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3-08-15 00:45韩静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语言英语

韩静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引言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中涉及到的的五种基本技能。这五项技能不能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可见,听说两项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在长期的大学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听说却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做题、背语法及背单词上,从而忽视了听说技能的培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启发学生听和说的积极性,只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因而学生也难以掌握练习听和说的方法和技巧。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把学过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化,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日益突出,尽快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同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有了新的规定,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其中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一、听说整合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听和说总是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孤立起来。在听的过程中,人们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积极的调动已知的背景知识来进行推断和预测,为正确的信息输出做准备。从输入与输出理论来看,听属于输入,说属于输出。语言的输出是以输入为前提的,而输出则是对语言输入的有效检测,丰富准确的语言输入是确保高质量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输入输出是实现交际成功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把听说结合起来,实现听说整合势在必行。

传统的听说课,教师只是重复着放录音、对答案的简单工作。教师在听说课上占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很少有机会说。教师灌输给学生大量的口语知识,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训练。知识和技能在很多情况下既互相关联又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知识是以“懂”与“不懂”为检验标准,而技能是以“会”与“不会”为检验标准。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质的技能课。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熟练使用英语,并非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法专家和“活词典”。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增加学生的输出练习,要求学生在听懂材料的基础上,对输入信息进行深加工再输出。

二、听说整合的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并且认知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的变化有关。乔姆斯基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焦虑感越大,成功率越小。”在传统的听说课上,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充满焦虑,缺乏自信,害怕听不出,说不对。结果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听说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听说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解除恐惧感,以放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和说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是改进听说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帮助学生甩掉心理包袱,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进行听说技巧的训练才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绪上倾向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听说活动的指导者、陪练者。

(二)加强学生课堂及课后听说的科学练习

听和说是语言信息传递中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要想正确的“说”,必须先学会正确的“听”。通过“听”,学生熟悉英语中的语言现象,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听懂的话越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越多,口头表达时可以借鉴的语言材料就越多。另一方面,“说”又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当口头表达很顺畅时,听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听”“说”之间的这种关系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日积月累,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注意引导学生熟知英语中的连读、简缩读法及同化等语音现象,熟悉各种短语、习语及句型。

要想真正提高听说能力,课堂上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课后自学、口头会话及泛听的良好习惯。课后大量的练习是听说能力提高的保障,而科学的听说方法却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听力材料的选择很重要,语言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太难或太简单的材料都不会提高听力能力。因此,要选择那些内容稍高于听者知识范围和听力水平的材料。生词不要太多,以70%-80%可以听懂为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步提高听力水平。以“听”促“说”,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三)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反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只学语言,不学习蕴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就不能说学好了这种语言。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指结合语言教学而进行的移入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还会遇到非语言障碍。所谓非语言障碍,指的是听说内容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事件、社会风俗等知识有关。这种知识的缺乏会使听说变得难以理解,影响交流。非语言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表层语言障碍和深层语言障碍。不同语言当中对某些词汇的特指和泛指是不一样的,这属于表层语言障碍。而深层语言障碍则是指不同的文化标准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对所听的材料和所要表达的话题有熟悉感。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听说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听说训练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情景,使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加有利于保持。”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听说材料上实现多样化,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听说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是歌曲、电影、新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让他们听到最纯正的英语,并进行模仿。尤其是原版的英文电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语言的机会,而且影片中的非语言因素及文化背景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应选择那些语言地道、语速适中、内容健康的电影。除了教师选择听说材料,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听说学习的内容,教师只是在旁边起监督和协助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实现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做针对性练习,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

结语

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此话对语言学习也很有启迪。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心智,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自我约束,持之以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听说活动中去,使课堂成为交际的场所,而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听说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1]赵爱国.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3]张韧.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2006,(8).

[4]魏艳.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困难及解决对策[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语言英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语言是刀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如何提高语言障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