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探析

2013-08-20 06:22杨淑杰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教师

杨淑杰

摘要: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知识范围广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找到最有表现力、最适合学生的素材,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地理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关键词:地理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34-03

“整合”一词源于地质学,意为“新老地层的走向和倾斜一致,其岩石性质和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在沉积上没有明显的间断接触关系”。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等)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教学中对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资源呈现最优化,继而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

下面就地理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在教育中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事物、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将凸现出特有的价值。

但是,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异彩缤纷,如何使网络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教师的刻苦钻研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重组,便成为开展网络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个核心环节。这一过程不是单纯的资源占有,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积,而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将网上资源、市场软件资源产品等整合成方便检索、修改、重组、应用和管理的教学资源库。首先,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索阅读,选择那些有用的教学资源;然后,和本学科教学内容很好地进行整合。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把整合好的教学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地理课堂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时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所选网上资源要尽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尽量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使学生在思考与解疑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发展思维;第二,所选网上资源要尽量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从而降低教材内容的难度,使材料的启发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第三,选择反映当前社会热点的主题网站和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第四,选择清晰、直观的图文资料、动画、视频。选择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要选那些形象直观,清晰逼真的文字、图像、视频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多选些清晰、直观的网络资源。另外,还要多选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资料;多选些有助于加强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资料;多选些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资料,整合好所选择的这些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利用地理报刊、有关书籍,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地理是包罗万象的、是生动的,是令人着迷的。但要使我们的地理课程同样令人着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我们就要在整合课程资源上下一番功夫,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地理,从而学好地理。

地理报刊浩如烟海,作为地理教师要广泛涉猎地理报刊、有关书籍,注意为教学所用,就像辛勤的蜜蜂要采集很多花粉才能酿出好蜜一样,备好一堂课教师要搜集海量的资料,然后经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即整合过程,最终精心设计安排好一堂教学活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的“世界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和“高中地理必修知识”栏目;《地理教育》中的“教学新路”栏目;《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教海拾贝”栏目等都是对教学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经常翻阅,同时要不断地补充到地理教学资源库中。此外,还有许多地理报刊要经常阅读,如《参考消息》、《地球》、《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美国国家地理》、《中国乡土地理》、《视野》、《科学》、《自然》、《科学之谜》等。

作为地理教师还要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知识,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奥秘》、《中国古典诗词》等。把与地理有关的知识整合到地理教学中,则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具一番风味。例如巧用诗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信口拈来把那些朗朗上口的中国传统诗词拿来使用,会使课堂生辉。如讲到五岳之首——泰山时会引用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加深学生的印象;讲到天气与气候时,学生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诗词中,理解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的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中,理解地球自转和赤道周长的地理意义;从“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中理解战争也是导致人口性比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中,运用诗词,课堂会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整合学科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三、利用新闻时事。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地理问题,时刻注意科学精神和入文精神的弘扬,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地理教育的使命所在。在教学中,把新闻时事等热点事件适时引入课堂,是落实这些观念和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

留意有关地理科学的电视栏目、关注世界新闻热点问题、积累相关地理资料。如:新闻联播、人与自然、探索、神奇的地球、动物世界、走近科学、百家姓、绿色空间、正大综艺,一些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金砖国家)等等,必要时做些笔记或从网上下载收藏。把整合好的时事热点新闻适时地引入课堂。在讲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大陆架的规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限时,适时地把“黄岩岛事件”引入课堂,强调黄岩岛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菲律宾企图歪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述“印度”时,适时地播放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于2012年3月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录像,顿时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叫金砖国家,指哪些国家?这时,笔者会详细地进行讲解,强调发展中国家印度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分量。

四、利用乡土内容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对乡土地理环境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把平时生活环境中的乡土地理素材挖掘出来进行整合很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学生会感到所学知识比较直观,很自然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较多地使用学生熟知的乡土内容,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家乡的地貌形态、植被土壤、气象气候、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以及矿产资源种类、开发和水利建设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了解家乡,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然后才能整合好乡土地理知识,适时适当地引入课堂。或者开展乡土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真实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状况,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讲述土壤植被时,结合白城市盐碱地进行讲解,分析盐碱地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丰富了地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地理观察力,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地理思想,符合新课程“开发有用的课程资源”的教学理念。

五、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留意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无处不在。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到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地理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如在讲述工业布局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白城市的水泥厂、火葬场等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部,通过分析学生就会得出结论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即布局在市区的东北部或西南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地理教学更不应该脱离生活。世界各地关于衣、食、住、行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更是人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反映。从居住的房屋看,世界各国建筑的防寒、防暑功能,各有不同。生活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为了抵抗风暴,并有效地保存室内热量,他们把冰屋造在避风处,冰屋的顶部建成半球形,这样能形成对风的最小阻力,加上冰屋的地道入口处是弯曲的,地道内常常有附加的隔板,这样就能够防止寒风吹入住所,有利于防寒保温。生活在炎热的中东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他们的房屋一般外墙非常厚、屋顶很高,这样就可在白天挡住热气,并且使热气上升到屋子高高的顶部,室内比较凉爽些,而到了夜间气温急剧下降时又能避寒,这样的建筑非常适合热带沙漠地区的气候,即白天气温很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中国北方平房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而傣家人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林资源,建造了竹楼,既通风、凉快而又避湿;中国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及中国蒙古族的蒙古包等,都是对当地地理环境适应的体现。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地理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例如生活在平畴沃野地区的人们就会以耕作业为主,生活在水域周围的人们就会打鱼捕虾为主,生活在牧草丰富地区的人们就会以畜牧业为主,生活在林区的人们就会以林业为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即使是同一血缘、同一心理素质的民族,因居住环境的改变,他们的生产活动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蒙古族自古以来就纵马飞奔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原上,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性格豪爽奔放。而在元朝时由于征战而来到云南的蒙古族,后来定居在云南的杞麓湖畔,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背山面湖,他们便弃牧从农,又因靠近盛产鱼虾的杞麓湖,他们又将骏马变为舟船,荡漾在杞麓湖上,捕鱼捞虾。

从衣的角度说,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藏袍最具有代表性,它既可保暖,白天当衣服,晚间做睡袋,又可适应温差的变化。在夜间严寒时,双手可藏于袖中;在晨昏增温时,将右袖脱下,搭于肩上,便于劳作;在中午炎热时,把双袖脱下,可围在腰间。若将长袍提起,腰部扎紧,还可当旅行袋。

从食的角度看,日本是个岛国,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可耕地面积小,于是日本便形成了与海洋密切相关的饮食文化,在日本人的餐桌上50%以上的食物来自海洋,仅是生鱼片的做法就有上百种。

因为地理课程资源包罗万象异常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深受学生欢迎,所以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开发、整合、利用地理教学资源,使我们教师体验到教育生命的乐趣和价值!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堂教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