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双桃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社会思想还不够成熟,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如何转变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心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为此,笔者略谈以下四点: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中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好思想品德课,也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一生。
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此可建立适当的督导和评价机制。比如:建立健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估、评定,并设立具体的奖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升学的重要指标;对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团员的评选,要将思想品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内容。机制的改变使学生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心中,内化在生活点滴中。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教育效果不好。因此,必须对已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用其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从正面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换位思考。要做好这一点,老师需要走下讲台。永远站在讲台上,学生更多感受到的只是距离,高高在上;再有,还给学生应有的话语权,允许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还有,细微动作见真情,竖起你夸赞的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一堂课新颖精彩的开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导入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用设问、游戏、故事等方法激发兴趣,引起悬念;也可以用音响、图像、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塑造形象。如在导入《男生女生》这一课时,我用蜡烛做道具。点燃三支蜡烛,请三位同学完成这一实验,在我的指挥下,三位同学的手由远及近靠近烛焰,突然有一个女生大叫一声:“哎哟,烫死了!”到此,我请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均表示离烛焰太远,感觉不到温度;慢慢靠近时,烛焰的温度越来越明显,而当手离烛焰太近时,则感觉到了烫。我趁势总结:男女生交往要把握好“度”,否则就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节课在激烈的氛围中划上了句号。课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课堂太有趣了!可见,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十分重要。
当前受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停留在老师的口头上,学生的想象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郊游、野营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街头、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给他们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舞台,使他们于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优良的品质,境界得到提升,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当然,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定能转变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增强其自我意识,使其主动去畅游知识的海洋,身心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