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权势与等同关系对英汉社会称谓语使用差异的影响

2013-08-15 00:45:07李美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权势英汉汉语

李美静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市 130012)

一、称谓语

(一)称谓语的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1]戴昭铭教授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一书中的定义,即: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2]称谓使用得当,能够展现出与话者应有的尊重与涵养、亲切与友好,能促进双方有效沟通,缩短彼此距离,能够获得较好的交互效果;相反,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社交活动进入尴尬的局面。按照使用范围来划分,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以及姻亲基础上的亲属间相互称呼的名称。与亲属称谓语相对,社会称谓语亦可称为非亲属称谓语,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3]

因本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称谓语进行分析和阐述,所以亲属称谓语在此就不予以赘述。

(二)社会称谓语的分类

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将社会称谓语大致分为姓名称谓语、职衔称谓语以及通用称谓语。

姓名称谓语是社会称谓语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普通的称谓语形式。在汉语的社会称谓中,一般只有在年纪相仿的同龄人之间,或上对下的关系中才会直呼姓名。而为了表示彼此之间关系友好,亦可直呼其名,或叠加名字的尾字,如“丽颖”“兰兰”等。另外,也可根据双方的年纪、社会地位,用“老/小+姓”称呼熟识程度较高的对象,如“老李”“小王”,或者用“姓+老”的方式来称呼对方以示尊敬,如“郭老”等。英语的姓名称谓语与汉语特点稍有不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直接用某人的姓来称呼,而是直呼对方名字。对此种称呼,人们并不反感,而且还认为是友好的表现,可以接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

职衔称谓语是指根据对象的职业、职称、职务或头衔等所进行的称谓。职业称谓如记者、医生等;职务称谓如主任、处长等;职称称谓如工程师、教授等;头衔称谓如将军、博士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汉语的职衔称谓要比英语广泛复杂得多。上述所提及的职衔一般都可在汉语中使用。除可单用外,还常与姓名连用以示礼貌或尊敬。然而英语中职衔称谓语的使用却有很强的局限性,其中一般性的职业或头衔通常不能用作称谓语,仅限于对皇族、政界、军界、法律界等人士才使用职衔称谓。职称和职务称谓语中经常使用的也只有Chairman、Professor、Doctor等少数几个词。这些称谓既可单独使用,又可放在姓氏前结合使用。

通用称谓语是指适用范围广,不拘泥于特定对象的称谓语,一般适用于社交场合。[4]英语中的通称有Mr/Mrs/Miss/Ms/Sir/Madam等。汉语中的通称有同志、师傅、先生、女士等。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一些诸如“帅哥”、“美女”的通称已屡见不鲜。英语中尊称的数量极其有限,只有类似 Your Highness,Your Majesty,My Lord,My Lady,Your Honor这样的表达。汉语中的此类称谓语主要表现在具体语境的敬、谦、贬、讳等变化形式,比如说阁下、鄙人、小女等。此外,英语和汉语都有零称呼语。如汉语的“喂,嗨,那谁”,英语的“Hello,Hi,Hey”等。在英美国家,无论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亲疏远近,零称呼语都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在中国,零称呼语须谨慎使用,因为在大多情况下零称呼语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二、权势与等同关系

权势(power)和等同关系(solidarity)这两个术语是由社会学家布朗和吉尔曼在关于第二人称代词T(单数)和V(复数,但可用于单数)的研究中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T类似于汉语表达中的“你”,而V则相当于汉语中的尊称“您”。

“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对后者就具有权势。权势指的是至少两个人的关系,因为两个人不能在其行动范围内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5]它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财富实力、年龄性别等息息相关。相对于“权势”清晰的定义解释,“等同关系”的定义却很难加以概括。它关乎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比如他们共享的背景知识或社会属性(种族、宗教、地域、职业、年龄、性别等),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等同关系不仅指双方平等的社会关系,还可以指想要建立平等亲密和共同利益的意识。它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共享关系,表达了某种程度的亲近和友好。

在交际活动中,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体现着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感,人们的言语行为应该与其社会角色相符,以达到人际和谐、良好交互的目的。因此说话者应该注意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把握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而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就是权势因素和等同关系。

