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慧,汪海伟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常州213164))
构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构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高职院校保障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当前,高等院校专业质量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性质、评价主体以及评级指标上存在着差异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所占的比重缺乏科学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缺乏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方面缺乏规范性。通过构建及应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课程性质、评价主体以及评级指标的差异性;构建科学性的评价指标,平衡评价指标的占比;有效进行教学评价,规范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
构建及应用体现本院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达到纠正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构建特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是建立高效的工作体系。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依靠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来设计。把以往教学的成功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反映在评价体系中。因此,评价体系注重对专业教学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考核。实际操作上,把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它包括学生自评、专家评价、学校评价等环节。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构建与应用特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部 (简称质控部)。质控部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价的规划、决策、评估、考核、检查与指导等。学校领导、校外专家、现职与退休的资深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学校内部成立由教研室主任和教授共同组成的督导工作小组,每个班级都有学生信息员队伍,形成“3级4层”专业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实效性CDIO工程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并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应用于整体教学质量评价之中,从而实现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2]
(二)将特色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功能独立化,实现二元化监控。要有效监控专业教学质量,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执行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政策,明确学校相关组织与个人的职责,即质量管理功能独立化。二元化监控一是直接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二是“元监控”,即对教务处、院系学院履行专业教学质量管理职责的监控。通过问卷、座谈等调查方式采集反馈信息,并及时将反馈信息传达给教学管理部门,然后搜集评价对象的反馈信息,积极修改评价对象和自身评价者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对于偏离专业教学目标的行为进行调控。依据结果开展反馈、教师再培训、激励三项联动工作 。[3,4]
(三)信息反馈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统计的多元化。信息统计的结果常常能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应首先建立健全的信息组织系统,从学校各层次、各部门采用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信息收集。另外,在统计反馈信息过程中,有效运用统计学知识与工具,构建数学模型等手段,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教师团队评价工作。教师团队是指以院系为单位的教师团体,高职院校质控部可以运用统计学知识,把对教师个人的评价进行改进,实现对教师团队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各院系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整体教学水平。
(五)开展“元评价”工作,即“评价的评价”。元评价是指对评价的结论、结构和过程以及其反馈再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修正评价的结论,改进评价活动过程。专业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由学生评价、院系督导评价、院级督导评价三个部分组成。教学系部和教师如对评价结果偏离自身的期望值,即会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以院级评价为基准,运用统计学知识,分别确定学生评价、院系评价和院级评价的相关权重,通过对评价数据的再评价工作来取得教学系部和教师的认可。同时“元评价”对评价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检验,同时采用有效的统计和其他方法对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差异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原始评价数据的采集工作,这样可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水平,使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5]
(六)特色教学质量评价要做到专业教学工作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特色教学质量评价按照专业建设与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形成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流程图 (图1)。在这个体系中,学校特别注重和提倡的是日常教学管理、评价工作与专业教学质量结果性评价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充分体现“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是质量保障”的质量管理思想,建立自主评价、自我诊断、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图1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流程框架图
在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和应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并应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积极走进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努力将课程理论和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同时,教师们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改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充分运用到教学之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督导工作小组及一线教师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他们还踊跃将自己在学习上的新思路、新想法提供给系部督导工作小组、教师参考。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探究性的学习积极展示自己的主体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成各种实验操作活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劳动,在劳动中验证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为高职院校对师生的专业教学活动评价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使专业教学评价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目的、无标准,从而真正实现了“有标准可依”。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部根据CDIO工程培养模式设置合理监控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标准并且周期性地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质量、顶岗实习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学条件等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实施全方位评价,并将质量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各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高职院校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6]
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实现了对教学的全面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和发展了“教学质量组织”、“教学服务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以及“教学质量调控”等多个系统,对常规教学活动、随机教学活动以及专项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同时,学校还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合作,实现了教学工作各组成部分的无缝对接,达到了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的目的。
我国经济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专业型技术人才最主要的培养单位,高职院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创建和应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正确定位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目标,实施专业教学评价的内容,采取有效的专业教学评价方式,提高专业教学的评价水平,是当前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全院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才能提高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1]吴倩,滕刚,任侃侠.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7(5):18-19.
[2]梁向红,王正洪,何宝祥.关于工程创新人才教育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1-83.
[3]张小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探究 [J].教育与职业.2006(12):18-19.
[4]蒋必彪,龚方红,徐薇薇.试论高校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34.
[5]王娟.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信度与效度分析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67-68.
[6]张春平.关于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