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就业困境原因探析

2013-08-15 00:44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徐 飞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高职教育能较大程度地推动经济发展。据此,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大批技术应用性人才,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高职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其一,具备一定规模。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2年(截至2012年5月22日)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包括844所普通本科院校、1 288所普通高职(专科)院校、298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和62个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1]。其二,逐步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办学条件欠缺(缺乏双师型教师和实训条件);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实践课比例较低);三是专业没有特色(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开设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来吸引学生,导致专业不伦不类)等。这些问题必然引起高职学生就业困难,这从湖南省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可看出。湖南省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会计、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10个专业占了高职高专失业的46.4%[2]。2008年之后,情况也没有较大改变。如2012年湖南省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即就业率和薪资低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3]。2008年的数据说明技术类专业问题较多,2012年的数据则说明就业困难的非技术专业数量呈增加趋势。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滞后。

一、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权由中央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地方负责。经过时间的检验,这种管理体制反映出一定的弊端,如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全面开花、未突出重点)、学校规模过小、专业重复建设以及教育效率低等。因此1996年八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教育部门取代各主管部门成为管理职业教育的中心。教育部门取得该地位的假设依据是,它必须准确地掌握全盘信息、把握形势、合理决策和管理。可这里恰恰存在一个软肋:政府部门不是企业和市场,教育部门也不是行业主管部门,它们对市场、行业的了解并不比行业主管部门多,缺乏专业视野。“由于政府不直面实际的生产、不能及时搜集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必然引起政府管理的‘失效’。”[4]在这种情形下,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类似于外行管内行,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伴随着高教扩招、职业院校升级做大的热潮,“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在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条件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学校的专业设置数量和学历授予层级,以谋求学校较高的社会地位,其结果是导致院校失去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最终沦为上不能和普通高校相比、下不能和职业院校竞争的不伦不类的学校。”[5]另外,在国家降低高职院校设立条件、下放审批权后,一些地方政府并未严格掌握高职院校的设置条件,盲目升格中职院校,盲目开设专业、名不副实,专业重复建设以及教育质量差等问题推波助澜,使高职教育更加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表现为就业率较低和生产力缺乏活力。可见教育部门难以使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故应该适当松绑,让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的主角、长期被排除在管理决策之外的企业、市场、社会来担负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角色,政府则负责其中的协调工作。

世界主要先进国家正是这样做的。美国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其产生源自经济发展的要求;其经费来自地方社区、当地工、矿企业的赞助,社区学院则通过开设各种与当地工、矿企业相对口的专业课程,为他们代培技术人员等。美国目前的CBE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基础,市场针对性十分突出[6]。德国的高职教育实行双元制(双元指企业和学校),具体包括:以使学生成为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工程师或者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导向设置专业;以校企合作为教学模式,包括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并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提供信息;对师资的配备严格要求具备实践经验;教学条件为多方投资,主要包括州政府、企业和社会捐助。日本的做法也是产学合作,包括办学合作、科研委托、人事交流、资金资助等,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7]。

综上所述,市场的引导或者说企业及行业组织的介入,理顺了企业与职业院校间的关系,使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企业并未充分介入高职院校的发展呢?我国企业及行业组织对职业培训兴趣不高,看面子、应付差事者居多。他们对实习生不热心,并未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生产活动,而只是签署一纸实习协议了事。其关键原因是企业在高职教育中既无压力又无动力。德国《学校法》明确规定,企业所用学徒必须在职业学校学习,其教学目标和计划由职业学校和企业一起制定,理论教学由职业学校负责,实习培训则由企业负责。对此,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企业一定照顾,如减免税收等。另外,国家还拨款支持中小企业和特殊行业的职教培训。企业一方面受法律约束,而另一方面又能得到利益回报,故能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因此,要调动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单靠高职院校“一头热”收效甚微。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介入,让企业既要承担一定责任,又有利可图,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校企合作中的主角。这方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经验可资借鉴。2012年6月,在中央财政和重庆市财政大力资助下,在市教委和市卫生局指导下,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成重庆市高校首家校内GMP模拟药品生产实训车间。该车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利用现有先进设施设备为知名医药企业安格龙翔进行了粉末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的中试试验,并为重庆市各制药企业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专业的技能鉴定及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企业与高职院校互惠互利,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还体现在高职院校领导人事制度上。我国高职院校领导是通过行政任命上任的,并非由民主选举产生。因此有些领导的管理水平较低,引起了高职教师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外行;校领导对学校事务层层推诿;个别领导为一己私利不惜侵害教师及学生利益;对待教师没有以人为本等。我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上述文件出台及时,但落实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于公办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其生存必须依赖自力更生,其开设的专业必须符合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董事会治理结构能有效保证学校与社会的衔接(董事会成员中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员),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对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性的体会比公办高职院校更深,自身体制也更具备优势。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滞后