三、权势与等同关系对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影响

英语国家文化观念强调其成员的个性独立和相互平等,“等同”理念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价值导向。因此T(亲近,随和)称呼,主要表现为名(不包含姓)的运用有着日渐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理论上的V(礼貌,客气)称呼。相反,中国文化以谦恭有礼等级分明著称。大多数中国人重视权势和身份,严格遵从尊卑长幼,远近亲疏的观念,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权势”比“等同”更有优先权。

(一)权势对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影响

“权势”在社会称谓语上的体现是“等级”在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在“等级”观念的影响下,“权势”关系成为了影响人们选择和使用社会称谓语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汉语社会称谓语的表达中早已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暂先把这种“权势”关系对社会称谓语的影响因素分为年龄因素和职场因素。

年龄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通常会被冠以特定的称谓形式。英语会话的国家秉承了人人生来平等的思想,他们摆脱了死板陈旧的束缚,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的解放。因此,英语的社会称谓中,年龄等级的标记并不是十分明显。一位年老的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且在西方文化中,如果你在他们的姓氏之前加上“old”或称他们“old”,很容易引起反感甚至误会。所以,英语会话者一般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友好。比如在英美国家的大学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字,这非但不会引起老师的厌恶,反而还会让他们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友好亲近的。而对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内涵来讲,则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的社会文化崇尚长幼有序,老者通常是德高望众的典范,是受人尊敬的对象,无论晚辈和长辈多么亲昵,晚辈都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否则会被当作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而遭人耻笑。在中国,年龄更多的被赋予了资历和地位的含义。在姓氏后加“老”字作词尾就彰显了某种权威,诸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教育学家叶圣陶“叶老”等都体现了国人对这些“大家”的社会认可和尊崇。

职场因素同样深刻影响着社会称谓语的使用。这种影响是普遍的、具体的,广泛出现在中西方语言环境中。在西方国家,这种称谓形式虽很常见,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职衔称谓主要用于皇室成员、贵族、军政要员、宗教职业或学术界,例如官衔“President Obama”、“Mayor Swift”,军衔“Colonel Heller”、“Captain Lincoln”或职称“Doctor Smith”,“Professor Lee”等。对于其他一些职业,该种称谓则不具有使用特性,例如西方人不会称一个导演为“Director Swan”。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形式下,职场因素对社会称谓的影响更具有存在意义。人们利用职衔去表述称谓,往往附带了更多的社会属性,更能体现被称呼者的社会关系,是对被称呼者社会身份的一种肯定。如王书记、马局长等,就是具体体现。此外,说话人为了表示尊敬,一般将副职中的“副”字忽略,如称呼陈副院长为陈院长等。不同的职业环境往往又具有不同的称谓形式,基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估量,人们会有选择性的予以使用。大多数体现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称谓往往更具有可用性,如“刘总”、“王董”等。

(二)等同关系对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影响

当交际双方不存在明显权势差异,即关系等同时,社交活动更多的是基于平等进行的,社会称谓语应能够更好贴合交际双方个性,尊重对方,促进交际活动的和谐展开。西方国家推崇民主,倡导个性自由、平等独立,等同关系的社会称谓形式无疑更切合其社会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成为了其社会称谓系统的主体。这种称谓形式以简单、亲切为基本特点,通常直接使用名字即可,如David。在英语社会称谓中,这种直呼对方名(FN)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年龄相仿、地位相近、关系亲密的人群交际中,同样也存在于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甚至是陌生人对话之间。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等直呼其名是很常见的事,这表现了他们的友好平等的关系。

