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路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000)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低靡和欧债危机的逐步加深,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经济也遭受严重影响。在出口萎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曾经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向世界各地出口价廉物美的商品。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本身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使许多企业都陷入停产甚至破产的困境。2011 年发生的温州许多制造业企业经营者“跑路潮”的风波至今尚未完全平息,2012 年东莞制造业企业“倒闭潮”又席卷而来。
21 世纪初,我国就有学者提出了我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的课题。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成功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案例并不多。一方面,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仍在微薄的利润中挣扎,徘徊在破产倒闭的边缘。另一方面,我们总是误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把传统制造业变成高科技企业,例如许多地方政府都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光伏产业,以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但却造成了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企业亏损。产业结构优化即意味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要使产业结构优化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大力投入研发,提高创新能力。而我国低端制造业中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技术简单,资金有限,能力不足,难以对研发有大量的投入,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整个行业都陷入一种创新能力低的困境中,而产业结构也很难得到优化。如果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联合各方力量,展开合作,那么提高创新能力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同时,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促进产业更深层次的竞争。战略联盟中的企业即竞争又合作。在研发领域可以积极展开合作,风险公担,成果共享;在制造和销售领域可以进行竞争,通过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目前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制造业仍是我国的主导产业,而传统制造业仍是我国工业结构的主体,其产业结构也是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依据国际经验来看,一战时期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国和二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其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都是来源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并以制造业为支撑带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英国鼎盛时期也是依靠国内强大的制造业,方能成为经济上的霸主;而后的经济低迷与下滑,也与国内制造业大量海外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还必须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使其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来带动整个工业产业链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能力过剩。虽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过度依赖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和企业定位的雷同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在我国长期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开发度不够,以至于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中容易被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际的产品所取代,从而再次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低端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又存在高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制造业中生产能力特别过剩的产业往往正是传统制造业。
按照制造业的定义来看,制造业除了制造环节本身以外,还应该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而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基本上只有制造本身,缺少其他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算是真正的制造业,而是代加工业。由此看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是不完整的。同时,根据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 年提出的著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来看,制造环节本身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最低,利润最微薄。因此,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需要完善产业链,把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的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可能实现整个产业的转型和长远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结构包括资本结构、作为供应因素的投资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技术供给结构,以及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等。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二,需求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结构、企业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和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结构、最终产品需求结构,以及这两者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它们的比例等。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三,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内的进出口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第四,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流出和外国资本流入。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会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和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同样要考虑对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论是高度化还是合理化,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来看,创新能力的缺乏是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的关键。这些企业通常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缺乏现代公司的运作能力。而这时候的创新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美国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企业不创新是要死的,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而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资本,更需要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新的市场和超额利润。从技术和资本来看,企业本身可能并没有积累足够的技术和资本,而外界提供的帮助又及其有限,这种情况下,企业连创新的前提都没有,根本不会去创新。而对于一些有技术有资本的企业来说,往往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度,导致创新也难以成功。即使创新成功,以目前国内的经营环境来看,企业的专利技术很难得到保障,很有可能被他人模仿,这样就无法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来回报企业的创新。率先创新的企业反而要遭受损失,这样就使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来看,传统制造业由于行业壁垒较低,使得进入门槛不高,这往往也造成产业内同质企业过多,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大多会陷入利用价格战来竞争市场份额的恶性循环中,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大多集中于制造行业,而缺乏相应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环节。在产业结构缺失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无从谈起。
当然,解决目前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很多,而本文侧重于从战略联盟的角度,提供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一般形成于企业成长或扩张时期。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数还处在成长中,有的还未成长就已夭折。因此,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可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选择,帮助企业获得一些宝贵的资源和技能,从而从目前的困境中突围。
