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全伟 赵子建
(郑州华信学院 河南·郑州 451150)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民办学院已经是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一部分,部分三本学院不仅占有公立高校的优良教育资源,同时也吸收了一部分良好的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的压力、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随着河南省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与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独立学院在体育方面的自主性、可选择性以及多元性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广阔地前景,为它的特色教育奠定了发展基础,在高校体育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新一轮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由于民办高校自筹经费,同时收费高,主要依靠学费来运转。因此,往往出现以利益为重,主要发展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对于一些时间长,收益慢的专业不热心发展,体育在许多民办高校作为公共课出现,需要周期长,再加上体育的特殊性,需要专门的老师及设施,收益不明显。 再加上民办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公办高校竞技体育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外宣传效果不太理想,自然受到学院的冷遇。 因此如何寻求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是现在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体育能否在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关键问题。
以河南省郑州地区7 所民办学院体育课及训练课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
(一)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教育法》中体育方面的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结合2002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即四个学期共计144 学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 在被调查的7 所独立学院中,体育教学修学年限为2 年的有7 所;教学时数低于144 学时的学校有5 所,占被调查学校数的71.4%,其中最多的教学时数为144 学时, 最少的是72 学时;7 所学校的理论课时每学期都不足4 学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部分公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修学年限2 年以上以及课时数高于144 学时的比率达到100%, 理论课占10%以上总课时。 课程设置上面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从修学年限、课时数以及理论课的比重来看,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的差距较大。对照《纲要》的相关条文,7 所独立学院在这几项指标大部分都不符合要求。这说明独立学院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不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出现这种现象的后果便是体育课缩水,训练课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老师不重要,打击了体育老师积极性, 造成体育课质量下降的不好情况。
(二)民办高校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
《纲要》要求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及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高校中的体育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 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同时学校对于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育心理学的应用。 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也能找到自信,也能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 各校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40 人左右为宜。 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在授课形式这方面落后于公办普通高校, 独立学院开设体育课授课形式相对单一,许多学校在保健课方面更是无从谈起,没有开保健课的学校占一半以上。 体育课教学班人数在40 人以上的独立学院为67%。 主要因为师资力量不够,一方面是学校为了节省经费。 另一方面是对体育课的轻视。 授课形式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也反映出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人数过多,教学组织难度增加。因而造成体育课质量下降。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发现,独立学院的许多学生对学校所选用的授课形式也颇有不满,体育老师也是颇有微词。 造成这种结果,其中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师资条件的限制、更有场地器材的原因。一些学校仅仅是按照国家最低标准配备体育设施,并且平时不让使用,害怕维护成本增加。 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对外开放。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施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形式,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可以不断重复和交叉组合的丰富的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目前河南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内容是以田径、武术、篮球、足球以及排球为主,俗称的大球运动的普及率要高于小球运动,小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还要进一步实施加强。 这里有许多原因,一方面是小球喜爱的人数有限, 另一方面是小球受条件影响比较大,例如乒乓球主要在室内,棒球和垒球的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严格,造成小球发展受到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保健这一新兴的体育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接受,但是被调查的7 所独立学院中只有3 所开设了体育保健课,体育保健课能为一些特殊学生同时也为正常学生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提供更加安全、合理的锻炼方式,是学生能终身受益的体育课程,独立学院也应该尽其所能的开展。
综上所述, 河南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情况不理想,主要体现在:部分学院特别是专科学院体育课修学年限低于二学年;体育课的授课形式单一,教学班人数过多;体育教育工作总体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开;学院领导的不重视,体育师资力量的不足;对外交流受限制,体育老师自身素质的不高等等。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充分凸现自己的特色。
(三)高校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1)部分高校组建课余训练队的目标定位有一个较正确、较全面的认识。 许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队是以男子篮球、田径、男子足球、男子武术四个项目为主,但也有一些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本校传统竞技体育的优势特点,开展了一些有本校特色的项目。 (2)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队经费以学校行政拨款为主要来源,体育经费来源地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一些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 由于经费的问题,许多体育比赛无法正常参加。 (3)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以青年为主体,年龄结构不太合理;一些教练员学历层次较高,以大学本科为主体;职称以讲师助教为主,许多教练副教授以上职称很少。 教练员缺少培训的机会。 一些老师感觉课余训练是负担, 学校补助少而不愿意带队训练。(4)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队运动员来源主要以中学生为主,各学校生源状况有所不同。 学生的竞技水平差别较大。 (5)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队,周训练次数在4~5 次的占57.73%,日训练时间在2~2.5 小时的占69.07%。 日训练次数在1~2 次的占68%, 而在比赛集训期间的周次数、日训练时间、日训练次数都比平时有了较大的增加。 也有一些学校平时让学生自主训练,临近比赛开始集训。
