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延安 716000
重度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后致死率及致残率最高的一种情况,因此类疾病常伤及大脑及呼吸系统,病人入院时多昏迷休克,长时间的呼吸停止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1]。目前气管切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以保证良好的呼吸通畅,建立有效呼吸通道,但因此造成的术后并发症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难题。我院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04—2011-06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均符合气管切开手术指征。对照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35.6±4.3)岁 ;脑挫裂伤2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颅内血肿10例,其他6例;发病时间12h以内。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4~55岁,平均(37.2±5.4)岁 ;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颅内血肿11例,其他5例;发病时间12h以内。2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手术切口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
1.2.1 常规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酸碱度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呼吸方式合理调整氧流量,及时换药和消毒,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感染、出血情况,是否出现皮下气肿及气管食管瘘现象,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对症治疗。
1.2.2 呼吸道护理:病房定期空气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定期在套管内滴入相应药物对病人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充分湿化,控制感染。选取适宜直径的吸痰管及时由内而外的抽取患者的痰液及口、鼻腔的分泌物。动作快速、轻柔,防止损伤气道黏膜,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次,严格控制吸痰气压并保证器械无菌。
1.2.3 气管套管护理:严格控制气管套管的消毒,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尽量保持患者体位不变,需改变体位时动作尽量轻柔,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平面,防止搬动过程中牵扯外套管导致脱管,气管套管垫及时更换,1~2次/d。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的上肢约束措施,预防患者自行将套管拔除。定期清洁内套管,防止分泌物造成阻塞,检查无分泌物附着、无积水后进行消毒,在清洁内套管的同时对外套管进行手术结固定,防止外套管脱落。
1.2.4 手术切口护理:气管切开后切口敷以无菌纱布,定期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及敷料固定情况,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根据渗血情况及时换药,用0.5%碘伏棉球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2次/d,换药时防止气管套管脱落。
1.2.5 口腔护理:定期采取口、咽部细菌进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取相对应的清洗液每日进行口腔黏膜清洗和细菌抑制处理,避免因口腔发生感染而伤及呼吸道。
1.2.6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本身疾病没有明确的了解,对治疗预后没有信心,担心术后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心理负担较重,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医务人员应耐心、详细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其对疾病能正确理解,明确治疗的安全性,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损伤、皮下气肿、反流误吸4种情况。疗效标准:显著:肺部无感染发生,呼吸道无损伤,无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不超过1周;有效:轻度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呼吸道轻度损伤,皮下红肿,有少量出血,住院时间不超过2周;无效:肺部感染,呼吸道损伤,皮下气肿出血,住院时间大于2周[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计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3,P<0.01)。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并发症比较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重度颅脑损伤主要指脑干损伤、颅内出血、广泛性脑挫裂伤,患者脑损伤严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患者入院时多已发生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运动及位置异常,吞咽、呼吸系统受到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主动排出,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误吸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呼吸停止、肺不张、呼吸加快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对此类患者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是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
气管切开能有效的解除呼吸道阻塞,是建立有效呼吸通道的主要手段,能有效的为脑及各个组织提供氧气,同时也能通过套管对呼吸道进行雾化给药、吸痰等,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4]。但气管切开后丧失了湿化功能,空气被直接吸入气道,减少了鼻黏膜对空气的过滤、调温、调湿及清洁,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5]。
本文结果表明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773,P<0.01)。这是由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呼吸道及口腔护理明显改善了呼吸功能,提高了患者机体免疫力,对减少肺部感染、反流误吸起到了重要作用;气管套管护理维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减少了呼吸道损伤;手术切口护理对患者切口换药、消毒及时处理,减少了切口感染及皮下气肿的发生,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术后治疗总有效率。
总之,对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力,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
[1]马红霞,王艳,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6):126-126.
[2]杨海燕,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 897-2 899.
[3]杨慧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87-88.
[4]吴美华,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 912-2 913.
[5]罗家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