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解析贾科梅蒂素描表现中的造型意识

2013-08-18 09:46:36何广庆
关键词:贾科梅素描艺术家

何广庆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一、突破传统造型的个人意识

应该说,至今与著名瑞士籍雕塑家贾科梅蒂相似风格的素描作品并不多见。其自身特殊的艺术样式充分彰显出极端个人化的造型意识。同样是受到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的猛烈冲击,这位艺术家却一如既往地坚守相对独立的创作信念,深刻阐释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就素描特色而言,富有表现内涵的塑造方法,在光怪陆离的明暗中,更加强调形式语言的互换关系,这无疑是对传统绘画形式的重要突破。本意上,贾科梅蒂则是通过强烈的审美感受试图转变传统的表达观念,极力倡导造型表现的主观意识,这一点是有别于一般性绘画表达的再造特点。

由于现实际遇赋予艺术家更多不同的解读方式,因此主观认识承载着视觉形象寄予的精神价值。借助写实表现的基本差异性,贾科梅蒂彻底摈弃了传统素描造型方法的基本常识。以充满力量的线条运用,进一步增强现实感受作为绘画表达的真实意向。在整个画面灰色基调中,艺术家有意无意穿插着杂乱无章的线条变化,轻重缓急中挥洒自如,并生动交织出某种不太和谐的视觉关系。例如《行走的人》、《手捧空虚》、《有车轮的女士肖像》、《艺术家与母亲》、《坐着的男人》、《市区广场》、《有瓶子的静物》等素描手稿,集中展示出极具个人风格化的艺术样式。

事实上,与传统审美感受相反,贾科梅蒂独特的艺术形式被视为现代主义范畴中批判与表现的观念统一。创造性的素描意识,充分表明艺术家深入探究的文化立场,主观推进了自我塑造的能动性,重新确立形式语言的价值取向。虽然那些孤独无奈的形象塑造令人记忆犹新,但是画面中有所取舍的变形处理,真实反映出具有鲜明特质的个人符号。象征性的审美喻意恰如其分地阐释遵循自然的美学理想。此外,在运用技巧方面,凭借对原始形态与生俱来的敏感把握,贾科梅蒂将错综复杂的物体表象加以精简提炼,完全消解了明暗素描的基本法则。其绝妙之处在于他能够通过随心所欲地虚实涂抹,若隐若现中感性勾勒出结构与轮廓的重合关系。在他看来,首先线条是素描形式中最为生动流畅的表现元素,是从自然真实中不断提取的一种意向性的语言特征。其次线条本身不是对象所存在的,用笔的讲究才是创作表达的造型根基。素描强调以轻松自由、节奏韵律的用笔方法进行描绘,间接产生较强的心理暗示。由此可见,贾科梅蒂的审美感受不仅是针对传统素描风格的深度解析,更是一种造型意识的重新建立。

随着现代艺术概念的不断延伸,贾科梅蒂始终热衷于素描多义性的创作研究。稳中求活则是个人技巧与思想观念的完美整合,显然更加注重绘画主体与现实感受之间的有机转换。通过创新动力真实改变了模仿对象的写生意义,提倡情感因素作用于创作思想所形成的表达意识。在个人观念被重新定义期间,作品《行走的人》从原始形态中获取了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进一步感悟到艺术高于现实的审美实质。因此,艺术家所谓重塑社会的忠实态度,正是力图突破传统绘画的理性束缚,也充分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见解。

二、战后独创精神的真实体现

经历过二战之后,隐藏于人们内心的战争阴影总是挥之不去,难以言语的失落情绪无形映射出社会大众较为普遍的心理诉求。在当时,贾科梅蒂早已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同样是经历过那场战争浩劫所带来的心灵创伤。或许通过作品形式得以深刻反思,最终促使艺术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审视社会的观察角度。素描中超出想象的造型意识,主动融入了个人最为真挚而又复杂的思想解析。面对困惑,他的作品真实有效地揭示一种无法解脱的现实际遇。

这一时期,贾科梅蒂的素描风格主要围绕意向表达的思维主线,不断激发内心情感,逐步淡化传统绘画中写实技巧的风格界限。重归现实的朴实愿望,再次寻求一种真实有力的情感释义。长久以来,素描作为绘画样式中最为基本的表达方式。基于传统素描的理解与认识,艺术家更加突出造型语言所赋予画面极强的视觉张力。充满感性的表达特点,充分借助形象塑造来强化自身的表现力。与以往不同,作品除了对原有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强烈的个人生存体验足以说明,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可以揭示素描表达的真实意图。

众所周知,相关独创精神的深入解析,其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了多义性的思维模式。彼此间相互渗透,起着重要的共识作用。如今,客观界定贾科梅蒂素描研究的精神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两个主要的特征。

首先,作品有意识脱离客观存在的表象研究,创作主体倾向于形式语言的综合解析。贾科梅蒂十分注重不同的形式语言所寄予的审美感受。独创形式涉及的造型规律本身就存在着多义性。对于表象的系统表述,在物象再造的实践中产生出新的视觉感受。这种审美认识决定着素描表现的特殊方式,特定内容可以借助对应的艺术风格。即使素描是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物象,也能传递出较为丰富的情感变化。综合运用线条、明暗、形状、色调、笔触、质感等形式语言的造型元素,即可开辟出一种相对独立的素描样式。以作品《有瓶子的静物》为例,造型意识基本消解了以往静物画的表现常识。构图有意识偏离创作主体的视觉重心,空间与结构的布局形式主动拉近与观者的心理距离。显然,作品增强了意向表达的重合效应,从而推进精神活动中的真实感受,最终构成此类素描造型的现代意识。

