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久富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量词具有计量和修辞功能,量词的存在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鲜明。汉语中量词的存在是区别于其它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中数词、量词分立,在语言使用中,量词既有相对固定的搭配和特殊的意义,又有独特的语法功能和多样的结构组合。汉语中量词出现得比较晚。上古汉语量词数量较少,常见的有名量词“匹” “辆(两)”“本”等少数几个,这些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数词在前量词在后,被称量的名词中心词置于数量词之前。例如, “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二”。(《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汤以车九两,鸟称雁行”。(《墨子·明鬼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荀子·富国》)名词中心词的位置是区别于现代汉语量词用法的显着特征。
先秦是量词的萌芽期。两汉是量词的重要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是量词的显著发展期,名量词成熟。而唐宋时期名量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数量和用法来看,明清时期量词已经发展成熟,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宋元时期,少数特别的量词因为语录、话本等白话语体的普遍使用,开始萌芽发来。
大多数名量词是从名词发展而来的,其意义也有一个从实在的名词义向抽象的量词义发展的过程。在古今汉语中能表示尊敬色彩的量词并不多,“位”便是宋元时期逐步萌芽发展成熟起来并沿用至今的,能表示尊敬色彩的一个称量人或神的特别名量词。下面就结合意义的发展对量词“位”的词性和用法的变化作一个历时考察。
据笔者调查,中唐以前“位”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的,其义项有:位置、座位、官位、鬼神的灵位等等。《尔雅·释宫》:“中庭之左右谓之位。”郭璞注: “群臣之侧位也。”(位置)《左传·成公十七年》: “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座位)。 《战国策·赵策四》: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地位)。《礼记·奔丧》:“诸臣在他国,为位而哭。”(鬼神的灵位)。后来因为活用的原因,“位”又发展出动词的用法,作“任职”“居位”讲。
中唐到两宋,“位”的使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1.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唐般剌密谛译《楞严经》卷九)如果作“四个尊位上之天王”理解,应该能够讲得通的。而对照同时代用例,作“四个天王”理解,似乎有些勉强。①
2.僧问:“‘三玄三要’即不问,‘五位君臣’事若何?”师曰:“非公等境界。”(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五位君臣,是唐末佛教曹洞宗教义,指“事”“理”互相搭配构成的五种形式。
3.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 (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佛教指西天七祖婆须蜜尊者,处于第七尊位。
4.黄檗与师为首座。一日,捧钵向师位上坐。师入堂见,乃问曰:“长老甚么年中行道。”檗曰:“威音王已前。”师曰: “犹是王老师儿孙在,下去。”檗便过第二位坐,师便休。(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三)“第二位”后接动词“坐”,显然“位”还是名词“座位”义。
5.问:“昨夜转一位。今朝转一位。两头俱转时如何?”师云: “未是衲僧极则。”(南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九)“一位”后并非省略了名词中心词。
6.至录云:因一二三四,便见六七八九在里面。老阳占了第一位,便含个九;少阴占第二位,便含个八。(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六十五)
从上面的6个例子可是看出,这时的数词在“位”前,名词中心词在后,从形式上看“位”的使用特点已经有别于先秦,“第一位” “第二位”“第七位”等也与后代形式相同,具备了量词的基本形式特征。但从意义上看,“位”应该尚保留有近乎“位置”的语素义。并不能确定地说此时的“位”就是量词,不过可以看出的是,名词“位”已出现语义虚化的趋势,似乎已经在朝着量词发展了,可视作准量词或临时量词。只有当语素义“位置”完全脱落时,“位”才取得量词的资格。
比照下面四段文字,值得推敲。