(四)一些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问题、教练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教练员带队的时间和经验是影响高校教练员业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而场地设施不足、经费短缺、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遭到其他老师的反对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课余体育训练不仅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目的和任务的一种途径。在调查中有二所学校没有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在访谈中了解到,这两所学校没有组建课余训练队的主要原因是:(1)学校缺乏体育教师,教师工作量大(2)学校规模小,缺少进行课余训练的场地。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普通公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研究颇多,而对民办高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作专门、具体的调查研究比较缺乏。 特别是在民办高校教育体制下,体育如何适应民办的体制进行开展研究的更少。本次调查研究以目前省内部分民办高校开展体育课级课余训练的研究为参考,通过对民办高校开展体育课及训练现状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制约民办高校竞技运动水平发展因素和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为民办高校更好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和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五)民办高校用于课余体育训练设施的情况
训练条件和训练场地器材设施是高校开展训练的基础和基本条件,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些民办高校中本科类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质量明显优于专科类院校。 由于经费不足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等等,大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和器材落后陈旧,缺乏新建等情况,有的学校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临时补一些基本的器材及设施,因而使得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民办高校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六)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时的待遇、奖惩办法
河南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队15%的学校向运动员发放伙食补贴,40%的学校向运动员发放集训期间补贴,访谈中了解到学校向运动员发放的伙食补贴及集训期间补贴大部分都是仅限于比赛和集训期间的伙食补贴。 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为运动员发放比赛服装,这些民办高校大都是课余体育训练开展较好,较重视比赛和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这些学校比较重视通过体育比赛窗口,能较好的利用体育比赛或者承办体育赛事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从访谈中了解到,一些高等院校虽然组建部分项目的训练队,但是由于前一年的比赛成绩不佳,或由于经费的限制等原因,有些民办高校出现只训练不比赛的现象。部分普通民办高校运动员来源基本上是特招生、体育专业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利用本校体育成绩较好的大学生, 学校在运动员获得较好比赛成绩时,或者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时,就会考虑奖励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学分或降低及格分数线。或者在特招生方面下功夫。
(七)教练员带队训练的待遇情况
有5 所院校组建课余体育训练,占71.4%,其中按课时费计算教练员带队训练的工作量, 只有2 所学校,有些高校是按训练课次数发放训练补助。另外,分别有4所学校在比赛集训期间向教练员发放训练补助(这个补助主要是伙食补助)和外出比赛记课时。
此外,还有几所民办高校是根据自己学校财力情况自行决定补助数量。 通过与教练员和主管领导的访谈,了解到有5 所高等院校在教练员训练工作量上乘课时量系数,即乘0.5~0.8 不等系数,来计算教练员的训练工作量,教练员的劳动价值被明显低估。因此,许多高校出现了教练员重视正常上课而轻视课外训练的情况。
因此,能否把上课和训练同等重视是许多民办高校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课余训练过程中,能否把身体素质较好学生也吸收近来,作为专业队员的陪练。 因为好些高校的领导许多时候比较重视训练的人数。
民办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情况,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学生完成规定的学时,同时吸取普通公办高校的经验,在学期设置上适当放宽。 合理分配教学课时,让理论课的学时得到保证。 使课程内容多样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职业和生活相结合,训练与教育相结合。 同时,重视课余训练工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 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建立一种良好的制度,这样更有利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与训练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以及教学媒体四个要素构成的,所谓体育教学模式是这4 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稳定的结构形式。 因此,民办独立学院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将基础课与选项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训练课规范起来。 使它们兼备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优点,避免它们的缺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设立适合运动员奖学金,是对运动员比赛获得好名次的一种激励办法,也是激励运动员积极训练的一种手段。 同时高校应根据学校财力,对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付出艰辛劳动的运动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运动员对学校奖励制度的不满,会造成部分运动员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训练的积极性及动力。
[1]陈秋超,袁静.论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郑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走向[J].体育科研,2000(6).
[3]沈家聪.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薛怡敏.美、俄、德、日四国业余体育训练体制的发展特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
[5]阎伟等.中、波高校竞技体育的比较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3):97.
[6]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1986 年12月2 日).
[7]安世龙等.辽宁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丹东师专报,1996(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