加各地人才交流会等,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毕业等于就业,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实现了“五个对接” 我院根据饲料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与泰州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奕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等企业共同创建了“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联合育人机制 我院围绕饲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江苏奕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泰州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建立了“校中厂”和“厂中校”,实施校企联合育人机制,通过“人才、感情、文化、管理”四融合,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材与规程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使学院与企业的合作由松散到紧密、由形式到内容实现了深度融合。教师“企业工作站”和技师“驻校工作站”的设立,有力促进了专业教学模式的更新、教师“双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校企双方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员工岗位培训、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显成效 “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2009级、2010级学生中的应用与实践,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调查结果显示,两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7.5%和98.5%,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于95%,许多单位慕名来校选择优秀毕业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标准》,通过了本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并将在教育学杂志上发表,为全国同类专业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011年12月,我院的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1]吴忠良,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2):51-52.

[2]朱彦熙,等.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78-79.

[3]刘喜鸽.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科技视界,2012(8):156-157.

[4]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169-170.

[5]李进军,等.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4-18.

[6]罗兴荣,等.构建“双证融通”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IT高技能人才[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3-16.

[7]王泽川,等.“2+1”模式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方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9-111.

G718

A

1672-5727(2013)08-0030-04

陈明(1978—),女,硕士,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及其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