1.真君曰:“结坛之法有九。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此三坛所用法物仪范,各有差降。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凡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此九坛之外,别有应物坛,或六十四位,或四十九位,或二十四位。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
2.又尝供十六大天,而诸位茶杯悉变为乳。书偈曰:“稽首十方佛法僧,稽首一切护法天……(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九)
3.乃是呼去问诸王诸公主所在,宫人有几位,诸王有几位,两宫各有多少,并宫中宝玉之藏各有几所。(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十一)
4.咳,这的除甚么好除?好清高。做了第几位?——元末朝鲜教材《朴通事》
1例中,“位”的用法更加灵活,将“凡星位二百四十……”和“六十四位”进行比照,可以将“六十四位”理解为六十四星位,似乎“位”是“星位”的省略。 “六十四位”也可以理解为“六十四位星”,似乎是数量词六十四位后承上文“凡星位二百四十”省略了一个“星”字。这样一来“位”似乎就可以看成是量词了。遗憾的是像这样的例子还不够充分。这里只能看成是“位”作为量词使用的萌芽。从意义上看,与后代称量人的个体量词还是有区别的;2例中的“诸位茶杯”与后代的“诸位 +中心词”结构形式相同,但“茶杯”并非有生命的人或神,只能理解为“每个位置上的茶杯”,而不能理解为“每个茶杯”;至于3、4例中的“几位”“第几位”就与后代的形式更加接近了。
“位”要做量词,须符合的条件就是,数词在其前,名词中心语在其后。从唐宋开始,数词加“位”加名词中心语这种形式已经出现了,虽然这时的“位”多少还具有名词的特点,能否把它看成是名词向量词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呢?对名词“位”发展到量词“位”的轨迹进行探讨的成果目前尚未见到,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据现有语料来看,“位”作为量词广泛来用大约不早于明代。
“位”在明清小说中才被广泛用作量词。例如:
1.“二位教头较量一棒。”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回)
2.忽然空中一阵风声飘飘,落下一位仙家,乃玉虚宫第五位门人邓华是也。(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
3.则俺是梁山泊上第十位头领,小旋风柴进。这个兄弟,是第三十六位头领,浪子燕青。(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
4.秋公听说,恍悟道:“恁般说,莫不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5.正话间,只见书童忙忙来报道:“请的各位客人都到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崇祯本)第57回)
6.相见毕,玄微邀进室中,分宾主坐下,开言道:“请问诸位女娘姓氏。今访何姻戚,乃得光降敝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7.老鸨道∶“昨有一位客官要梳栊小女,送一百两财礼,不曾许他。”(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8.阿寄道:“老奴托赖二位官人洪福,除了本钱盘费,干净趁得四五十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9.高老问道:“适间小价说,二位长老是东土来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
10.水府诸位神圣都说道: ‘大明皇帝当朝,宇宙一新之会,怎么容得这等一个精怪?(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98回)
11.元帅道: “但不知哪位将军是仙师的高徒?”(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33回)
12.那妇人道:“就是四位。你赶快儿将后进那间单房收拾干净,请这四位客官进去安歇。”(清梁羽生《七剑十三侠》第179回)
13.客人们都到门了,先要吃个到门盏才是。各位请家里坐②。(朝鲜教科书《老乞大新释》)
14.和尚便说∶“徐大人,咱们今天是中西合壁∶你老大人独自一位,请坐在上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
15.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回)
16.从前湍制台娶第十位姨太太的时候,九姨太正在红头上,寻死觅活,着实闹了一大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
17.老爷叫门子: “把神厨帐幔掀起来我看,可是这位神圣?”(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1回)
18.及至中年,在成都敝老师幕中,方续娶得这位内人,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唤尽忠,今年十一岁。(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41回)
从语义色彩来看,“位”在先秦时期多指“坐位、站位、职位、君位、神位、官位、地位”等,都具有严格的尊卑等级之分。不难看出,这些都与后来“位”成为表示敬意且用于人的量词这一特点有着内在关联。
