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海莉花
(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 陕西·西安 71007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指导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思想财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强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许多重要的论断,其中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论断,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详细而深刻的论证,马克思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把人作为“类”的存在物,进而从历史长河去反观人类的发展水平。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出发,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质内涵。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由于人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劳动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第二是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第三是各种能力的提升。”[2]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身内涵,从哲学层面应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如此理解。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以“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作为人类的整个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状态是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主要表现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人的发展水平,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形式和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本身的能力都是低水平的,人的发展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但它也有自身的优点,那就是虽然水平较低,但是具有原始的丰富性,是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尚未遭到物的异化,不是严重的片面发展。第二种状态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主要表现为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水平,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水平在物的方面的依赖性最为突出,由于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人类历史上以私有制为核心内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形态,再加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工,有人专门从事精神生产活动,有人专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生存,首先必须获得生活资料,这就注定了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下出卖自己的劳动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人类的这种存在状态是社会对人的异化,失去了人的发展状态的原始丰富性,形成了人的发展状态的近代异化性和片面性。正如陕西师范大学武天林教授所言:“人从对人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独立性,人已经不是人的奴隶,但对物的依赖关系又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物化的社会关系作为外在的,异己的力量统治了个人,这不但使人的发展陷入异化和片面性,而且还使个人和社会处于对立状态。”[3]“现金支付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4]。第三种存在状态是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现实可能的,人类的存在状态超越了原始的丰富性,克服了物对人的异化,以劳动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劳动再也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以生产资料社会全民共同占有为组织方式展开生产,以按需分配为分配方式,人的能力获得了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条件,人才全面地占有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身就是人的本质。这是人类存在状态的最高水平,个人彻底摆脱了以往历史上的异化,获得了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把第三阶段的人称为“共产主义新人”。以上,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的发展阶段,只有既看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内涵,又从历史的眼光审视人的发展历程,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刻含义。
前文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作了介绍。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过程中,人作为“类”的存在物,必将经历这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然而,从现实维度考察,当今社会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生产力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生产资料所有制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也要按生产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既有阶级存在又有一定程度上的剥削存在;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的显著特点,与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有较大差别,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剥削,生产力水平极度发达,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度文明。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相差一个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鉴于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就必须结合实际来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转化为当今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维度是人的和谐发展。
人的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始终关注的问题,只有到未来的理想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全面且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人称为“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的最终社会形式。在当今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做到人的全面发展,而只能是人的和谐发展,做一个和谐的人,向未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方向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的科学选择。具体来讲,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当前我们应该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来促进当前人的和谐发展。
第一,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大自然的亲密朋友,而不是把大自然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获得和发展必须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人类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的需要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大自然的内部规律性,而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地把大自然当做征服的对象,否则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人类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作大自然的亲密朋友,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最科学的结论。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大量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近年来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各种自然灾害连续不断的发生,尤其是气候变化异常、传播性疾病、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遭受着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在冲击着过去的传统思想观念,于是在大自然巨大的无法抗拒之力面前,我们又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审视。
当前,中国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党的最新理论创造成果,科学发展观十分强调和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五个统筹”,走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这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的中国是以新理念来引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笔者深信未来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处理的越来越好,真正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之,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发展问题才是可讨论的问题。在人与自然良性发展的层面才会有人类的和谐发展,才会向着马克思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迈进。
第二,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一个和谐的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前提条件,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其必然要求。只有这样以“类”的形式存在的组织形式“社会”才是稳定和谐的,社会稳定和谐符合每一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构成了社会这张网络,这种联系包括同事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但其中最为核心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决定着其它一切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人除了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外,人还应处理好与自身关联的单位、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少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是价值观扭曲,心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日益严重,正是如此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和迫切地有待于化解。
当前要使每个社会成员成为和谐的人,就得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化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最关注、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我们看到拆迁问题,社会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事件、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等备受社会成员关注。因此,加强立法和社会管理是政府应尽的重大而又迫切的责任。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知是满意的,才可能造就和谐、生动的生活画卷,才能向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第三,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做和谐的人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内在条件与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达到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的高度统一[5]。这种统一主要表现在思想和谐、心理和谐和能力发展三个层面。从思想层面看,个人的思想要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使个人与社会在认知上保持与时俱进。从心理层面看,个人的心理要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拥有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能力发展层面看,个人的能力要得到全面的提升,作为自觉自由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的能力发展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只有这些方面都是和谐的,人与自身才可能是和谐的,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才有提高的空间。
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经济水平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看到巨大成就之时,我们也要看到细微之处,看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是否有尊严,看每个社会成员内心是否存在幸福感,看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是否和谐、是否心平气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笔者对此有一定的体会,我们发现一些社会成员,尤其是在外企中工作的高级白领,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巨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了心理专家的关注,这个群体在经济上收入比别的群体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内心的和谐、幸福感却丧失了相对应的优势地位。因此,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不可忽视,只有每个人的内心是健康的、和谐的、满足的、幸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是全面占有了所有本质的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唤醒在对经济利益追求途中的人们,回头关注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不要只见物而不见人,努力做一个和谐的人。以上,笔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现实解读。
马克思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历史的规定性和现实的规定性,它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束缚进而推进人的解放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当前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实过程中,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选择。
人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树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方面的关系,使人在思想上、能力上、心理上都得到极大发展,人才能不断走向和谐,人才是和谐的人。
坚持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为人民创造和谐发展的条件就是在实现马克思为人类所描绘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在向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迈进,就是真正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蒋笃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其实现途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3.
[3]武天林.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历史论证和人学内涵[J].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5.
[4]赵丁阳.一个或所有问题[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75.
[5]张涛.从道家思想看当今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建构[J].现代企业教育,2009(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