高职教育就业困境的原因不仅在于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高职专业与社会发展脱节,还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滞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相关,更准确地讲,高职教育就业困境是由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所致。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9.8%,超过美国(19.4%)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但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就此说:“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还不是工业强国,我们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且前100名榜上无名。”[8]其实早在2009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就指出我国工业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他认为,富士康“说明了这样一种现状,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工业化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这种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世界品牌、进而营销全世界,而我们只赚取一点代工费的生产方式,直至今天还比比皆是”[9]。正是这种“直到今天还比比皆是的生产方式”使企业不需要技工而大量使用农民工,低成本运作下科技知识的匮乏加上管理问题,农民工承受了最大的痛苦。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提到,1995年以来年度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0 000人以上[10]。

“我国职业教育占据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这是2009年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透露的数字。”[11]而根据以上分析,我国企业用工多为农民工,其次才是初级工。这种现象到2012年仍未有较大改观。

如何才能打破我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这一格局?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高职对此应当承担何种责任?首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决策的伟大现实意义: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淘汰落后产业,使现有产业升级,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抛弃落后的生产技能,提高高科技含量。这些使命都与我国高职教育密切相关。其核心内容就是,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般科学知识和现有技能,更要培养其技术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做法。其职业教育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实务操作的能力,还具有改良和创新技术以及推广应用技术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俞仲文说:“今天,当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技术大举引进国内的时候,作为高职教育的第一方阵的国家示范校,如果也只是将培养只懂使用现有设备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们就将犯极大的历史错误,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地位就不可能改变。”[9]苏波也表示:“没有重大技术改进,很难指望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会实现质的提升。同样,没有重大技术发明和突破,新兴产业也不可能诞生,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就是新技术,它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8]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改良和创新技术以及推广应用技术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成为解决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就业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它应从以下3方面落实:一是制定能够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具体教学计划;二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研发合作,以企业需求促进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1]教育部门户网站.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206/xxgk_137993.htm l,2012-06-19.

[2]邵阳学院体育系网.09湖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热门专业失业多[EB/OL].http://www1.hnsyu.net/tiyu/kxyj/xk js/2 01003/t20100316_9580.htm,2010-03-16.

[3]华声在线.2012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EB/OL].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206/201206131612391871.html,2012-06-13.

[4]刘小强,王锋.行业组织: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0):32-34.

[5]何崇军.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误区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85-87.

[6]潘丽娟.日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及启示[J].保定师专学报,2001,(1):81-83.

[7]李贤瑜,邱小林,彭跃红.高职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8]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十二五”开局之年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优 化[EB/OL].http://www.gov.cn/jrzg/2011-11/24/content_2002554.htm,2011-11-24.

[9]俞仲文.富士康事件带给高职教育沉思和选择[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6/content_3342366.ht m,2010-07-26.

[10]中国安全生产网.杨元元在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上的演讲[EB/OL].http://www.aqsc.cn/101812/101938/1214 43.html,2009-04-24.

[11]王小波.学生被实习成廉价劳力 教育与社会需求日益脱节[EB/OL].http://news.sohu.com/20100831/n274592759.sh tml,2010-08-31.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