汉语社会称谓语中同样存在这种称谓形式,或直呼姓名,或称呼“老”/“小”+ 姓,“阿”+姓/名,或叠加名字的尾字。以上的称谓方式都是“等同关系”的反映,但相比直呼姓名而言,其余的几种形式会显得更加亲切。不过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基于平等模式生成的,以尊重对方、促进和谐交际为目的社会称谓。即使在“权势”居主体地位的中国,“等同关系”在当今的社交活动中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当交际双方处于“等同关系”时,为拉近双方距离,减少沟通障碍,人们还会使用拟亲属称谓,即利用亲属称谓称呼那些不具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种现象在汉语中使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英语中却很少把亲属关系类的称谓如“uncle/aunt/grandpa/grandma”等用在非亲属之间,那样会显得很奇怪而且不自然。汉语中拟亲属称谓的大量使用不仅存在于相互熟识的人之间,甚至可用于陌生人,这有利于人们保持一种温馨、紧密、和谐的交际关系。例如,称呼与父母年龄相仿的人为“阿姨”或“叔叔”,称呼老人为“爷爷”、“奶奶”。这种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性和社会性。

四、权势与等同关系对英汉社会称谓语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恰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英语和汉语代表着西方和东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对于维系人际关系,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准则和规约。因此,要想更好地在不同的语境运用合适得体的社会称谓语,就要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根源。现在就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逐一论述。

(一)平等理念与等级森严的对峙

西方国家倡导“平等”理念,西方的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独立宣言》中所提及的“人人生来平等”的思想。在霍夫斯泰德看来,英语会话国家重视等同平行的人际关系,他们通过变换语言风格等方式来尽力消除地位及权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大限度的追求社会个体的平等化交流,这种追求平等的理念,当然也体现在了语言称谓系统上,即尊重对方,平等交流。基于对平等理念的推崇,西方国家称谓系统受等同关系因素影响较为深刻,而权势体现相对薄弱。

相比较而言,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宗法社会,以“仁”、“礼”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贫富有度”的宗法观念转移到社会人际关系中就变成了权势的一种体现,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等级制度,这是民族心理的特点之一。语言反映社会心理,称谓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其所在环境的特定心理。因此,等级制度体现在称谓系统上,就衍生出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称谓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封建官僚体制的长期存在促进并强化了等级观念,其所代表的社会内涵加剧了权势对社会称谓的影响。然而这种“隐形”等级制度的存在也把一些不能显示权威、地位、名望的职称拒之门外,如“拾荒工”、“服务员”,或类似于“讲师”、“助教”等职称。对于此类社会称谓,常常采取委婉表达,如把“清洁工”称作“环卫工程师”。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碰撞

英美国家在社会文化上强调个人主义、尊重人本个体、重视个人价值,是一个以社会契约制为基础的城邦组织。这种重视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十分松散地结成社会关系网,并极大关注自我需求的满足。对于以美国人为显性代表的西方人而言,个体是社会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单元组成部分,他们对某个群体的忠诚度并不是十分的高,比较容易因为自身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他们更在意自我行为的自由性,而非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联性。因此英语的亲属称谓语要比汉语的简易许多,同理,拟亲属称谓语在英语社会交际中的使用也很少见。虽然英美国家奉行个人主义,但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任何自身以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当其认为有必要参与时,同样会参与其中,只不过是以自愿为参与前提的。

相反,就中国的社会文化来讲,集体主义一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而存在。集体主义象征着一种紧密的社会结构,集体主义者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并推崇成员之间的人际和谐。他们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群体的作用,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说话者会根据会话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尤其是官衔)等进行恰当的会话。比如,中国人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切,如上文所说,常使用拟亲属称呼,把家庭中的和谐关系扩大到社会中来。生活中,我们可以称朋友或同事的母亲为“阿姨”,或是在东北有些店主称女性顾客为“老妹儿”。这些称呼都起到了缩短交际距离,建立等同关系的作用。

五、结 语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权势和等同对英汉社会称谓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之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体现了不同的言语效果,而这种差异性恰恰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西方国家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追求个体的自由解放,因而其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更倾向于等同关系;而中国受儒家思想,宗法观念的影响颇深,其社会称谓语的表达充斥着权势色彩。总之,社会称谓语主要受到特定的权势因素和等同关系影响,而这种影响与其所处的深刻的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更深入的了解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和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能够为有效的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失误或交际失败。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57.

[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211.

[3]冯勇.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8).

[4]张利红.试论交际中称谓对身份意识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5]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湖南出版社,1983.2006,(01).

猜你喜欢
权势英汉汉语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骄傲与谦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
外语学刊(2011年5期)2011-01-22 05: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