其次,作品受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启示,标志着个人创作进入一个深层次的思考阶段。艺术语言包括造型技巧、形式内容的有机融合。对于素描语言的理解认识是权衡艺术家造型意识的高低。相比之下,尊重个性更是艺术尤为重要的创作资源。假设不能将现实感受真实表达在视觉中,那只会是机械式地复制对象而已,绝非创新意义可言。贾科梅蒂为了避免受到主流艺术思潮的影响,杜绝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相近,主导以理性思维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个人独创精神的重新建立,更多缘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启示。绘画观念沿用着哲学思维来感悟表达意向的多义性,主观阐释审美感受中的直观印象。叙事结构中,画家致力于创作主体内在神韵的把握,将精神分析列为创作思考的首位。类似《市区广场》和《窗外的风景》等系列的素描作品,不单纯是直接改造客观物象,贾科梅蒂大胆运用抽象写意的线条方法,从中忽略并分解物象繁琐的细节变化,有意放大自我存在的精神价值。由此可见,任凭时空距离如何推移,看似荒谬造型的背后实现了表象观察转向心理层面的真实刻画。

三、遵循自然的审美观照

中国古代传统画论中的“师法自然”,其艺术宗旨在于遵循自然规律的审美法则,重点强调自然物象所呈现的美,从而体现自然与社会的高度统一。通常人们习惯将自然形态作为艺术审美的基本对象,希望感悟到物象本质及共同属性。而这类作品多数呈现出较为浓郁的哲学意味,常以示意性的抽象语言,形象概括出再造自然的审美意识。综合比较中西方20世纪的绘画特色,而审美差异与哲学观点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显然,正确评价贾科梅蒂的艺术主张,并非简单屈服于自然物象。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画家选择自我的解读方式。这不仅是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物我合一,也是情感冲突产生的一种极端样式。

或许受到自然形态的多重启示,贾科梅蒂舍去了视觉本质的共性,自觉从意向表达中深刻揭示抽象形态中不同的象征含义。这一时期,素描作品并非是对客观形态的直接模仿,艺术家清楚地认识到物我对立的情感因素。譬如素描作品《有车轮的女士肖像》侧重想象与情感的交融,绝非忽视客观对象的真实存在,相反也在强化自然物象之外获取的审美感受。画面中出现的女士肖像没有了传统肖像画的唯美样式,过于夸张的造型处理更加反衬出视觉效果的矛盾心理。介于模仿式的具象形式,不断引发创作命题更多的不确定性,直接主导自然美中占据显要的位置。事实上,艺术家不仅注重有限空间中复杂结构的重组排列,也大胆采用场景虚实的写意特点,营造出较为特殊的画面关系。为了真实切入个人感受,素描虽以主体表现为塑造核心,但恰到好处地将现实人物置身于特定的语境中。同样是突出心理空间的情感立场,以非同寻常的主观方式接近原始形态的自然描绘。这却与传统观点相反,画家极力反对素描造型接近视觉效果的真实性。因此不拘一格的画法,敢于将灵动的笔触自由涂抹在灰色基调中,激荡起伏的节奏穿插势必震撼大众审美的社会心理。由此可见,回归自然再次呈现出个人化的审美志趣,充分阐释了贾科梅蒂化解精神危机的现实诉求。

此外,得以审美观照的创作主体进一步强化固有的表达意图。所涉及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不断延伸着自然审美的想象空间。自然形态之所以给观者一种抽象的美感,往往是与现实产生的联想有关。从现实角度出发,贾科梅蒂的创作形式意味着某种回归自然的灵感发挥。在极力还原自然本色的规律中,无疑升华了个人纯粹主义的精神内涵。无可置疑,作品有着沉重题材的思想表达。然而代表作品《行走的人》的造型样式,反倒倾向于荒诞而又抽象的意向描绘。作品富有异想之外的形象塑造,悲剧式的虚构特点奠定了独立风格的存在价值。无论是哲理,还是技巧的随心所欲,绘画语言更加有力阐释了创作主体的情感追求。总之,画家凭借自然物象的审美特点充分佐证了还原现实的创造意义。

综上所述,贾科梅蒂的造型意识是通过对应的象征形式来真实展现自我改造的世界观。素描强调情感因素的观念转变,深刻揭示一个纯粹而又独立的价值取向。由此论证,在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反映出绘画重塑现实的艺术信念,也开辟了西方表现主义多元化的风格之路。

[1]王中义,许 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法)让·热内.贾科梅蒂的画室:热内论艺术[M].程小牧,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2.

[3](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邹德侬,等,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德)阿尔森·波里布尼.抽象绘画[M].王端廷,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5]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 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7]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8]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9](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何广庆.试论国画写意中的虚实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1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2](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贾科梅素描艺术家
初夏素描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外研究综述
河北画报(2021年4期)2021-06-17 12:31:18
贾科梅蒂的雕塑世界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论贾科梅蒂的具象艺术与超越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