从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借助纵向伙伴关系,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两端延伸,从而完善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目前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多集中于制造环节,而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最低端,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导致这些企业虽然经过数十年的资本积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是要往产业链两端延伸,仍有不小的困难。首先,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订单处理和原料采购环节大多数被国外大企业所控制,企业若想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必然会受到这些大企业的阻挠;其次,产业链下游的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能会大大占用企业的现金流,使企业本身经营出现问题。以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实力来看,能够直接进行纵向一体化扩张的企业并不多,而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采取建立纵向伙伴关系的策略更加稳妥。从上游来看,企业可以和原料供应商建立联盟。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对上游供应商有一定的控制力。同时,企业可以和具有研发能力的伙伴建立联盟,控制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目前比较好的选择是企业和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流行的“产学研”联盟就是企业与大学合作建立的纵向伙伴关系。这种联盟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获得新产品和新技术,另一方面又能为企业培养研发型人才。从下游来看,企业可以和专业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组建联盟,同样可以使企业获得益处。我们知道,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核心;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借助纵向伙伴关系,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另一方面可以完善产业结构,在保持我国强大的制造环节的本身,逐步完善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跨产业合作协定是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突围的另一个策略。我国在推行产业结构升级时,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大力扶植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企业缺少新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及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因此想要向新兴产业转型十分困难。从已有的案例来看,转型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甚至会直接导致原有企业的倒闭。通常,新兴产业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同时还需要开拓新市场,企业盲目跟风转型,很有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而跨产业合作协定可以帮助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企业可以通过联盟的作用,利用伙伴企业在新兴行业已经具有的资源,逐渐把主要业务向新兴产业转移,从而避免自己直接进入而要面对的巨大风险。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可以带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使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另一方面,资源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也会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较强实力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从传统行业中逐渐退出,进入新兴产业,可以促使经济资源从效率较低的行业进入效率较高的行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大企业的退出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成长的机会。中小企业获得足够成长后,又可以向新的产业转型,为我国高新产业提供了后备力量。当然,大企业也可以不退出传统制造业。大企业可以实施多元化战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进而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根据最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由于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市场最好的选择是一个次优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现实中,最优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垄断竞争市场。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化需要我们提高行业集中度。
建立国际合资企业也是拥有较强实力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选择之一。根据之前论述的建立国际合资企业的条件来看,由于我国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没有技术优势,因此我们通常有两种战略:第一,吸引外国先进企业来和我们建立合资企业。这种战略目前在中国已非常普遍,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第二,去不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合资企业。这种战略有两点好处:第一,可以开发新的市场,使我们不再依赖于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第二,可以利用当地更加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企业的成本。比较这两种战略可以发现,第一种战略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更为有利,虽然现实情况是先进的企业严密保守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技能,他们仅仅把制造环节放在中国,使我们很难在联盟中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国企业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技术突破,但是,我国企业从联盟中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公司制度,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竞争性战略联盟一方面强调企业在某一环节中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企业在最终产品上的竞争,可以说是对企业和市场而言,两全其美的战略联盟。
供应共享型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链上游的规模效应。首先,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来说,往往原材料或零部件占到较大的成本。如果企业决定自行生产零部件,可能受产品规模以及自身实力的限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导致成本上升,而通过组建联盟共同生产,可以使零部件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如果企业是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原材料,那么单个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而通过组建联盟,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尤其对于制造业来说,最重要的原材料莫过于钢材,而钢材的原材料是铁矿石。目前,全球的铁矿石主要掌握在三大国际寡头垄断型企业手中。这三个企业操纵了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一旦他们将价格大幅提高,对我国钢铁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都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冲击。而单个钢铁企业在这三大寡头面前毫无议价能力。面对这三大寡头随意涨价的局面,我国钢铁企业组建了供应共享型联盟,从而提升了议价能力,大大限制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幅度。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供应共享型联盟可以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可否认,风险太大,成本太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资金有限,人力资源有限,很少有企业具备独立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而由于创新本身的风险就比较大,投入一旦失败,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生存。而组建研发类战略联盟,就可以大大减小企业投入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因此,这类战略联盟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互补型联盟的实质就是企业通过组建联盟,获得对方的互补性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国传统制造业中中小企业较多,而这些企业能够生存必然存在自己的特点,因此企业拥有的资源存在很大的不同。有的企业依靠的是地位优势,有的企业依靠的是品牌优势,有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网络,而有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这就给组建互补型联盟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通常,一个对产业链上游整合较好的企业与一个对产业链下游整合较好的企业比较容易组建互补型联盟,进而完成整体产业链的整合,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可以使上下游产业合理匹配,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战略联盟提升产业结构的策略与我们以往谈到的利用产业政策提升产业结构的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它是一种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可以引导市场预期,帮助企业实施正确的战略规划,见效比较快,但往往也会使市场盲目跟风,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例如,我国曾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导致各省市都上马光伏产业项目,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而战略联盟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的结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升级过程也比较稳健。
其次,战略联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从微观企业入手,而非宏观政策。战略联盟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路径可以概括为如下模式:微观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同时,通过战略联盟,行业集中度得以提高,产业链得以完善,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最终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已经在我国兴起。同时,我们应该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关注到战略联盟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优势。企业作为产业中的微观个体,企业强大了,产业才能强大。但是,战略联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策略,我们同时要警惕战略联盟带来的风险。尤其根据大量的案例研究发现,战略联盟的成功几率并不高。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要提升自己在联盟中的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才不至于在联盟中损失优势资源,尤其当我们和国外公司组建联盟时,更要小心联盟带来的负面结果。而从产业角度来看,战略联盟的失败似乎也不是坏事,因为利用战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更深层次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壮大好的企业,淘汰差的企业。因此,战略联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利大于弊的。
[1]张延锋,刘益,李垣国.内外战略联盟理论阐释评述[J].科学学研究.2003,(21).
[2]陈耀.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江海学刊.2002,(4).
[3]颜光华,严勇.企业战略联盟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财经研究,1999,(7).
[4]胡江凤,史虹,王博民.战略联盟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10).
[5]彭礼坤.论中国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7,(6).
[6]袁磊.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1,(9).
[7]樊友平,陈静宇.公司战略联盟选择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8).
[8]王蔷.战略联盟内部的相互信任及其建立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00.(3).
[9]周建.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研究:核心竞争能力的观点[J].南开管理评论,2000,(1).
[10]曾忠禄.从企业价值链看战略联盟优势[J].当代财经,2001,(1).