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2013-08-15 00:44高发群吉林工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7期
关键词:问候语字面赞美

■高发群 吉林工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作为商务交际的一个子领域,跨文化商务交际具有其特殊性。所谓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彿文化背景不同的商业团体或个人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实现商务信息的传递、共享和共融。由于跨文化商务交际需要对不同的商务团体或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加以考虑,需要处理文化背景不同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使得跨文化商务交际呈现出独特的复杂性。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因素

作为思想最为直接的体现方式,语言特别是词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关系密切。当人们围绕着某一特定的对象进行语文交流时,选择恰当的词汇是其首先要解决有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选择词汇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考虑语言或词汇在我们生活的文化环境当中的一般含义和引申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字面意义,即词典上对于词汇含义的解释;二是内涵,即通过扩展和联想而产生的更加丰富的意义,也有人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的文化、地理、宗教、政治都会在其语言当中体现出来。但是人们在学习外语时对于词汇的表面意义过于重视,而对于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引申意义不够重视,所以对于特定语境下词汇的深层含义无法理解,这就使得人们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产生失误。

1.根据词汇的字面含义和内涵,我们可以对词汇进行如下分类:

(1)字面意义和内涵基本相同:由于不同文化的相通性和人们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有时人们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理解可能会是相同的。比如,不管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鸽子都经常与和平联系在一起,而狐狸则往往与狡猾联系在一起,在英语当中还有“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法。再如,英语当中有一句话叫“Wall have ears”,其起源是凯泽琳女皇曾经将一种特殊的材料安装在卢浮宫的墙壁内,以偷听机密情报。与之类似,我国古代也有“隔墙有耳,伏寇在侧”的说法。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英语当中还是在汉语当中,都将偷听秘密商量的事情比喻为“墙长了耳朵”。

(2)字面意义相同而内涵不同: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的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所蕴涵的深义,极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可能相差较多,甚至有时还可能产生相反的理解。比如,在英语国家,owl(猫头鹰)被当成聪明的鸟类、智慧的象征,因此,如果形容某人很聪明,我们就可以说“The man looked owlishly at something”。但是,在中国,猫头鹰则被认为是给人以厄运的鸟类,见到它的人就要倒霉。再如,中国人在看到月亮时,就会引起深深的思乡情,可是美国人看到月亮所联想的却是宇宙飞船、太空人。

(3)字面意义和内涵都不相同:不同语言当中的有些字汇不仅字面意义不同,其内涵也不相同。如,在英语当中,龙是传说当中一种能够喷火的动物,“dragon”则因此产生强烈、凶猛的内涵。而在中国,龙则是皇室的象征,有吉祥的内涵。也就是说,英语当中的“龙”和汉语当中的“龙”不仅字面意义不同,内涵也不相同。

2.语言交际中的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失误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语用失误,也就是说将母语中的表达方式直接迁移到其它语种当中,而不考虑语言应用的规则。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问候言语失误

问候语在人们的交际当中至关重要。人们的交际往往就是从问候开始的,能否恰当地使用问候语与其交际成败关系密切。

在文化背景下,问候语在使用规则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在中国,问候语已经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趋势,甚至问候语当中的内容并不是人们所要表达的实际含义。如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见的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或者“你要去哪?”他们的言外之义是跟对方打招呼,而并不是真的要问对方有没有吃饭或者要去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将这些话直接翻译成英语并问候一个英国人,则对方无法理解其真实意图,而会将其当成询问,理解成你要请他吃饭或者要打听他的隐私,从而使交际陷入僵局。

(2)邀请言行

邀请言行也是人们在交际当中普遍存在的行为。但是发出邀请的方式、对邀请的解释、在交际当中的表现与反应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邀请言行方面的失误。

在西方国家,人们必须经过坦诚协商之后才能产生邀请力,这是由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取向决定的。在他们看来,邀请别人会因占用对方的时间而侵扰对方的自主,因此在邀请过程中邀请语的强迫性较少。即使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邀请也要经历协同过程。但是在中国,我们在发出邀请时,往往是由邀请的发出方确定好时间、地点之后才通知被邀请方。在中国人看来,发出邀请不会干涉到个人的自主,相反,邀请的话语强迫性越强,越能表达出邀请方的热情与真诚。

(3)赞美言行

赞美的言行是促进人们沟通与了解的重要途径,既会发生在朋友、同事、亲人、师生等熟人之间,也会发生在特定环境下的陌生人之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对人的外貌、行为、性格、家人、能力等进行赞美。

中西方国家在赞美的言行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容易产生误解。西方人特别喜欢赞美别人,以期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中国人则不会随意地赞美别人,更不能随意赞美女性。在中国人看来,歉虚是一种美德,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赞美,而在西方人看来赞美则往往是交际的开始;西方人所赞美的事物,甚至是中国人认为不值得赞美的。在对待赞美的方式上,中国人是以否认的方式来谢绝,西方人则是表达自己的谢意。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差异不够重视,就会在交际过程中引导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在交际过程中除语言之外的因素我们统称为非语言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人为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环境造成的。一般来说,非言语交际因素是对某些内容的强调和补充。如,一边说“我不去”一边用力地摇头或摆手就是在强调不去的决心;而在接电话时点头示意进来的客人则是对言语交际行为的补充。人们的非语言义务教育多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人们往往对自己文化的非语言行为司空见惯,而对其它文化的非语言行为极度敏感。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身势语、体触与身体距离、手势语加以重视,否则就会产生误解。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就不再加以赘述。

[1]翟艳霞.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刘慧,闻建兰.谈商务沟通与商务礼仪的语言范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猜你喜欢
问候语字面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越南问候语中的交际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教学应用
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问候语应用实证研究
别误会这些英语
赞美胡子(共4则)
别扭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