因为量词由名词发展而来,“位”有“位置”的意义,用作量词时,原来“位置”义虚化,但表敬色彩仍然保留在量词中了。请看以上明清用例,“位”都是用来称量有一定地位或应该尊敬的对象的,诸如“教头”、 “老大人”、 “刘先生”、“青年公子”、 “内人”、 “神圣”、 “门人”、 “神仙”、“头领”、“姨太太”、“小娘子”、“将军”、“英雄”、“客人”、 “女娘”、 “客官”、 “长老”、“官人”等等。又如《红楼梦》第1回:“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 《老残游记》第11回:“请教这位尊者是何法号呢?”可见,明清以来量词“位”在使用时都带有表敬色彩。《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 (含敬意):诸位、各位。 《汉语大词典》的注释为:用于称人,含敬意。《现代汉语量词规范词典》归入名量词,解释是:用于人 (含敬意)。举例是:诸位、这位是谁、各位代表。[1]
在辞实践中,量词“位”的表敬色彩决定了其修饰的名词中心语一定是褒义的。现代汉语中正是这样使用的。例如:
1.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曹禺《雷雨》)
2.谢云果然很讲义气,第二天就让北京的一位朋友给我送来500块钱,当时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然而,随着社会语言的多元发展,近年来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规范使用的现象。例如:
1.一位男青年却用脚踩着几张纸币半真半假地戏弄老人。(《新民晚报》1996年4月25日)
2.每当电视里出现那位扭扭捏捏的歌星,女儿便一惊一乍,欢呼:“看,多帅!”(林振远《家有追星族》,《读者》2000年第8期)
3.但这位小偷只爱财,未将蒙哥马利最看重的一件东西偷走,那就是在吕纳堡荒原德军向他签署的投降书。(江永红《童心未泯》,《读者》总184期)
4.这位妓女十分白皙:不但脸色白,连嘴唇都白。眉毛几近透明…… (王小波《万寿寺》)
5.像个妓女似地晃荡着叮叮响的耳坠子,撅着嘴,媚笑着讨好一位嫖客似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6.还有一位杀人犯,永山则一,一九六八年枪杀数人,被捕入狱,时年十九。(—李长声《若把推理小说科学一下》 (外三章),《读书》1992年第3期)
7.但这位贼帮大当家要阿丽换一套手法掏客人大袋,这就是所谓“放白鸽”。(尹培民《戴笠的黑桃皇后》,《作家文摘》1995年)
表敬意的个体量词“位”在上面的这些用例中,其色彩意义被忽略了。“位”的使用有泛化现象,“位”作为量词被修饰中性义或带贬义的名词中心语了。与“名”“个”等量词之间存在同化趋势。尽管这样的书面用例尚属个例,但口头语言中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除了不够典雅外,还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课题,已经引起学界的注意。殷焕先《现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指出“位”有“用于贬义色彩的人”的用法。书证是老舍《骆驼祥子》:“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地生了不知有多少小孩。”[2]我们认为这种用法不妨从修辞角度看成是一种“暗讽”。而戚晓杰《关于量词“位”规范性的思考》、冷新吾《量词“位”的变异用法考察》等则从规范化视角讨论了量词“位”使用的泛化。周旋等《试析量词“位”的泛化及其原因》认为“位”泛化“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最初,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使用对象严格区分使用敬辞或非敬辞,这也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一定的麻烦。但人们追求简单化的心理使之无心顾及‘位’与‘个’的区别。”[3]杨莹等《试析量词“位”的泛用》:“对于量词‘位’的种种泛用现象,有的要加以肯定,有的要加以规范,有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4]这些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可以参考。
注释:
①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译作:阿难,这五种不还天和那些四禅以及四位天王,他们各各能承领佛旨,但相互间却不能有所知见。
②2011年湖州师范学院沈砚琼《从四种版本<老乞大>看兼语句的发展》注 (2)认为《老乞大新释》反映清代汉语的特点。结合量词“位”的使用情况看,值得参考。
[1]李行健.现代汉语量词规范词典[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136.
[2]殷焕先.现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Z].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67.
[3]周旋,李柏令.试析量词“位”的泛化及其原因 [J].现代语文,2006(9):106.
[4]杨莹,程树铭.试析量词“位”的泛用 [J].现代语文,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