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人复苏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013-08-20 02:19:58朱蔚琳黄中华张学刚黄爱兰胡彦艳秦丹丹宁家娟
中外医疗 2013年20期
关键词:潮气量苏醒肺部

朱蔚琳 黄中华 张学刚 黄爱兰 李 锋 胡彦艳 秦丹丹 宁家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 530021

机械通气是肺功能不全的重要治疗手段;同时又有引起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的可能,在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中研究较多。而正常肺短期机械通气中肺损伤结论不一致[1-5],但越来越多的生理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低潮期量通气对正常肺有益[2-5]。老年人存在肺功能减退,该院前期的研究表明:适当降低潮气量,保存轻度增加的呼吸频率,维持PCO2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肺的炎性因子的释放。该变化是否可以降低苏醒期肺部并发症,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为探讨研究全身麻醉下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人复苏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实施择期腹部开腹手术的老年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采用数字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选择实施择期腹部开腹手术的老年病人80例,胃癌45例,结肠癌28例,直肠癌 7例,年龄60~81岁,ASA I~Ⅱ级,既往无慢性肺部疾病史,术前胸片正常,动脉血气、Hct基本正常。

1.2 麻醉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入手术间后,接V24E 型(PHILIPS公司,德国)多功能监护仪监测 MAP、HR、SpO2、PETCO2。开放上肢静脉,麻醉诱导前输入500 mL液体,术中输液(晶体∶胶体为 1∶1)。 诱导用药:咪唑安定 0.1 mg/kg、异丙酚 1 mg/kg,维库溴胺 0.12 mg/kg、芬太尼 4 μg/kg。 纯氧面罩加压供氧,3~5 min 后插入 7.0#~7.5#气管导管,留管深度 22~24 cm,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Drager Julian,德国),手控呼吸使胸廊起伏对称良好,听诊两肺呼吸音左右对称,转换为机控呼吸。

1.3 机械通气策略

3 组均为IPPV模式,氧浓度100%,氧气流量2 L/min,通气频率初始 12次/min,吸呼比 1∶2。①LV组,VT(潮气量)为 7 mL/kg,PBW(理想体重);②C 组:VT 12 mL/kg PBW。 PBW 计算方法[6]:男 kg=50+0.91(身高-152.4),女 kg=45+0.91(身高-152.4)。

3 组通气频率初始均为12 bpm,通过调整呼吸频率,使术中PETCO2维持于 35~45 mmHg。

1.4 麻醉维持

手术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 μg/kg,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2~5 mg/(kg·h),缝完皮下时停止泵入;芬太尼 2 μg/(kg·h),手术结束前约1 h停药;维库溴胺0.08 mg/kg,间隔30~40 min追加1次,至手术结束前约0.5 h停药。持续吸入安氟醚1vol%维持至术毕前10 min。

1.5监测指标

采用美国Dash 4000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DragerJulian麻醉机持续监测分钟通气量(MV),通气频率(RR)。

1.6 拔管标准

①病人意识恢复;②病人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例如吞咽、咳嗽等;③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在脱氧5 min以上时仍能保持脉搏氧饱和度在95%以上。记录拔管时间。

1.7 Steward苏醒评分

拔管后苏醒评分。①清醒程度:完全清醒 2分,对刺激有反应1分,对刺激无反应0分;②呼吸道通畅程度:可按医师指令咳嗽2分,不用支持可保持呼吸道通畅1分;需呼吸支持0分;③肢体活动度:肢体能有意识活动2分,肢体无意识活动1分,肢体无活动0分。4分以上可出恢复室。

1.8 记录肺部并发症及恢复室停留时间

1.9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t检验,两组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应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术中 BP、SPO2、H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出血量、输液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复苏肺部并发症及恢复室停留时间

两组Steward苏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LV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2,P=0.01),恢复室肺部并发症C组低氧发生率明显增加(P=0.03)。见表3,表4。

表2 两组病人手术构成的比较[n(%)]

表3 两组Steward苏醒评分、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的比较

表4 两组病人苏醒中呼吸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机械通气所引起的VILI在急性肺损伤中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对急性肺损伤、及其它重症病人中采用压力或容量限制,同时允许二氧化碳分压一定程度的增高,能降低该类病人炎性介质释放,使病死率降低,称为保护性通气策略[7-8]。但越来越多的生理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低潮气量通气对正常肺有益[2-5]。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该研究采用维持PetCO2正常范围的低潮气量通气策略:低潮气量组为7 mL/kgPBW,通过调整通气频率而保持PetCO2正常范围,与大潮气量组(12 mL/kgPBW)相比,术后拔管时间缩短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减少,恢复室低氧发生率降低。说明:对于老年人即使短期内机械通气,也可引起肺损伤。原因可能为,老年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即使临床肺功能表现正常,也会出现肺的防御功能降低、轻度炎性改变、肺的非均质性增加,称为老年肺[9]。采用低潮气量(7 mL/kgPBW)、通气频率轻度增加的通气策略,减轻了老年人肺的损伤,使术后恢复室低氧发生率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缩短。

[1]Treschan TA,Kaisers W,Schaefer MS,er al.Ventilation with low tidalvolumes during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does not improve postoperativelung function[J].Br.J.Anaesth,2012,109(2):263-271.

[2]Li LF,Tien ML,Leung SY,et al.High tidal volu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licits increased activity in protein kinase B 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 pathways in mouse diaphragm[J].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2):2015-2022.

[3]Lipes J,Bojmehrani A,Lellouche.F.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inPatients without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Paradigm Shift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J].Crit Care Res Pract,2012(1):416862.

[4]Eslami S,Hanna AA,Schultz MJ,et al.Evaluation of consulting andcritiqu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effect on adherence to a lower tidalvolu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rategy[J].J Crit Care,2012,27(4):425-428.

[5]王月兰,姚尚龙.磷脂酰肌醇-3-激酶参与过度机械通气诱导的核因子-κB 激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9):623-625.

[6]Günther A,Taut F.Tidal volume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predicted body weight[J].Am J Respir CritCare Med,2008,178(3):315-316.

[7]Jonson B.Efficient gas exchange with 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in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J Organ Dysfunction,2007,3(2):82-89.

[8]Charles PE,Martin L,Etienne M,et al.Influence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on histopatholog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aspects ofpneumonia during low tidal volu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IntensiveCare Med,2004,30(12):2263-2270.

[9]Copley SJ,Wells AU,Hawtin KE,et al.Lung morphology in the elderly:comparative CT Study of Subjects over 75 Years old versus those under55 Years old[J].Radiology,2009,251(2):566-573.

猜你喜欢
潮气量苏醒肺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 13:48:29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绿野仙踪
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 07:32:50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8:53:38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与潮气量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