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2013-08-15 00:51:28田婉婉
时代金融 2013年5期
关键词:消费率年龄结构协整

田婉婉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现在中国正面临正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转变的时期。0-14岁的少儿人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12年的22.2%。但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因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4.9%增长到2012年的12.7%。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在2000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与经济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中国经济的增长大多是由进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呈长期下降趋势。消费率从1982年的66.5%下降到2012年的49.3%。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消费率相差甚远。

近年来,对我国低消费率的形成原因研究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由于不同年龄阶段人口的消费水平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是纯消费者,他们尚未进入或己经退出生产领域,属于非生产性人口或被抚养人口,而劳动年龄人口是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并创造物质财富。那么,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率在理论上必然存在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亟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曾经产生过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及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等。其中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首次阐明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率的重要性。该模型认为,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消费依赖于一生中各个时期的收入。由此可知,其在每个时期的消费率必然存在差异。后来,很多学者对生命周期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深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消费率与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存在关系。

在国内,关于消费理论研究并不成熟,一些学者和专家(秦朵;魏贵祥和冯怡琳等)长期从事中国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早考虑到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是中科院人口研究所的田雪原教授,但其也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和宏观经济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实证分析。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王选选;蒋云!;刘雯等)建立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计量模型,对居民消费或国民储蓄进行实证分析,但是,最后的却不能达到一致的结论。

本文将要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对1982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从而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为使得消费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提供对策和建议。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的我国1995-2012的消费率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人口年龄结构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为了使得分析可以顺利进行,对各变量进行指数化处理。

(一)平稳性检验

首先,为了使得回归有意义,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本文选取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历年消费率与人均GDP、少儿人口负担比、老年人口负担比四项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并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并且能使其趋势线性化。因此对所有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下面分析中分别用LNXFV、LNRJGDP、LNSEFYB、LNLNFYB表示自然对数变换后的消费率、人均GDP、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使用ADF单位根检验,LNXFV、LNRJGDP、LNSEFYB、LNLNFYB的三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其效应的临界值,因此原序列的三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I(3)序列。

(二)协整分析

以LNXFV为因变量,以LNRJGDP、LNSEFYB、LNLNFYB为自变量,利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LNXFV =—0.065LNRJGDP—0.48LNSEFYB+0.133LNLNFYB

从协整方程来看,说明消费率与人均GDP、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三者均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消费率与老年抚养比存在着正向的关系,即老年抚养比提高能够促进消费率的提高。而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即少儿抚养比越高时,消费率反而越低,也就是说少儿抚养比的提高反而能够抑制消费。根据协整系数,可以判断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的协整关系最强。老年负担比每提高1%,消费率就提高1.33%。

四、启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得出老年抚养比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速度逐渐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老龄化负担,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消费,但是,却不能从根源上改善中的的消费不足问题。在实证检验中,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短期内通过改变居民消费习惯从而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不大具有可行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养老金保障体系,以促进老年人的消费。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并且积极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等,以减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造成的负面冲击。

[1]蔡昉.蔡昉自选集[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2]蔡昉.三农、民生与经济增长:中国特色改革与发展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邓宏兵,张毅.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厉以宁.中国社会福利模型—老年保障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李建民,原新,王金营.持续的挑战:21世纪中国人口形势、问题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消费率年龄结构协整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 16:10:44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海洋渔业(2016年6期)2016-04-16 03:00:35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居民消费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